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9-07 02:01:41

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摘 要]本文是主要结合目前国内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做中学”理论与实践,给出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几点建议。

[关键词]做中学(Learning-by- doing) 素质教育 能力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美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杜威(John Dewey,1859年~1952年),依据“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提出了对教育界影响颇深的“做中学(Learning-by- doing)”原则。杜威认为“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他明确提出:“从做中学要比从听中学更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在杜威看来,“从做中学”充分体现了学与做的结合,也就是知与行的结合。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

网络系统管理专业是学校的重点专业,本文则从现状出发,首先来分析网络系统管理专业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然后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存在的不足提出如何利用“做中学”改善现有的专业状况。

一、专业现状分析

1.学生学习状况不理想

高职的学生有他本身的特点,自制能力比较差,自主能力比较弱、不愿意学习,课堂比较活跃等。在课堂上,学生很少能够安静的听完100分钟,大部分同学能够安静专心的听20分钟,然后一部分学生看似在听讲,实则已经神游太虚,一部分学生开始玩手机或者离开教师的监控打单机游戏,还有一部分学生开始跟周公约会,只有少部分的学生能跟住教师的思路。学生们对学习没有热情,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计划,不知道自己将来做什么,能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专业的就业形势,职位需求信息等。即使是学习比较好的同学也对将来没有计划,学生们处于混沌、迷茫、混日子的状态,这样的情况实在是令人堪忧。

2.学生实习就业不对口

根据网络系统管理2008级、2007级、2006级三个年级的毕业生的就业协议来看,能够真正从事自己专业的紧紧占7%。毕业回来的同学感叹,大多数用人单位认为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弱,高职培养的学生应该出了校门就能够成为技术纯熟的员工。其实,既有一些理论知识还要有较熟练的技能的高职学生是中小型单位急需的人才。高职学生处于技工和本科生之间的状态,比技术工种多了理论知识,比本科生多了操作能力,这独一无二的优点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都没有体现出来。现在的高职学生出了校门还要经过培训,因为学生的底子比较薄弱,与其培训高职学生,还不如培训本科学生。与其要高职生还的培训,还不如直接要技校出来的人员。在辽宁省教育厅主办的“双师”培训班上,跟网络专业的老师探讨专业问题,了解到这种状况并不是个别的学校,城市,省份的问题,而是高职网络专业的学生面对的问题。

3.课程设置相对分散

现有的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仍然是从学科的知识系统出发,而没有突出职业地位的技能模块,理论课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实训课时不占主体。在课程中包含了很多看似相关其实无关的课程,给学生增加了学习负担和学习难度。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例如,在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中包含网站建设方向和网络系统管理两个方向,但两者开了同样的专业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就是个本科延续。在网站开发上,开了类似的课程,像ASP,,JSP,其实这些课程除了语法上不同外,类库上不同之外,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有些是开了JSP,又没开JAVA。

4.教师的业务能力不强

高职的教师,尤其是一些年纪较大的教师,他们一直从事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理论有余,但技能欠佳。 教师没有在一线岗位上工作做,在项目开发等方面只能依葫芦画瓢,按照书上的来教。事实上,很多写书的人往往也没有实际工作的经验,出来的作品都是实验室的作品,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知识跟企业里面的开发有着天壤之别,这也造成了学生认为自己学的不错,一到企业就迷茫的状态。虽然很多教师通过”双师”培训,但二十多天,甚至一周的短期速成,使得其中一些“双师”素质教师名不符实。另外,计算机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学科,更新换代很快,需要不停的学习,教师的学习速度远远比不上时代的发展。

二、解决办法

从专业的现状来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笔者认为“做中学”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一部分问题。做中学,就是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在做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1.省略网络程序设计课程。在选择教材的时候就选则了项目教学的教材。在做“留言版设计的项目”中,就按照公司开发项目一样,把8名左右的学生分成一组,一名组员任命为项目组组长,负责项目的进程,项目中要有计划书,包括项目的分解,每一部的负责人,每一部分大约需要的时间,每一部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还要给出公共变量,书写习惯,注释等等。教师讲解完案例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然后指出相应的知识点,最后给出项目的任务,然后便只细心的观察,检查项目计划书,项目进度表,恰当的时候给予指导。学生边做,边学,边思考。从而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2.主题学科网站

高职的学生很少能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基本上是课堂会多少,课后忘多少,课上不知道的情况。教师留的作业也是几个版本,学生之间相互一抄写就万事大吉。主题学科网站为学生自主学习创建了条件,它包括资源模块(包括老师备课,学生预习时所需资料,以及辅助学生自主学习时所需资源) 、网络课堂(实现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功能,并提供背景材料、课程讲解、作业练习、辅导答疑、学习心得、课堂讨论、研讨展示、课后留言等栏目,供教师辅导,师生、生生讨论,学生练习、资料查询,促进知识主动建构)、 协作交流 (实现小组协商、会话,完成学生小组协作)

在“做中学”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首先自主上学科主题网站,了解本次学习的课程,包括学习的项目、案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巩固练习的例子、拓展项目等。然后进入自己的课堂――“我的网络学堂”,在这里进行“学习-课堂作业-小组协作-讨论”等过程。课后可以通过查询网络学堂中来完成课后作业。在课堂以及课后都可以通过网站的讨论区跟同学和老师交流,教师也可以发消息,回答学生的问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省略网络程序设计》课程上,笔者与“信达”公司合作,他们派来了朱老师,把他们企业开发网站的过程带入课堂,学生就是在做的过程中学习,锻炼。学生早早掌握了公司的运作过程,公司需要的技术,免去了公司的再培训。有3名同学还没毕业就被该公司聘请。由此可见,这样的教学模式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教师在企业中挂职,最少是半年,一般都要一年。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提高要比集中培训的几天更有意义,教师提高得更快。因为教师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做的是实际项目,教师掌握了企业的知识文化,回到教学中将更好地发挥。

三、结束语

以上的几点建议都是从“做中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个长期而久远的话题,当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时,则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使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途径更好地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相协调,从而使人才培养更好地符合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林海艳.《杜威“做中学”原则及其现实合理性的心理学分析》, http : ∥www. lwwzx. com/ Freepaper/ 32377. Htm

[2]苏红丽,王丽菊. 主题学科网站的研究与设计. 电子商务, 2012.12

[3] 陶月恒.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浅论.价值工程,2010,29(35)

[4] 曾冬梅,黄国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略.教育与现代化,2002.2

上一篇:基于用户体验的交互式虚拟展示设计研究 下一篇:企业碳交易制胜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