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混凝土细部创作的解析

时间:2022-09-07 01:48:57

对混凝土细部创作的解析

[摘 要]本文探讨了建筑细部如何充分表达混凝土建筑的特性,解析了适合混凝土建筑类型细部创作的手法。

[关键词]建筑细部;混凝土

中图分类号:TU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7-0218-01

混凝土经过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从一种简单的结构材料转变成了一种富有诗意的浪漫的建筑材料,从一种单一的材料扩展成了一种多元化的材料,从一种低技术含量的材料发展成了一种高技术含量的材料。不同的配合比、浇筑方式和表面处理都会对混凝土的最后成品产生巨大的影响。混凝土的价格高低不一;颜色有白色、灰色甚至更多;有表面光滑均质的,也有精美花纹装饰的混凝土。

不同国家的施工技术和可应用的材料各不相同,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混凝土的应用。同时,气候、场地情况和文化差异也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显而易见,许多工程都采用了不止一种的混凝土。我们通常将项目按功能分类而不是按年代顺序、地理位置或技术形式加以区分,这样就可以清楚地发现在各种环境和条件下,混凝土至今都被广泛地使用着的范例。它不再是过度粗糙、没有生气、粗鲁的材料,也不再为公共机构的建筑物所特有,更不再被认为是沮丧的或单调的。混凝土可以很好地独立工作,也可以与钢、玻璃、木材结合使用。混凝土在市区和风景区的使用效果看起来都不错,而且在厂房,多层车库、公共建筑、办公建筑甚至是住宅中的应用也都非常成功。在细部设计基本原则下,我们将通过分析混凝土建筑的细部处理方式,来考量建筑细部创作的一些基本手法。

1.建筑细部基本模式探讨

1.1 加减转换法则

借用斯蒂芬.埃米特的《建筑细部法则》中的一幅图片来分析一下细部基本模式的基本构成法则。从图片最下一行左下角依次是“自然环境”、“使用或者功能”、“人类因素”,在中间水平轴方向左侧是“建筑材料和能量”,右侧是“建筑部分和组合”。在最上行左边是“室内气候和陈列”,中间“造型”,右边是“制造”。所有元素组合的中间,成为“节点”,反映整体。其实这张图很清晰的表达了适合建筑细部的基本模式,即以建筑文化本源为基本原则来构建基本细部节点,适应不同的建筑功能、建筑文化与审美要求或多加或多减去一两项,满足相应的要求。

1.2 基本模式的应用

建筑形象常常是有基本形式组合而成,从基本模式的加减转换法则可以发展出积聚、密集、分离、穿插、切割、变形等无数的构成技巧。这些构成了基本形态的因素,这些因素具有极大的可变性。

通过基本模式的加减法,可以在一种形式过渡到另一种形式的过程中构成新形态。各种视觉关系要素都可以构成变形的因素:如方向的u变、大小的渐变、曲率的渐变、多少的变化等。

2.混凝土细部处理措施

2.1 对于结构构造性细部

建筑史上每次建筑活动的重大突破都是与结构形式的变化分不开的。而结构构件也成了细部设计的重要方面。钢筋混凝土细部构件通常都是整体浇筑,此时可通过恰当的处理这些构件赔进的细部设计来解决构件之间的连接问题。当两个混凝土构件之间为铰接时,则需要采用一些类似预制构件连接需要精心的细部节点大样设计。因为结构形式可以表明力的传递、刚度和韧性的巧妙组合。像古罗马的帆拱弯窿、中国的斗拱,现代的悬索、壳体等结构形式,它们不仅大大地解放了空间,同时种种结构形式自身又成了建筑局部、细都的装饰构件,成为细部设计主要源泉之一。

在结构构造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配筋来解决的。钢筋的配筋率通常是按照混凝土的尺寸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要求通过计算来决定,一般情况下钢筋的截面要选择小一些的,尽管这样会减少钢筋的间距,但密排小钢筋会减少裂缝的可能性并改进热应力的分布。混凝土构件可用预应力做局部加固,使混凝土处于受压状态,减少裂缝的产生。在结构构造的细部中构件间的连接还需要考虑防水的问题。这可以通过一些防水材料来处理,例如在表面或构件内部设置一些金属长条、油毡等,但是设置在构件内部不可避免地会破坏构件的整体性,而表面设置又不能保证其长久性,相对而言,构件间搭接咬合达到一定的深度是一种较好的方案,特别是在预制条件下。

2.2 对属于围护结构细部的技术处理措施

当混凝土构件,例如外墙、内墙、屋顶、楼地面甚至栏杆栏板等,主要起围护、分割或安全保护作用时,其构造细部处理就相对比较复杂,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比较多。建筑表面暴露在空气中,需要考虑尘土、雨水、污染空气的化学作用材料本身的淤积及表面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这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滴水的设置可使流水产生停顿然后自然落下,它的位置一般在前边缘,防止向后的面上出现脏水痕迹。滴水可以限制水流方向,例如可以将滴水不到墙边就收头,使雨水均匀分布,同时也不会影响墙侧面。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雨水的下落处,例如窗下可做成粗质感的坡面,好掩盖上面的污迹。女儿墙和屋檐板的设计要避免雨水外排,一定高度的女儿墙可以阻止雨水被吹到建筑外表面上,女儿墙的压顶要向内坡。低处屋面雨水可以做些水口外排,且挑出墙面一定距离,以免雨水滴到下面的墙面。平直墙面要有分格,但需要符合流水的逻辑,因势利导,使上部墙面的雨水和尘土引到垂直逢、雨水管中,避免自由随意的流淌。

墙洞和窗围护的另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提供舒适的室内的小气候。对于混凝土建筑加强口能把整个墙面分割开来,却也带来自身方水的问题。我们在设计中可以将雨水引到窗台板的凹槽内或通过小管引到临近的接缝处下泄;也可以将窗口墙板同泄水口作为一个整体浇筑,把打在窗上的雨水全部引出建筑物。

3.混凝土建筑细部常见创作手法

3.1 构成

构成是一种近代造型概念。所谓构成,指将各种形态或材料进行分解,作为素材重新赋予秩序组织。这一造型概念已远不只是一种构图原理。“构成”的概念与“构筑”相近,强以“要素进行组合”。对细部设计而言,构成方法主要是指对建筑细部的各形态要素如形状、大小、色彩、质感、方向、位置等,按对立统一原则进行排列组合,使其获得抽象的美感,注重的是抽象的形式美,反映出形式美规律作用下的形式、色彩、质感等形态要素的多样组合。应用构成方法时,必须遵守均衡与稳定、对比与微差、韵律与节奏、比例与尺度等形式美规律,以获得安全感、尺度感、节律感、秩序感、统一感等形式上的美感。

细部构件常见构成方式有:

1)对位式:细部或构件对比且平行呼应。

2)交错式:彼此交替的错接,好像编织在一起。

3)齐平式:一般指墙体中相邻的表面齐平或说其布置方式使得它们的边缘紧密相靠并且在同一平面上。

4)搭接式:一般地搭接部分出挑,并遮盖了与其同基准线的部分区域或表面内倾式:细部或构件在垂直方向从下到上倾。

5)外展式:细部或构件在垂直方向从下到上向外展开。

6)凹入式:在平滑表面刻出小凹槽。

7)连接式:

3.2 功能设计

这主要是对功能性细部而言的。这类细部都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满足一定的使用要求。如窗是为采光、通风而设置的;女儿墙是为满足排水要求而设计的等等。细部的实用功能主要表现在围护、排水、采光、通风、保温、防热、防噪,以及承载、结构、构造等诸方面。所谓功能设计法就是从这些功能要求出发,创造忠实表达实用功能的细部形式,同时遵循形式美的规律,使其具有形式的美感。这种方法在实践中应用很广泛。

4.结语

创造与建筑主体和谐统一、有个性的细部,不仅需要建筑师全身心的投入和对文化、社会深刻的理解,还需要娴熟的技巧和对建筑语言独到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张丹.安藤忠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

[2] 陈镌,莫天伟.建筑细部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2o1l年.

上一篇: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方法创新 下一篇:机电一体化系统故障的特点与可靠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