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几个全局性问题

时间:2022-09-07 12:40:49

当前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几个全局性问题

关注和研究全局性问题,是政研工作的重要职责,是服务党委决策的重要基础。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了我省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省委政研室要以总书记中央党校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超前思考、主动出谋划策,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事关我省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特别是要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重大问题作为今年内的重点课题,集中力量进行研究。努力形成一批有一定分量、有较大影响、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力求做到想大事情、出大主意、当大参谋,进一步推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年底前,我们要重点围绕6个方面的问题开展研究、做好服务:

一、坚定不移地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这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大家认为,这也是省党代会报告的最大亮点。是“点睛之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这八个字,简洁明了,内涵丰富,既是对浙江改革开放以来成功经验的高度概括,也是浙江增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八个字包括了“创业”、“创新”、“富民”、“强省”4个基本要素。其中“创业”和“创新”是行动、是动力,“富民”和“强省”是目标、是结果。“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提出后。在全省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为推动这项重大战略决策的贯彻落实,我们将牵头组织力量开展专题调研,具体分理论研究和举措研究两大部分展开。理论研究主要是研究坚定不移地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界定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概念和内涵。总结提炼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省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做法、经验及存在的问题。举措研究主要是研究今后一个时期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具体举措及保障措施。调研活动已于7月中旬启动,8月下旬完成相关研究报告。

二、高度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的工作主线是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改善民生。赵书记十分重视民生问题。到浙江工作以来,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让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赵书记还把《高度关注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今年的重点调研课题,亲自主持,省委政研室具体牵头承担。目前分专题的基础性研究已基本完成,研究成果正以汇编成册的方式向省委省政府领导报送。省委省政府将在适当时候召开民生工作专题会议,出台政策意见。作出全面部署。我们要加紧起草课题总报告、领导讲话稿和政策意见。为省委省政府部署这项工作做好准备。

三、创新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扶持机制。欠发达地区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我省发展的潜力所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要求,要进一步优化和创新扶持政策和帮扶载体。促进欠发达地区快速发展。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欠发达地区的发展。2001年和2005年先后两次确定了25个县(市、区)作为欠发达地区,予以政策扶持。经过省委省政府的扶持和欠发达地区的自身努力。其中一些县(市、区)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与发达地区差距逐渐缩小,但还有部分县自我发展能力没有实质性提高,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这些县大多自然条件比较差。基础比较薄弱,需要比其他欠发达地区更大的扶持力度。在现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我们提出要积极探索“1+X+25”框架模式,进一步创新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扶持机制。“1”,就是景宁畲族自治县,作为重中之重,采取最有力的扶持政策措施:“X”。就是确定7-8个相对比较困难的欠发达县,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25”,就是原来确定的25个欠发达地区,继续执行原有的扶持政策措施。近期,我们要组织力量开展专题调研,提出重点扶持欠发达县标准和具体对象的建议方案,拟订加大重点欠发达县扶持力度的政策和加快景宁畲族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扶持政策。供省委、省政府决策。

四、建设环杭州湾经济圈的战略构想。当前,国务院正在研究制定《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有关部门也在制定《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如何更好地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使我省在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中占得主动、赢得先机,是我们省委政研室正在思考的重大问题。我们提出的一个初步战略构想,就是建设环杭州湾经济圈。我们所说的环杭州湾经济圈。是指由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和台州等环杭州湾的7个市构成的经济区域。其中杭州与宁波为两个核心,形成双核带动、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合作共赢的一体化格局。建设环杭州湾经济圈,是我省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新构想。是我省优化生产力布局的新思路,对于我省贯彻中央关于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的战略部署,落实省党代会精神,推动浙江新一轮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出这一战略构想,主要基于三点考虑:一是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迫切需要。从国务院近期一系列重大举措看。促进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从长三角地区发展情况看,江苏沿江8市发展势头迅猛。长三角南北两翼呈北强南弱格局。建设环杭州湾经济圈,有利于促进长三角南北两翼平衡发展。推动长三角地区在整体上实现率先发展。二是具有良好的基础与条件。杭州湾地区是我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城市化程度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随着综合交通网络架构的基本完成,特别是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为环杭州湾经济圈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三是我省区域发展战略的完善和升华。近年来,我省先后提出要培育杭甬温三大都市经济圈和浙中城市群,出台了环杭州湾产业带、温台产业带发展规划和金衢丽生产力布局规划。建设环杭州湾经济圈融合了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战略与环杭州湾城市群发展战略。体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更高层次发展要求。这一战略构想,涉及全省生产力和人口布局的重大调整,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充分论证。为确保这一战略构想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我们考虑先作为一个前瞻性课题提出来,开展前期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环杭州湾经济圈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群发展、生态建设、保障措施等重大问题提出思路和对策,超前做好有关准备。

五、加快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构筑开放新格局,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近年来,我们所面临的对外开放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宏观环境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贸易摩擦呈上升趋势,外资并购矛盾凸显。国家外贸总体战略已经调整,外资政策有所转变,人民币将继续保持升值趋势。从我省实际看,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出口总量大、增长快,但出口产品档次不高、外贸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由此也使我省成为全国遭遇国际贸易摩擦最多的省份。二是进口明显滞后于出口。外贸顺差大,这在前些年是巨大的成绩,是为全国大局作贡献,但在国家外贸总体战略调整的背景下,反而成为了一个问题。三是引进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不高,企业“走出去”还是处于低、小、散的状态。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树立新的开放理念。实施新的开放战略,加快构筑新的开放格局。目前,省委政研室已把加快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作为重点课题进行研究,并将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

六、加快发展临港工业和建设港航强省。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加快发展临港工业、建设港航强省的目标要求。I临港工业发展和港航强省建设是我省发展海洋经济的重中之重,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近期,我们要与省直有关部门协作。共同开展临港工业和港航强省课题研究,为省委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出台政策措施做好准备。

3.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化、产业化程度提高。近年来,我省坚持改革推动和开放拓展并举,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体制创新,规范经济秩序,鼓励公平竞争,在推进服务行业市场化、社会事业产业化、生产和消费社会化、服务设施和服务组织网络化等方面进行了努力和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抓住国家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的机遇,引入竞争机制,加快服务业发展步伐。如在金融领域,积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和地方金融体制改革,完善监管体系,探索市场化金融机制,形成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全国性、区域性、地方性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局面。目前我省各类金融机构已达1.1万余家,成为金融机构最齐全的省份之一,杭州成为全国第一个所有中资商业银行都设有分支机构的省会城市。二是以建设科教强省、文化大省为契机,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以市场化为导向,探索推进适宜产业化经营领域的改革,推动一部分福利型、事业型单位向企业经营型转变,增强了发展活力和动力。三是引导和推动市场中介组织改革,推进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与政府分离。会计、审计、评估、法律、税务、咨询等一批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种鉴证类中介组织词发展,拓展了服务领域,促进了经济发展。

4.服务业发展加速与城市化进程加快互动推进。1998年,省第十次党代会率先作出了不失时机加快我省城市化进程的重大决策,推动了我省城市建设步伐的提速。杭、甬、温三大中心城市的龙头地位迅速崛起,一大批中小城市和中心镇迅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聚加速。全省城市化水平由1998年的36.7%提高到2004年的54%。城市化进程加快,有力地促进了我省服务业的发展,城镇传统服务业大步提升,一批现代都市服务业蓬勃兴起。从1998年到2004年,我省城镇服务业新增就业人员占城镇就业人员新增数的60%以上,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33%提高到39%,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比重提高最快的时期。服务业的加速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城市功能完善,改善了城市发展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位,增强了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大大提高了我省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在中国社科院公布的中国最具竞争力城市排名中,我省杭州、宁波分列第5位和第6位。在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推出的“2004(第三届)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我省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嘉兴等市位居前50位。在《财富(中文版)》推出的“中国大陆最佳商务城市调查”中,我省杭州和宁波跻身十佳行列。服务业与城市化互促共进,成为近年来我省服务业发燕尾服的一大趋势和特征。

四、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尽管我省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总体上,我省服务业发展仍滞后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服务业比重偏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从服务业比重看,我省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2001年,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平均比重为67.7%,其中发达国家平均为72%,发展中国家平均为52%,而我省去年仅为39%。从内部结构看,我省服务业以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业为主,而教育、科技、金融保险等知识、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目前,我省服务业中批发零售、运输仓储、住宿餐饮等增加值比重为4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比重为8.4%,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比重为0.95%,金融保险业比重为11.2%,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造成我省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发展服务业的认识仍然存在偏差。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传统产业观念的影响,把服务业视为非生产部门,认为非物质生产劳动不创造新价值,加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在相当一部分人中根深蒂固,强调自我服务,服务消费意识不强,因此对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对服务业的发展重视不够,把服务业的重要性放在工业、农业之后,这种状况至今还没有完全得到纠正。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城市公用事业等一些具有双重性质的服务行业,往往看重其公共服务、社会福利、意识形态等非经济职能,而忽视作为产业的经济含义和要求。

2.服务业发展的体制障碍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城乡二元体制结构造成的城乡居民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的差异,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和集聚,抑制了数量庞大的进城农民工的消费需求,也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二是银行、保险、电力、供水等一些服务部门垄断经营现象依然严重,市场化程度不高,服务产品价格的市场决定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影响了服务业自身的发展。特别是在公益领域,政事不分、事企不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不分、服务收费高而质量差的现象较为普遍,发展缺乏动力和活力。三是社会保障体系薄弱,保障能力不强,影响了相当部分消费者的即期服务性消费,导致服务消费有效需求不足。

3.工业企业自我服务情况比较普遍。工业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运输、仓储等一些可以通过专业化服务企业从事的服务活动长期内部化,相当多的工业企业拥有自己的车队和仓储设施。据对萧山1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调查,这些企业均有自办运输车队和仓库,从事运输、仓储人员最多的近百人。工业企业自办的运输、仓储等生产,相当一部分达不到经济规模,营运效率较低。目前,在全省货运量中,工矿企业自我服务比重约占了四成,自有运输工具的空驶率平均达40%左右。

4.服务业开放程度较低。近年来,我省服务业利用外资虽有较快增长,但总量依然不大,在外商直接投资中的比重不到15%,对外开放对我省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远远小于对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服务业参与全球分工体系的程度还不高,服务企业在组织规模、服务技术、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国际竞争力不强。

5.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在鼓励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上,存在许多不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因素,土地、税收、信贷、能源以及更多方面的政策措施中,偏重鼓励投资而不是消费、偏重鼓励工业而轻视服务业的问题长期存在,要素资源分配向工业倾斜,土地、电力等要素资源价格服务业明显高于工业,高成本投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

五、加快我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1.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对加快发展服务业重要性的认识。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省已经实现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进入了加快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新的发展阶段对加快发展服务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化水平,本身就属于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范畴。推进工业化,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离不开科技进步的推动,离不开信息化的带动,离不开物流、金融、中介等与生产密切相关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支撑。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需要服务业的互动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服务贸易增长快于商品贸易增长,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服务业成为新一轮扩大开放的重点,要求我们更加重视服务业的发展,不断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总之,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全省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发展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实、抓好。

2.理清思路,明确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工作重点。服务业涉及面广,行业性质差异大,各自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快服务业发展,必须从服务业自身特点出发,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重点。要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高度,调整产业发展重心和发展顺序,确立并实施“三二一”产业发展大战略,促进产业结构从“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正确处理服务业发展与其他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的关系,坚持把服务业发展与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与统筹城乡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与扩大就业和消费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明确服务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服务的生产业,满足人民生活需求、改善生活质量的消费业,推进城市化进程、增强城市功能的城市服务业,扩大城乡就业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做大做强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旅游会展、文化产业、房地产业等优势服务业,培育发展信息服务、科教服务、中介服务、社区服务、公共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国际服务贸易,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3.深化改革,创新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结构,推动城市化和服务业发展的互促共进。加快户籍管理制度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相关的配套改革,着力解决长期进城务工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的问题,加速城市化进程,扩大服务消费需求,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二是进一步推进垄断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培育多元化的竞争主体,不断增强服务业发展活力。放宽市场准入,实行“法定准入”原则,对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的社会投资,无法律、法规禁止的,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加快适宜产业化经营的社会事业改革进程,放开具有营利性质的社会事业经营活动,以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实现机制转换,使现有大部分福利性、公益性和事业性单位逐步向经营性转变,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三是改进服务业统计制度和方法,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的监测、预警、预测和信息制度,发挥信息导向作用。

4.扩大开放,增强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紧紧抓住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契机,按照入世承诺,积极有序地推进银行、电信、外贸、商业、文化、旅游等相关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我省服务业发展步伐,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服务领域的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服务业,吸引跨国公司总部、跨国采购中心、国际知名会展公司、国外市场中介机构、行业协会或商会等来浙设立分支机构,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通用标准,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强对服务贸易战略和策略的研究,大力发展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国际旅游、软件开发等国际服务贸易。积极推动服务企业“走出去”,支持大型专业市场和贸易公司到国外开办分市场,鼓励有条件的服务型企业到境外投资,建立境外技术研发中心,发展服务业的跨国公司,提高我省服务业的国际市场份额。

5.加强引导,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服务业加快发展,归根结蒂要靠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与此同时,也要抓紧制订和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和带动作用,积极营造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良好氛围。一是尽快取消服务业发展中的歧视性政策。对现有政策进行分类梳理,取消投融资、用地、用电、用工等各个方面歧视服务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和规定,推动服务业进一步发展。二是在大中城市尤其是城市建成区、规划区内,实施服务业优先发展的差别政策。近年来,我省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杭州、宁波、温州等中心城市城区的人均生产总值已经超过5000美元,但即使在这些中心城市,主导经济发展的主要还是工业,服务业发展滞后成为影响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对我省一些大中城市的功能重新进行合理定位,适应加强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加快“退二进三”步伐,使服务业在城市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实现服务业发展的率先突破,不断增强城市竞争力。三是实施与优农、强工同等的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比较而言,我省对优农和强工的政策扶持力度较大,而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扶

持相对不足。建议尽快出台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引导服务业加快发展。实施更加积极的消费政策,改善服务消费环境,扩大服务消费需求,加快服务业发展步伐。

(执笔:蒋文波)

上一篇:创新强省 转型发展 下一篇:以创新为动力再造浙江工业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