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服务业国际转移的趋势研判

时间:2022-09-01 06:48:02

当前全球服务业国际转移的趋势研判

近几年,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开始了新一轮全球产业布局调整。虽然制造业国际转移仍是产业布局调整的重要内容,但国际服务业转移已蔚然成风,服务业向新兴市场国家的转移势趋也日渐明显,成为新的热点,而且当前全球服务业国际转移正在呈现如下趋势:

一、服务业国际转移的规模越来越大。

近几年服务业跨国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世纪70年代初,服务业只占全球外商投资总量的1/4,在这之前,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原材料其他初级产品以及以资源为基础的制造业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后,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不断升温,跨国投资逐渐成为服务型企业国际竞争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全球跨国投资总额中所占份额日益增多。到1990年,服务业的外商直接投资超过了第一、二产业之和,达到50.1%。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02年,服务业的对外投资存量翻了两番,2002年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流量为4523亿美元,约占当年FDI总量的70%。2007年服务产业投资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已占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总额流量的2/3,存量的1/3。

二、服务业产业国际转移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扩展。

目前服务业跨国转移仍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是服务业跨国转移的主导和支配力量。由于服务业生产和销售具有不可分割性,对其承接的配套产业要求很高,一些资本技术密集的新兴行业很难真正地移入到发展中国家。而发达国家凭借自身服务业发展水平高的优势向外部进行产业转移,同时又以完备的基础设施,先进的管理运营模式和规范的市场运行机制,吸引它国外资的流入。不过,由于成本上升的影响以及处于风险分散的考虑,欧美和日本近年来持续进行软件和信息服务的地区转移,将大量的编程和售后服务工作外包给其他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发展中国家也不断进行人才的培养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环境不断改善。近期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开始呈现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印度、中国、爱尔兰、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加快转移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在吸收和输出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上升。1990年发展中国家吸收的服务业外资只占世界服务业外资的17%,2008年流向发展中国家和过渡经济体的服务业外资比重已经超过了38%。在承接服务业离岸外包方面,发展中国家已占据主导,特别是印度,凭借其人力资源、语言、金融体制和政府支持等优势,承接外包独占鳌头。

三、服务产业国际转移的行业趋向高端服务。

一般来说,跨国公司第一个阶段最早转移的是制造业,紧接着制造业外包,在第二阶段,发生产业转移的是服务业,最近十年内服务业的转移和服务外包几乎同时发生,在第三阶段,跨国公司开始转移自己的研发中心。当前国际服务业产业转移不再仅仅转移一些传统的服务业,而代表现代新知识、新技术的行业如金融、软件、电讯、电子芯片设计、生物信息和法律服务等多个现代服务行业成为跨国公司转移的热点。国际服务业转移涉及的行业越来越多,并且日益深入到企业内部核心环节和过程。例如,美国各大银行向海外转移的业务不再集中于后勤部门(数据录入、交易处理、人力资源管理、呼叫中心等),其向海外转移设计的环节已经大大拓展了范围,包括专业性工作如财务分析、会计和图形设计等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此外,跨国企业还把自己的研发中心转移,如我国上海已经汇集了91家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美国花旗银行的“全球合同处理中心”,通用电器资本公司交易处理、会计、电话客服中心已经迁到印度;DHL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后勤公司之一,已经宣布它将在捷克设立中心,管理面向整个欧洲的lT服务。可以说高端服务业将会是未来产业转移的一个热点。

四、国际服务外包异军突起。

国际服务外包市场从1998年开始起步,目前发展速度很快。有数据显示,全球服务外包市场2007年规模达到8600多亿美元,2008年达到1.2万亿美元,2009年的市场规模达到14.4万亿美元。根据权威机构一联合国贸发会议的预测,未来几年全球的服务外包市场每年将以30%一40%的速度增长。其中,离岸外包发展迅速,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半数以上的欧美公司将更多的服务外包到海外。IT服务外包是当今服务业项目外包中的热点,全球仅软件项目外包市场每年就有1300亿美元的规模,其80%以上是离岸项目外包。部分跨国公司已经在扩大外包业务范围,美国通用电气就曾提出,公司外包业务的70%将采用离岸模式。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是主要服务外包输出地,在全球外包支出中,美国占了约2/3,欧盟和日本占近1/3,其他国家所占比例较小。发展中国家是主要的服务外包业务承接地,其中亚洲是承接外包业务最多的地区,约占全球外包业务的45%。印度是亚洲的外包中心,东欧是欧洲的外包中心,墨西哥是北美的外包中心。这些现象表明服务供应链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外包模式大大超越制造环节和信息技术行业,加速向分布在上下游两端的生产产业领域延伸,以至从产业链上游的研发设计环节到下游的分销和售后服务环节日益盛行,并逐步成为服务产业全球分工的重要载体,代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最新趋势。

五、跨国公司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

借助国际分工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跨国公司也得到了空前发展。目前全世界已有6.3万家跨国公司母公司和70万个在国外的子公司和附属企业,这些跨国公司控制了全世界生产的40%,世界贸易的50%-60%,世界工业研制的80%,生产技术的90%,技术专利的80%和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贸易的90%。跨国公司有助于灵活地综合利用不同区位的要素禀赋,如将研究与开发部门置于技术、知识密集地区,把不同生产工序按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劳动力密集等要求布置于不同的地区。它将整个世界看作自己的生产基地、销售市场及技术开发的场所,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总体规划和布局,实现最佳的分工组合和资源配置。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投资在日益深刻的意义上打破了国家的经济疆界,使国家之间的产业水平差异日趋淡化,使后进国家有可能迅速进入先进产品的生产和出口而出现跳跃式的产业结构转换,促进了国际生产和运营体系的形成与迅速发展,从而推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升级的趋势日渐强化。

六、国际产业群体的转换周期缩短、产业转移的条件改变、竞争加剧。

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转移,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吸纳国外转移的产业,在90年代以来的经济发展中都有了新的变化,互相之间的竞争正进一步加剧。一方面,发达国家经过80年代的政策调整和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竞争力逐步提高,劳动工资在成本中的影响程度降低。这种趋势表明,六七十年代新兴工业国和地区利用大量出口廉价劳动力产品和吸引资金建立低工资的出口加工区的有利条件已经减弱。但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发展外向型经济,也面临一些有利条件。发达国家由于生产国际化、产业结构调整,势必进一步扩大资本输出,加快资本国际化的步伐,不少厂商到海外设厂,大企业和大企业的一部分系列化企业纷纷向海外转移。有人估计,接下来的几年,几乎所有的资本密集型工业如钢铁、化工、造纸、有色金属等工业和一批技术密集型工业如运输和各种电器设备,都要大量到海外设厂。另一方面,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竞争也将加剧。因为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不可能自动让出市场,且五六十年代大量吸纳国际产业转移,挤占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市场的只有一个日本,70年代也只有“四小龙”。而80年代迄今则有东盟国家、南亚国家、拉美国家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一个群雄逐鹿争市场、争投资的格局,它使任何一个发展的机会和空间都只垂青于捷足先登者。

上一篇:中美贸易顺差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下一篇:一款多功能环保检测仪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