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时间:2022-09-07 12:15:07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近年来,随着高考的改革,高中语文阅读题也变得越来越灵活,这就要求学生除了要打好语文基本功,还要有广泛的积累阅读和灵活的思维,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教学,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同时要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创造性的解读,为此,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合理地开展阅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教学目标不明确

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老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任务,只顾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学生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只关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另外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方法、方法等重视程度不足,这些都直接导致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效率不高。

2.未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很多语文老师在阅读课教学中喜欢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变成了课堂的主人,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展示。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有效地传承教师的思想,不能突出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学习中,难以协调好老师与学生、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的关系。

3.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对同一文本阅读时所获得的体验并不一定相同,有些语文老师为了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尽快达成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差异性,只是简单地向学生传达了标准化的答案。在这种简单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会被打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受到制约,更谈不上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长期下去,极容易导致学生只是一味地追随教师所传达的标准答案,自己却不会深入思考,无法领会到本应属于自己的个性个阅读感受,最终形成懒惰的思维意识。

4.教师对语文课改理解上出现偏差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老师受到前沿的阅读教学信息的冲击,积极开展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但是不少语文老师对于这些阅读教学信息缺乏深入的实践研究,阅读教学过程中指导不到位,甚至有的流于形式,课堂上看起来很热闹,实际上几无实效。极容易出现过分夸大学生自主学习而导致课堂教学秩序混乱,过分夸大学习过程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过分夸大情感态度而轻视知识与技能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的结果。低效的课堂教学,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

二、有效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课内讲读与课外导读并举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领悟真善美,感受人类世代相传的美好心灵与美好情操。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产生心灵的对话,激感,启迪智慧,这些不是通过课文分析所能替代的。语文阅读不仅仅是为了搞懂语词与方法,更是为了通过阅读丰富人生,增加人的文艺修养,提升审美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要把书还给学生,把课还给学生。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高中语文课程的必修与等候的文质兼美的标准,为学生选择课内外阅读文本,通过这些优秀的文本激发学生对优秀文化的求知欲,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以读促教,引导学生与大师对话,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志向和情趣。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高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一定要坚持“共同性”和“基础性”两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另外,对不同兴趣、不同层次、不同方向的学生,我们必须考虑到这些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将课程内容和目标只作单一的规划,而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和目标,为学生的创造多样化的发展条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话语权交给学生,要从学生的原初体验出发,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探讨,师生互动导读将学生真正引入阅读中去,引向阅读思考中去,这样学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有所领悟,也才能促进学生精神的健康成长。

三、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

高中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阶段,积极开展阅读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应通过阅读教学,寻求有效的途径,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老师可以在阅读中,引导学生通过理清文本脉络,搞清作者的构思方式,进而把握文章立意。阅读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善于质疑和释疑,从而真正领悟问题。教师要创造性地对文本的观点、构思方法、写作手法以及词语、句子的注释进行补充,这样可以提升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注意运用联想拓展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作者的创作思维展开积极联想,开拓学生的纵向思维能力。在文本解读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作品,深入了解事物之间的异同点,从而深入理解作品。

我们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挑战,创新教法,将新课标的精神深入到课堂中,才能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更具艺术性,才能让学生领悟到语文的独特人文魅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上一篇:“引儿学步”带给语文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强化初中语文口语教学的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