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探索新知识的活水源头

时间:2022-09-06 08:17:51

课外探索新知识的活水源头

你在大学里学到了什么?

西方学术界针对许多名牌大学辍学大学生离校创业大获成功的现象,检讨了当前大学教育的不足,反思了如何与社会脉动合拍,如何体验多元文化、尊重个性特质、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自1971年起担任哈佛大学校长达20多年的Bok先生,共出版了6本有关革新大学教育的编著,引起了全球性积极改进大学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的风潮。

问题包括:你要教什么?(What to teach)如何教?(How to teach)为何要教?(Why to teach)大学教了没有?(Have ever been to teach)

在信息时代,知识随着全球化而快速进步,趋向复杂化,每个领域的研究趋向更新颖、更深入、更广博、更多元。以前普通化学教科书大约300页,现在增加到至少1000页以上,教授教不完,学生学不完,况且学生单学“一技之长”已经不足以应付当前社会需求,必须懂得多元、通识的跨领域的交集、交流与交叉学习。

同时还要聚焦在与时俱进和产业变化多端的创新发展上。例如:较大课题就是要针对解决人类当前生活带来的生存危机与困境的问题,与将来的挑战;较小课题就如当前遭遇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学生如何提升就业能力等等。

这些都是大学“该教”、“该学”的核心教学方针。

创造力帮助卓越人才脱颖而出

哈佛大学的每年毕业典礼,都会安排全球最杰出名人演讲,让学子们从中吸收新的知识和智能、新的研究与发现,以产生新的思维与新的创意。

最近3年,先后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应邀演讲的人是比尔?盖兹、《哈利?波特》作者罗琳女士,及诺贝尔奖获得者、现任美国能源部长的华裔朱棣文。他们的演讲都强调自我学习――在学校书本之外充实跨领域的多元知识的学习与思考,激发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打破条条框框,创造终身受用的价值。

朱棣文说:“我要特别感谢所有启发过我的天赋的教授,更感谢那些教得并不怎么好,逼得我自己必须当自己老师的教授。”在求学时代,朱棣文以非比寻常的热情,深入搜寻教授们无力传授的东西,用心研究寻求解决方法。

这种课外探索的动力和实现自我提升的毅力,能跨越学习压力,成就卓越而多元的能力,是宝贵的人生财富。如果你能在各个领域中创造自己的理论,在全球化竞争时代就能挥洒自如。这正是卓越人才脱颖而出的成功关键。

发明其他三个轮子的人才是天才

我就是我,我不是别人,别人也不是我。

美国的100个学生有100条不同的路可走,每一位学生都会自我发现一条自认为很精彩的路,而东亚的教育一般都是带着学生往同一个方向走。哈佛大学几百则个案教学中,每一则个案都不会有标准答案,而是训练学生自寻答案,而且每一个答案都是对的。而中国大学太强调标准答案,只有对与错、好与坏、是与非的条条框框。

为什么必须脱离条条框框的束缚呢?还是那句话: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处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有更多的选择也有更多的竞争,因此“less of more”(少量多样)为生产与工作型态带来莫大改变。挪威人口不过450万,却有200种报纸和100种周刊供选择;瑞典人口只有900万,啤酒品牌多达350种;手机每个型号的产量不大,但有很多款式……愈来愈个性化的消费趋势,使过去大量生产的规模变小了,与顾客接触的一线人员变多了,这些人除了本身的专业技术外,还要懂得与顾客沟通,为客户度身打造、设计产品。

当今世界,职场上的竞争,超越了传统的学习的框架,现在“教育作为培训专业技术人才”的概念已显得与社会需求脱节了。手机不是一个模子打出来的,人才自然也不是。有句话说:“发明第一个轮子的家伙是个笨蛋,发明其他三个轮子的人才是天才。”拿它比喻今昔人才的差别,颇为贴切与有趣。过去,无论是生产线的蓝领或白领,宛如发明第一个轮子的人,只需管好自己、完成本职工作即可;而今的人才完全不同,除了专业技能,还亟需具备创新、综观全局、全球化意识、化零为整的能力,像极了发明其他三个轮子的人――你必须有能力把对事物的观察从一个点扩展至整个面。

只要是人,上天都会给予独一无二的天赋。

为了因应快速转动的未来世界,唯有发现自己的天赋与潜能,并擅用它、发挥它、享受它,才能避免被多元的文化与个性产品牵制,而进退失据。

就像指纹,每个人都潜藏不同的天赋,要发掘天赋,找到天赋,一方面需要学校良师的引导,另一方面也需要自己能够确实认识自己,找到真正的自己,知道自己个性中的优势和长处,知道自己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知道自己“喜欢做的事”与“擅长做的事”,亦即知道自己的能力能做什么?知道自己未来要成就什么样的梦想?

“想做什么”是理想,无边无际,光开花不结果;“能做什么”才是务实,才能出成果。

从梦想出发,用自己的能力、毅力、决心和勇气,走自己的路,努力不懈直到最后,你会发现,当热情与智慧交汇碰撞的时刻,你终会展露出异于常人的天赋,成为人中精华。

善用自己的脑袋,也善用别人的脑袋

畅销书《让天赋自由》的作者肯?罗宾逊认为,天赋的两个成份是“天分”与“热情”,成就天赋的两个条件是“态度”与“机会”。

单从福布斯的全球富豪排行榜中,可以发现其中有一大半人考入大学后发现了自己的天赋,于是迫不及待离校创业,成为大学辍学生。他们的这些传奇成就值得深入探讨。

在富豪排行榜,第一名微软董事长比尔?盖兹,第六名赌场大王艾德森,第十一名甲骨文总裁艾利森,第十九名微软创办人艾伦,第三十名的戴尔计算机董事长戴尔,还有排行榜上第八名、第九名、第十六名、第二十六名的富豪,全都是辍学生。两位信息产业界名人,苹果计算机创办人乔布斯以及You Tube创办人陈士骏,也都放弃即将到手的学位,抓住到手的机会,从此再也没有回到教室。维基百科创办人吉米?威尔斯也是放弃博士文凭,创造出改变世界的网络平台。他创造的维基百科,改变了人类分享知识的方法。

以上这些人都善用自己的脑袋,也善用别人的脑袋。

白手起家的美国巨富洛克菲勒说:世上有两种聪明人,一是善用自己的脑袋,如学者、艺术家、发明家;二是善用别人的脑袋,如政治家、企业家。

中外历史上不乏才智平庸的领导者,因能善用人才而出奇制胜,比如,刘备三顾茅芦请出27岁的诸葛亮,才扭转了20多年屡战屡败,四处寄人篱下的命运,进而三分天下,建立蜀汉政权。

自己的脑袋再好,只有一个,但别人的脑袋若能善用,动辄有成千上万。像现在的科技公司,都拥有成百成千的金头脑,各人无不竭尽所能,创造惊人的产值。

美国一家生产牙膏的公司,一直因品质好,包装精致,拥有固定的忠诚消费者,但是经营11年营业额始终无法增长,最后在顾问公司的建议之下召集全美各地营销经理开会,结果有一位年轻主管站起来,扬了扬手中的一张纸,对董事长说:“我有个想法!但是如果接受我的建议,就必须另外付我5万美元”。董事长怒责他身为支薪的员工,竟然敢为公司献策开价。经顾问公司劝说后,董事长只好答应,打开纸条,看了一眼后立刻签了一张支票,很郑重的交给这位年轻主管。纸条上只有一句话:将牙膏的开口扩大1毫米。果然,这个建议很快的为公司增加了三分之一的业绩。

这些人证明,在高度竞争的世界里,只有拥有独特思维的人,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找到别人无可取代的天赋与能力,创造出独特和原创的价值。

上一篇:职院篇.“火炬模式”,构建高职校企合作之路 下一篇:无法割舍的情感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