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影响

时间:2022-09-06 06:38:07

我国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影响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民间投资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在当前,为民间投资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改善投资结构,扩大民间投资的规模,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积极探求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影响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影响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7-0125-02

0 引言

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影响属于宏观经济中的热门话题之一。一般来说,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影响无非就是两个方面:

①刺激民间投资,产生良好的带动作用。

②抑制民间资本的投资,产生排斥或“挤出”效应。

最近十年以来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增长呈现出一种不规则的变化情况。因此,在现阶段的经济形势下,理清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影响,对于评价上一阶段的经济政策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对于下一阶段经济政策的制定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影响。

1 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

实践证明,政府投资的增长对民间投资具有“挤出效应”。所谓“挤出效应”,是指因政府投资的增长,产生了大量的资金需求,使社会的资金供给紧张,从而引起利率上升,这就抑制了民间投资。一般而言,公共投资增长了对私人投资会产生两种影响:①能有效的刺激民间扩大投资,就是说公共投资能带动整个投资总量的增长。②对民间投资产生抑制作用,出现“挤出”效应。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政府部门投资的增长速度很快,相对而言,民间投资的增幅却不高,甚至还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与此同时,虽然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推动下,政府大幅度的扩大了政府投资,在新增国债的同时,税收也出现了很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国家却没有出台相应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也没有实质性的增加。这就出现了“此起彼伏”的情况,其他投资领域的资金却明显减少了,从而导致其他领域内的投资下降,这就是政府投资对民间资本的“挤出效应”。在IS-LM模型对“挤出效应”有着比较全面的分析。在该模型中,在产品市场上,政府增加购买支出,同时会增加GDP。而在货币市场中,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会随着GDP的增加而增加。当货币供应不变时,货币资产的价格利率也就上升了,利率一上升就会影响产品市场,接着就会出现投资下降的情况。这就会导致政府多花钱,私人少花钱,也就是说政府购买支出具有“挤出效应”。IS-LM模型表示如下:①I(r)=S(y);②M/P=L1(Y)+L2(r)。在上面的公式中,I表示投资,S为储蓄,M为名义货币量,P表示物价水平,M/P指实际货币量,Y为总产出,r为利率。

在另一方面,向国有经济倾斜的投资体制早在计划经济时期就开始运行了。这种旧的体制形成了投资的所有制壁垒,从而使一些投资收益率较高的项目如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领域被政府所垄断。民间资本没有或缺少较好的投资项目,积极性因此也受到抑制。由此可知,民间资本要想扩大投资范围,必须合理界定政府与民间投资的范围,让政府投资逐渐淡出市场,为民间资本让出较大的利益空间。

2 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挤入效应”

“挤入效应”是指通过加大政府的投资力度可以增加国民收入,进而改善投资环境,带动民间投资的增长。具体来说,就是政府通过投资来改善投资环境,以此来吸引民间投资。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市场不完全、自然垄断等。因此,由政府介入来解决市场无法解决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而通过政府投资来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就是政府介入的重要手段。当政府投资主要是为提供公共产品、消除外部效应并完善市场时,它就不是在苛求投资收益,在高收益领域也不与民间投资竞争,这就有助于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其投资规模。在另一方面,政府投资加大,往往会意味着国家加大了推动经济增长的力度,市场也就有了良好的投资前景,这就会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我国近年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就是希望通过扩大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从而带动民间投资。

综合以上分析,在现阶段,虽然政府有意识的想刺激民间投资的增长,也出台了一些刺激民间投资增长的意见或建议。但是,相关的政策依然缺乏,投资体制也不完善。民间投资仍然面临着诸如手续复杂、审批难、成本高等问题,在有些投资领域还存在着政府进民间退的现象。因此,现阶段在我国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影响主要还是“挤出效应”。

3 政府应对“挤出效应”的政策建议

3.1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 为了鼓励民间投资,必须要实现政府投资职能向社会服务职能的转变。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健全、高效的服务。或者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或者由于某些特定的需要,政府只在有限的领域内进行投资。政府要弱化经济管理职能,健全社会管理职能,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应切实实现政府管理职能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推动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3.2 简化投资审批程序 我国政府要努力改善投资管理,要减少审批手续,简化程序,要针对不同的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审批,使审批的内容及重点具体化,杜绝重复审批等现象,提高审批效率。我国政府在对投资项目进行管理时,必须依据审批项目的不同特点及其资金使用情况有所侧重的进行审批,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查一定要严格,尤其是要重点审查资金的来源及其运用等情况,杜绝滥用资金、管理混乱的情况。对于私人投资,则要尽可能的简化程序,在审批时要做到高效、快捷。

3.3 打破垄断,在市场准入上一视同仁 在我国,有一些投资领域还存在着政府垄断或保护的现象。民间投资在保险、金融、教育、基础设施等领域涉足很少,或者根本进不了这些领域。当前,我国政府已经对一些关系到国家安全或国家必须垄断的行业作了明确的限定,除此之外的其他所有行业都对民间投资开放。像银行、通信、保险等行业在允许外资进入之前应首先向国内的投资者开放。在基础设施等领域,也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实行投资开放。民间投资可以通过合资、合作、参股等形式积极参与,这就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拓展了融资渠道,实现了投资决策的民主化和经营管理的科学化。

3.4 改善政府的社会服务功能 政府要鼓励社会力量组建发达的中介组织体系,对于民间投、融资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积极意义。我国民营经济起步比较晚,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普遍缺乏雄厚的资金,规模也较小,在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方面也比较欠缺。政府应该努力转变自身职能,为民营经济或民间资本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率。

4 总结

综上所述,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民间投资的投资对象大多为小企业,而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政府要鼓励民间投资积极参与到经济建设当中来,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社会服务体系等措施来切实增强民间投资的信心。同时,政府还要积极转变职能,界定政府投资的范围,调动民间资本参与投资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孙旭,罗季.我国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影响[J].预测,2004(01).

[2]陈胜涛.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影响的因素分析[J].决策探索,2003(05).

[3]张中华,郑群峰.中国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关系研究述评[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05).

上一篇:关于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淮安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推广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