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培训策略

时间:2022-09-06 05:29:36

浅谈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培训策略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进行教学研究,要关注课程,开展课程研究。同时,更要关注自身的专业化成长,这样,才能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专业成长;校本培训;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193-01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我校坚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反思型教师校本教研为主线。直面课堂,以课堂教学中实际问题解决为轴心,以学科教研活动为操作平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反思型校本教研的保障机制

1.1 思想保障。为了提高广大教师的认识,我校多次组织教师进行"新课程、新理念"的培训,使广大教师明确和体会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是推进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新课改实施的措施保障。

1.2 组织保障。学校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以校长为首,以班子领导为成员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并建立相应的教研机构,组织实施学校教科研工作。

1.3 制度保障。制度建设是学校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重要保证。学校先后制定了《教师校本教研制度》、《教师听评课制度》、《青年教师培训规划》、《教师反思制度》等,使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逐步走向规范化的轨道。

1.4 经费保障。学校以“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为出发点,加强教科研的硬件建设。首先,从经费上加大投入,其次,建立教科研评价奖励机制,将教师教科研工作列入教师年度考核指标。再次,学校从常规落实、教师参与、教研成效等几个方面开展教研组群体创优评比活动,学期末进行表彰和奖励。

2.校本教研的实施策略

2.1 开展系列培训活动。要做到反思意识的觉醒,能力的增强,系统的理论学习是必要的。学校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请专家搞讲座;学校领导和优秀教师为教师开讲座;安排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组织优秀教师到先进学校考察学习,互相交流。

2.2 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即:同一课,不同教师的不同构想、不同上法,大家在比较中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流程一般为:组内确定相同教学内容,由组内教师分别备课、上课,教师集体听课、评课。

同课异构拓展了集体备课形式的内涵,不但促进了教师教学的创新,也促进了教师的相互交流和借鉴,使教师在“点”的创新和交流中,得到了“面”上的诸多启发;既提高了教师群体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教师的教育实践智慧水平,又对上课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起着深远影响。

2.3 开展教学开放日活动。我校每学期都会选择一个或几个年级进行教学开放活动。 学校还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听课活动。这样的大面积公开展示,既为教师教学交流建立了有效平台,又促进了教师对自身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的反思,更增强了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

2.4 开展科研课题研究,促进教学工作纵深发展。课题研究不仅能够解决教师教育教W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而且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校教师积极申报省级、市级课题,把全校教师都吸引和带动到课题研究中,从而在校内形成了浓厚的科研风气,教研风气。

2.5 校本小专题研究。“校本小专题”一般是指由教师个人独立或教师小组合作承担的课题。它是一种切和教师自己教育教学实际的,对改进教师自己教育教学有用的,能够促进教师自己专业发展的课题。

开展这种小课题研究有利于教育理念的形成,学习和运用,有利于消除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最主要的是由于这种小专题研究来源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个个真实的、具体的问题,极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某一节课怎么设计,怎样进行差生转化等,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等。主要研究方法是读书、行动、反思。研究具体实在,易于操作,周期可长可短,具有最为显性的效果。所以教师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学校每学期初都会组织教师筛选申报自己的小专题,并给予及时的专业引领和指导,对取得的优秀成果在全校范围内加以推广。

如我校的一位教师,一直任教高年级,去年接手了一个低年级,很不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结果,课堂调控不利,学生没有兴趣,教学任务很难完成。为此,她经过仔细思考,反思自己,挖掘根源,确立了“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的小课题开展研究。自己先后学习了多篇相关的理论文章,上网查阅了很多资料,经常邀请学校领导和同组教师听课、评课、交流、反思,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摸索出了一定的方法,积累了不少经验。现在,她的课堂有声有色,充满童趣,多次做校内、组内公开课,深得同事和家长的好评。

小专题研究活动,激发了教师研究的积极性,能够把教师的眼光引向自身,引向自己的教学行为,关注自己,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研究“真”问题,激活了教师研究意识,锻炼了教师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

总之,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在外在价值的引导下的自主完善的过程。只有注重激发教师的自我提高的动机,调动教师积极的自我反思与实践。通过一系列的反思性教研活动,使其以主体身份投入其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和能力才会有本质性提高,从而实现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和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我的家庭教育观 下一篇:打造高效高中地理课堂的新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