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06 05:28:19

浅析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1世纪的中学生面对的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新时代,他们能不能创新,敢不敢创新、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作为教育者,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该怎么培养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产生学习动机最真实、最活跃的因素,培养浓厚的兴趣是人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句名言真切地道出了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不难看到部分学生把学习视为“苦差事”,似乎是老师、家长硬要他学,毫无自主意识,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兴趣。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创造之才,都有创造的潜能,但其潜能是否得以发掘,兴趣是必要的前提条件。所以,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组织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可按年级或班级分组,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如,组织演讲比赛、辩论赛、手抄报比赛,或者看新闻、看富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录像等活动。让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参加到不同内容的活动中,使他们的眼界得到扩展,智力得到开发,思想得到熏陶,思维得到锻炼,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了生活情趣,陶冶了情操。

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应给予学生创造的机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例如,在学习“自信――成功的基石”的内容时,为使每个学生都增强自信心,发现自己的潜能,可以让学生用一张纸折叠模型,样式不限,要求人人都叠,比赛看谁叠得最快、最精致!布置后,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动手,折呀、叠呀,连平时最调皮最懒惰的学生也行动起来了,刹时间,叠出了各种各样的模型。有青蛙、飞机、纸鹤、山羊等,反应慢的学生也叠出了简单的三角形、长方形,教师再有意识地给予适当的鼓励,让他们展现自己的才能,发现自己的潜力。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3、采取多种渠道,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课堂上教师提出相关问题,采取抢答、鼓励性问答等方式,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即使学生说错了也不要指责他们,要表扬答得好的学生,鼓励答得不全面或答错了的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有信心学习,有激情去钻研知识,让其做到“学海无涯乐作舟”。

二、培养学生质疑意识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改变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满堂灌”弊端,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创设质疑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培养学生质疑的勇气和胆量,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去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否取得成功,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能否向学生揭露疑点。激起学生怀疑,激励学生多思,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素质。更令人惊喜的是,学生在质疑探索思考中经历了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过程,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创造潜能也得到开发。

三、组织多样化的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集体活动的一种,组织多样化的小组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起集体主义感、学习的自主意识和团结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想、说、做等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小组讨论。在教学中,由教师根据教材提出的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先是同桌讨论,然后前后桌讨论,最后组与组之间交换意见,大家共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在“生生互论”的过程中,学生会毫无拘束说出很多的想法和做法,虽然观点不同,但主旨都是一致的。在此活动中,为学生提供表达意见的机会很多,还可以让学生听到更多的意见,从中活跃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智慧碰撞中急中生智,化难为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利于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组出题自测。在教学中有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出题并相互自测,由教师规定出题的范围和易、中、难比例,小组成员自己出题,可个人出题也可小组成员共同商讨出题。一般基础薄弱的学生出容易的基础题,中等水平的学生出中等难度的题,基础较好的学生出有一定难度的题。出好后,各小组交换试题进行测验,然后互相批阅,分析情况,找出不足、共同改进。在这样的思维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出谋划策的机会,都要动脑、动手、精心思考,并且为编出有价值且富有时代特征的开放型试题,学生会自主地探讨、研究、讨论,碰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上一篇:如何提高中职学校《电工学》课程教学效果 下一篇:高中历史教学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