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时间:2022-10-03 10:58:11

论当前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摘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为抵挡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减少全球经济衰退给我国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缓解国内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我国政府推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作为国家经济调控主要宏观基础,在缩小分配、收入差距、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方面起到了有效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了当前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了政策的具体作用。

关键词:积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内容;作用

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在我国供给需求严重不平衡,且投资、出口、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全球范围内金融危机加剧的背景下产生的,它属于具有阶段性特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为了迎合当前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它是我国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通过收入分配、税收、补贴、国债等手段对我国经济发展运行实施调节,是我国政府实施反经济周期调节,平衡经济无序波动的关键工具,同样也是优化经济资源配置,确保社会公平与稳定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自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政策手段一直担任着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式。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出发点在于合理缩小分配差距,以扩大社会范围内的消费需求,进而以消费刺激经济增长,解决供需不平衡问题。以下主要介绍当前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与其作用。

一、当前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

当前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其思路较为新颖,着眼于抓住社会发展的机遇,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前提。并重视民生,以长远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着手,以保障经济增长作为目的,以促进消费作为其主要目标,以搞活经济市场为其重要方向,统筹内外。且其政策实施的力度较大,各项税费减免政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企业及居民的税收负担。将预算、税收、补贴、投资等全面性的财政工具作为依托,来实施综合性的积极财政政策。

首先,扩大政府对公共投资的支出,并着力于重点建设,同时强化国债的发行。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已向国有商业银行发行国债超过3700亿人民币,至21世纪初期,共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约9100亿。公共资金支出的主要范围包括农林水利建设、城市交通通信建设、基础设施、城乡电网改造、国家储备粮库建设等方面。其次,迅速推进、落实税费改革,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综合税费改革的政策,优化税制,尽可能减轻各企业及居民的税收负担,并扩大企业的投资、强化居民的消费能力。同时,为推进贸易出口,吸引广大外资,以减轻企业的负担,国家分批提高了纺织、机械、煤炭等机电、轻工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强化了免税、抵税、退税等积极的税收管理条例的执行强度,鼓励外商投资项目的建设,并对房产建设企业予以营业税、地税等方面的减免。第三,提高社会基本收入,提升社会范围内低收入群体的基本收入,以从根本上扩大消费需求,缩小收入差距,稳定收入分配的格局。并在收入结构中提升其劳动报酬的分配比例,以此增强广大居民的消费能力,以带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并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作为媒介,增强社会财务补助的规模,以低收入者作为重点补助对象。第四,强化“三农”及民生支出,进一步落实优化政府财政支出的结构,以稳定民生,改善经济结构,同时严格控制一般性财政支出,优化财政支出的配置,最大限度缩减行政的成本。第五,鼓励科技创新,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着力于调整社会范围内各企业经济发展的结构,转变其发展方式,推进节能减排,深化环保型财政支出,并进一步稳定推行资源有偿制度,以保护生态环境,促成企业科技创新,深化企业内部的技术改造,优化能源使用结构,促成社会范围内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当前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作用分析

(一)拉动经济增长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我国政府增发国债1000亿,用于社会范围内的基本投资与建设,针对技术改造的投资对比前段时期增加超过500亿,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经济增长点增加了约1.5%,同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有所增加,为19.4%。同时国家进一步增加了社会保障建设的费用支出,在国有企业员工的再就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准备、城市居民低保等方面的支出超过150亿,促进我国国民增加约0.23个百分点。同时在税收政策方面,恰当提升出口退税税率,同样对我国GDP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财政政策具体方向转变为经济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将超过60%的国债用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约1.7个百分点,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为8%,对比上年显著提升。直到2010年,为保证财政政策的灵活性,我国政府继续实施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拟安排财政赤字约10500亿,地方债券2000亿,将其纳入地方预算,并强化政府内部的约束力,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2011年,我国财政部门支出123亿,用于新农保的试点建设中,将农保覆盖区域扩大到60%,奠定了居民社会保障的有力基础,并于同年4月份,将超额累积税率修改为7级,减轻了中低层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刺激了消费。同时强化对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为城市棚户区改造及相关基础设施配套补助,加强了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维护了广大居民的权益。并于2011年10月初步决定于2012年初在部分对应性地区展开深化增值税制度的改革试点,并于同年8月将服务行业与运输行业的营业税实施税费改征,于2013年2月联合发改委员会、社会保障部门制定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意见,进一步完善积极税收政策的辐射范围,保障社会群体的基本利益,提高了居民的消费能力,拉动了内需,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二)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2009年,中央政府用于“三农”方面的建设支出达到7253亿,在此基础上,于2010年我国政府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资力度,并不断完善与落实农业的补贴制度,以政策作为导向,引导社会资源转向农村,不仅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同时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总之,我国政府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完善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机制,最大限度地缩小了社会群体的收入差距,并促进教育公平。建设新型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方面也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三)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在经济增长滞缓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实施了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通过强化在社会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的增加,深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降低失业率,提升就业率,同时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013年我国通过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多贡献,保障了国民经济的整体稳定运行。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形势依然较为复杂。以国内生产总值的增涨速度及工业附加值的具体数据表现而言,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依赖于内需的拉动。同时居民消费秩序基本持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通货膨胀的压力,确保了货币市场的稳定运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缓解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热,物价涨幅迅速、内需不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我国政府通过扩大基础性的建设投资,有效推动了经济增长,在调整经济结构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在深化科技创新改革的支持方面有了显著的表现,在推动社会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及升级等方面有很明显的作用。为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及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准备。

(四)优化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2008年,为抵御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对我国产生的负面影响,我国财政部分宣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立即出台扩大内需的十项基本政策,总投资约40000亿,强化民生工程、社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的建设等,国家通过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提高对资源短缺行业及西部农村地区的支持,例如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给予西部投资税率优惠、投资武广高铁建设等。随着当前我国资源供求矛盾的迅速加剧,在资源利用率较低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调节社会范围内的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供需的基本平衡,实现社会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促进了我国就业率的提升,保持了物价的基本稳定及国际收支的平衡。

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2008年末开始,我国政府为应对全球范围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抵制经济下滑等方面意义重大。同时在我国经济增加以高能耗、高环境污染为前提的背景下,为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与改革,我国政府推行了科技扶持政策,在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伴随着当前房地产泡沫膨胀,物价迅速上涨的社会背景,我国政府强化了对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为城市棚户区改造及相关基础设施配套补助,同时为应对物价的无序上涨,实施了相对稳健的货币政策。另外为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建设,我国政府也实施了相关财政扶持的政策,在优化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等方面具有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刘国艳,王元,王蕴,等.积极财政政策转型与财政可持续性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2(01).

[2]刘洁.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与实践[J].商品与质量,2011(05).

[3]苏丹.税收优惠与金融业发展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4]李秀昆.2008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效果评价及比较[J].投资研究,2012(11).

[5]包萍.基于M―F模型下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

[6]刘满平.中国宏观调控系统运行、转换与绩效研究[D].武汉大学,2013.

[7]储德银.财政政策促进居民消费的作用机理与影响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

[8]方雯.我国财政政策传导机制与动态有效性的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0.

上一篇:我国上市公司优先股融资的必要性研究 下一篇:次贷危机背后的制度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