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

时间:2022-03-27 12:22:47

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

【摘 要】当代大学生面临学习、人际交往、就业等各方面压力,存在一些不理想的人格特征。

【关键词】大学生 积极人格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6-0051-01

在这个科技突飞猛进的知识竞争时代,社会压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还不够成熟。积极人格的塑造有利于培养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有助于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防止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一 大学生人格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父母及家人给予极高的关注,大学生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学生接受新鲜事物能力非常强,思维敏捷、不墨守成规,能够跟上时展的潮流。表现自信、渴望独立、渴望实现自我价值、有较强的思维能力等良好的积极人格。然而也存在一些不理想的人格特征阻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需要各界给予关注和及时的指导。

“90后”已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他们步入大学,缺少了家长的约束,高校里相对自由的环境使得大学生容易出现懒惰、迷茫等现象。他们渴望上进,但缺乏自制力。在大学生群体中抑郁、焦虑等人格缺陷广泛存在。

“90后”大学生兄弟姐妹少,父母及家人对他们倾注了极大的关爱,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现象严重,在利益面前常常只考虑自己,缺乏包容胸怀及全局观念,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少,心理承受能力低。

二 影响大学生积极人格发展的外在因素

1.家庭因素

“家庭问题与学生在学校里的表现直接相关。家庭抚养问题必然会影响到学生,而后,学生又把这些问题带到学校、街道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庭对人格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很多心理学家把家庭喻为“人类性格的工厂”。家庭结构是否完整、家庭气氛是否温馨、家庭人员关系是否和谐等都会对个体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2.学校因素

教师的鼓励、赞美、信任、支持都会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以及学业成绩产生影响。教师对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发展具有指导定向作用,尤其是辅导员对于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大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然而在实际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多强调管理、秩序、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多关注于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忽视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挖掘。

在校园中,学生群体对学生人格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朋辈群体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群体环境,大学生认知控制系统正在成熟阶段,群体内部普遍存在的情绪基调对大学生人格发展也会造成重要影响,有时会在个体人格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社会因素及网络环境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新旧观念相互碰撞,大学生人格有着非常强的可塑性,各种观念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发展。只有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积极的社会文化观念、才能促进社会个体积极人格的形成。

现在的社会信息广泛传播,尤其是网络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现代大学生对于网络有很强的依赖性,净化网络环境,倡导积极、向上的网络文明显得尤为重要。

三 大学生积极人格培养方法

1.学校要树立积极教育的理念

高校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集中在有问题的学生和突出的事件上面,对于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很缺乏。高校应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树立积极教育的理念。从“积极”入手,帮助学生找到内在的力量,发掘优秀品质。

重视辅导员对于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辅导员要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发展中的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在强调纪律、秩序的同时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大学生要注重提高积极人格的培养

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塑造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反思能力。在对于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中,要充分重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首先,要加强大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有关的知识与方法,确保学生实施正确的自我教育。其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避免现代的教育体制所带来的各种弊端。

3.发挥父母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方面的重要作用

有学者调查发现,生长在幸福家庭的孩子比较容易形成积极的人格,和谐的家庭氛围更容易形成民主的教养方式,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更为亲密,孩子有更高的安全感,更容易形成积极人格。

在大学期间,学生虽然回家次数很少,但是家庭的环境依然对学生的情绪、人格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正因为学生远离父母,才更要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引导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父母要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学生在学校没有后顾之忧,注意保护学生的安全感。不要一味地要求学生学业方面的成就,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

参考文献

[1]赵永新.大学生健全人格及培养问题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

[2]保罗・图赫.性格的力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上一篇:大学本科新生基础课程学习积极性的探索 下一篇:基于RUP4+1的中外合作学院教务系统的架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