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真情流露”

时间:2022-09-06 04:21:41

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真情流露”

摘 要:小学生作文是指小学生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用恰当的语言文字真实地表达出来。为此,笔者从以下方面引导小学生学会写作文:第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第二,引导学生养成留心生活的习惯;第三,注重“真情流露”作品的正面导向;第四,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体验作品的真情;第五,教会学生在作文中“流露真情”的诀窍。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教学;真情流露

作文教学中,我从以下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做到“真情流露”。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

(1)记录多姿多彩的生活,为“真情流露”打基础。生活就如写作的源泉。教学中,我常常指导学生走入生活,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参与家里的家务劳动;热心走进街道社区,组织大家参加学校、自然、家庭、社会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这些丰富的生活题材也为学生作文的真情流露积累了素材。另外,力求学生采用多种方法了解生活,可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丰富素材。

(2)用心感受生活,及时记录材料。从生活中寻找题材,写起作文来自然会得身应手,游刃有余。每次参加活动,我都要求学生用日记或周记的形式记下来。参与活动都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教会学生感受活动过程的方法。在活动中,要求学生调动多种感官,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双手去感知,用心去体验。还要求学生注重活动的场面、气氛,注意重要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甚至透过这些细节去揣摩人物的心理,可以适当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

2.引导学生养成留心生活的习惯

(1)明确留心生活的目的。要求学生写生活中的真实事,学生的目光自然就会转向生活。他们对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等会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2)强调观察的方法。生活中,教会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手把手地引导学生选取观察对象,用一双发现的眼睛留心周围的一切,让他们变得耳聪目明,观察有序。观察人、景、物有一定的顺序,由上至下、由左向右、由外及内、由整体到局部,反之亦然。观察时还要伴随联想与比较,观察既要注意全面,更要突出重点。

3.注重“真情流露”作品的正面导向作用

在班上形成一种 “写真实事、说真话、表达真情”的氛围。为此,还特设了这样一些机制。①班级美文张贴。张贴作文能大大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特别是针对那些不愿写作的学生,更要积极引导。高质量的作文打印出来,订成书本,供全班阅读,或者往优秀作文网站投稿,让学生体验写作的成功与快乐。②奖惩分明。对于学生抄袭的作文,写得再好,也要以零分计,对于学生对真实生活的描写,即使不够出彩,也要予以表扬。因此,每一个人都在其他同学对自己习作的“品头论足”中受到鼓舞、鞭策,从而更好提高。

4.语文课堂中,加强引导学生体验作品的真情

(1)注重课堂内的情感体验。作者的作品是作者感情的真实流露,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联系自己的生活,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为学生体验生活提供第一手材料。

(2)加强课后积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阅读是积累的主要途径,从阅读中感受作品中的人、事、物的美,并产生强烈的内心共鸣,获取写作灵感;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加深对生活的感悟,从而逐渐掌握写作特点,领悟写作方法。平时抄录优美词句也是积累的一种好方法。

5.教会学生在作文中“流露真情”的诀窍

(1)选材注意去粗取精。随着时间的推移,脑中的事越来越多,在写作前,选取最打动人的事来表达中心,先要感动自己,然后才能打动读者。

(2)讲究描述事件的方法。如恰当的场面描写,写出应有的气氛,展示一幕幕精彩的场面,使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细致的动作描写,抓住人物的经典动作,突出人物的性格与形象;逼真的语言描写,生动、简洁的语言,既有个性化,又能符合人物的身份,展示人物的内心。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写作做到“真情流露”,既能让学生乐于写作,热爱生活,又能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性表达,这才是学生语文素养真正意义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荣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33.

[2]韩林坚.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对策分析[J].求知导刊,2014,(7):117.

上一篇:让成功教育助物理教学“一臂之力” 下一篇: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水利工程项目风险性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