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考作文的四大预言

时间:2022-09-06 04:03:58

浙江省高考作文的四大预言

浙江省自2004年开始自主命题,一转眼已经过去了三个年头。转眼间,2007年高考烽烟又起,第一科语文中的得分大项――作文,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本期,我们约请了浙江省内几位多年从事中学作文教学研究的老师,共同探讨2007年浙江省高考作文的命题走向。

2007年浙江省高考作文的命题特色

――贴近生活、凸显个性、人文关怀、文化品位将不会改变

首先,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浙江省自主命题以来三年的作文考题:2004年话题作文“人文素养与发展”,2005年话题作文“一枝一叶一世界”,2006年话题作文“生有所息/生无所息”。这三个题目出现以后都在全国引起了广泛讨论,总体来说,各界都认为浙江的作文题目非常有特色,也很值得玩味。那么,就这三个题目而言,各位老师有一个怎样的认识?对三年来浙江高考作文题的变化趋势以及今年可能出现的变化,各位又有怎样的见解?

包建新

从命题的脉络看,浙江省三年来的作文题逐步贴近学生生活的轨迹十分明显。当然,这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的:当下很多中学生的作文空话、套话多,缺乏个性;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贴近生活的作文题,才更能衡量出考生的水平;同时,新课标也强调了“贴近生活”之意。但是,“贴近生活”并不是说命题者会使作文题反映出每一个考生的生活共性,而是强调引导中学生注重体验普通人的生活,体验普通人的情感和人生经历……这样,写作的个性才能得到发挥,考生作文的公共性话语才会大大减少。因此,今年作文备考,我觉得各位同学有必要准备一些打动自己心灵的日常化的、生活化的素材,或从自己身边获取,或通过阅读间接获取。

莫银火

我同意包老师的意见。从浙江省的高考命题趋势来看,命题人正引导同学们去关注“我对于生活的看法”,强调在多彩的生活背景下多角度地感悟人生,理性地审视精神家园。也就是说要让同学们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心灵,凸显自己的精神体验,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也是全国的大气候,比如2006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我想握住你的手”,在全国反响很好。为什么?一个“你”字作拟人化的处理,格外生动,富有深意;一个“我”字,则让大家更能抒发出真情实感;而“我想”,就是让同学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心灵世界和思维过程,体现出心灵与心灵的碰撞,进而去关注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融合。因此,我认为“凸显自我”这一方向在今年的高考中不但不会变,可能还会加强。只是外观与隐含的区别。

包建新

我想说的是我们浙江省的命题一直在强调人文精神,包括2004年的高考作文题“人文素养与发展”。可是,到底什么是“人文”?很多同学到现在可能都非常困惑。我想,从立足中学生生活来说,大家应该把握这三个与“人文”密切相关的词汇:尊重、感恩、反思。“尊重”和“感恩”立足于对周围的人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界,而“反思”则更强调回归自我的内心。我认为,在强调物质的社会里,“人文精神”自然会成为命题关注的热点。而对于同学们来说,表现人文精神不是写几句堂皇的话,而是首先要在心底里流出真切的人文情怀,才能以文动人。

莫银火

我在关注一些评论的时候,发现很多老师认为浙江的考题除了强调“人文关怀”之外,还具有特别注重文化品味的特点。其实,我认为,放眼全国,注重高考作文的文化色彩并不只是我们浙江一地的命题特点。回顾一下:2004年福建卷“历史人物和文学人物”,2005年江苏卷“凤头、猪肚、豹尾”,2006年北京卷“北京的符号”和福建卷“诸葛亮、戈多、留下一点空白”……追求文化色彩和审美品位的题目正迅速增多,命题者从中外传统典籍中吸纳命题材料,或者加以美学化的境界提升,从而希望激发考生的写作情绪和思维的灵感。尤其“北京的符号”这个题目,被誉为近年来“北京最好的命题作文题”,这是因为:就这个题目而言,虚实皆可入文,比如故宫,比如老舍、相声等等,不仅出得有“京味儿”,更是“文化味儿”十足。因此,我认为,同学们写作的时候,必须要在不脱离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重视整篇文章的文化品位,才能赢得高分。

2007年浙江省高考作文的地域特点

――将继续立足于本地 文化特色和社会实际

莫老师提到了“浙江特色”,确实我们也注意到:在越来越多省份参与到自主命题的队伍里来之后,高考作文题目已经越来越丰富,而且也确实出现了所谓的“地域特点”。那么具体来说,这些地域到底有着怎样的特点?而我们浙江的地域特点又是什么?

莫银火

我觉得所谓的“地域特点”,是指各省市的自主命题是尊重其地方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其本有的文化特色的。如2005年上海卷的“忙”,我们知道,上海是二十余年改革开放的一面镜子,工业化程度最高,人们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受工业文明的影响最深,农业或半工业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情调已经比较稀少,一个“忙”字准确地概括了上海近几十年的变迁,也反映了工业化生活所带来的冲突,能够引发考生去思考新兴的文明体系。又如2005年北京卷的“包容”,北京是中国首都,又是古都,自身厚重、深沉的文化历史底蕴是无与比拟的,因而自然有包罗万象、囊括八方的帝王气象,“包容”一词就是对北京独特的文化优势的反映。我们浙江省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这一类非常具有地域特色的题目,但我个人认为不排除出现这类题目的可能性。

金瑞奇

我认可莫老师的分析,但我还想补充一些想法。高考作文命题的原则是既有一定必要的限制,又有较强的选择性;既有让同学们自由发挥表达的广阔空间,又能有效地区分出高低优劣……因为高考作文是面向全体的、开放的,所以必须让每一位同学有话可说。因此,同学们不能把莫老师所说的“地域特点”局限在一个很狭小的范围内思考,高考作文题不会太偏、太怪、太难,不可能是一个地域性、专业性非常强的话题,也不可能出紧跟时事政治的话题。虽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时代风尚当然会对作文命题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更多的是通过语文的或者说文学的形式反映出来,比如通过描述生活现象和细节让你感悟和体会,而不可能直接呈现在作文题目中。

新课标对2007年浙江省高考作文的影响

――开放,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理性的精神将进一步弘扬

刚才,金老师强调了高考作文命题开放性的原则,我们也注意到开放性原则同时也是高中课程改革“新课标”当中的一项重要精神。目前浙江全省的高一同学正在使用的就是新课标要求下的新的教材,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成“新课标”的精神正在逐步向高考作文命题渗透?

莫银火

我们可以翻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来对比一下,在“表达与交流”方面,新课标要求同学们“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激发表达真情实感的热忱,培植科学理性精神”,“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而在之前的讨论中,我们也提到了几年来浙江省高考作文题体现出了明显的贴近生活,重视个性表达,关注人文素养,体现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意义的特点。两相对照,我们能够感觉到目前我们浙江命题人的思想与新课标的精神是吻合的。

邓中肯

我非常同意莫老师的意见。高考作文题向“新课标”要求靠近,这是一个新的方向。我也相信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将会更加贴近同学们的生活实际,引导大家去关注现实生活,让每个考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论,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以发挥才能和创新思维。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注意这样一个问题:经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与原“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相比,新课标的书面表达要求特别突出了“培育科学理性精神;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而2006年全国18个高考作文题中,至少有10个作文题要求议论或宜于议论,这就比较靠近新课标中“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发展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的理念,因此,我想2007年备考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重视议论文的写作准备。

2007年浙江省高考作文的题型

――命题形式可能变化,但循向立意是不变的宗旨

邓老师提到了“是不是应该更多地关注议论文写作”这个问题,将我们的这次讨论引导到了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2007年浙江省高考作文到底考什么?话题作文是不是还将继续?我们的复习重点是不是需要转移?

包建新

从全国范围来看,高考作文题目确实呈多元化的态势。但就某一个省份的纵向来看,为了减少“动荡”,我认为高考作文命题会相对稳定。尽管话题作文已持续多年,也产生了不少流弊,但它有更多的表达自由和更大的发挥空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我认为今年浙江高考作文题,应该依然是话题作文。在文体选择上,诗歌可能还会继续受限。

莫银火

我也认为话题作文依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不过,命题人是否也会考虑到话题作文的一些负面作用而对话题作文进行一些改良?比如适当增加一些审题的难度,或者规定文体?或者材料本身就是话题?我个人感觉今年复习可以重视一下寓意类和关系类的话题作文。

金瑞奇

鉴于前几年有些省份的作文题过于雅致,曲高和寡,受到了各界的批评――有些话题要么大而无当,要么太普通,和平时的训练撞车,也没有体现出高考的效度,我认为今年高考作文将会对题目进行一定的限制,比如通过材料和要求,对话题的语义、思辨方向、感彩作出限制。但我预计今年浙江的作文不会规定文体,也不会出现立意取向单一或狭窄的题目,更不会直接提供社会热点类的话题。所以,我个人建议同学们对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都加以训练,特别要重视材料作文,因为去年全国卷就出现了两个材料作文题,值得大家留意。而且,请同学们特别留意课文中涉及的一些材料,如课文的引文、注释、补充资料,以及课文中的人物、名句,这些都有可能拿来作为作文的命题材料。

邓中肯

我认为材料作文“重出江湖”的可能性比较大。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的发展历经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三大阶段,而浙江省从1999年开始就在话题作文的“统治”之下,“八年抗战”至今也应该结束了;且今年参加高考的同学也是从初一年级开始就在训练话题作文,对于这种作文形式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适当放一放也应该。但我认为高考作文命题,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所以“重出江湖”的材料作文也可能会出现新的走向,比如:给出一位诗人的一段话,告诉你它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要求你根据这则文字所含的思想,谈谈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的感悟或启发,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这就是一种“新型材料作文”,虽然也是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但没有“话题”,需要考生自己根据材料确定话题。如果,今年高考出现了这一类“新型材料作文”,同学们一定要根据材料来确定话题,划定自己的论述范围,瞄准自己的思维方向,审题、立意、行文都必须以此为依据来进行。

金瑞奇

我想邓老师举了“新型材料作文”这个例子,更多的是想告诉同学们对于材料本身应该特别关注。因为考题提供的材料,它的指向可能是多方面的。审题时就要注意命题人是否强调我们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新型材料作文”可以解决命题太开放了容易产生宿构,限制太多又束缚考生思维的矛盾。

包建新

是的。只要把握住命题人给我们的这个明确的指向,文章立意就有路可循,什么样的题型我们都能对付。那么,有同学会问:“万一不给指向呢?”我想不会,依据有三:一、浙江高考作文连续三年都有明确指向;二、有明确指向的题目,应考作文的层次更容易区分;三、这也是客观的命题规律。当然指向可能比前几年显得模糊。因此,今年高考作文依然要注意“循向而立意”,沿着指向深入地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克服思维的任意性。

上一篇:浙江省高考作文的几种猜想 下一篇:倒带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