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培养太阳能行业卓越人才的探索

时间:2022-09-06 03:13:02

校企合作培养太阳能行业卓越人才的探索

【摘 要】 本文以德州学院与皇明太阳能集团合作成立“太阳能利用卓越人才培养试点班”为例,探索了校企双方通过共同制定实施“5+1+2”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参与教育教学管理,共同监控教育教学质量的校企合作培养太阳能行业卓越人才模式,实现了校企之间的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目的,为新能源领域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校企合作;太阳能行业;卓越人才;“5+1+2”;人才培养方案

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作为可替代性能源的一种,太阳能行业目前在全球每年以近40%的速度保持增长,年收入高达300亿美元,产业今后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一、太阳能行业人才教育现状

我国太阳能产业已经走过了初步发展期,随着近几年国家对新能源支持力度的加大,太阳能已从“草根”经济上升到正规行业,目前国内共有6000余家各类太阳能生产厂家,年推广量占世界太阳能热水器推广量的76%,太阳能行业从业人员多达数十万人,每年至少还有近二十万的人才缺口!可是庞大的待就业人群中,却不能提供一位经过太阳能专业技术教育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和管理人才[1-2] 。

由于缺少太阳能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等教学资源,目前,国内高校开设的太阳能专业才刚刚起步,中山大学、南昌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上海电力学院等学校相继开设了光伏专业,大多侧重于培养研究生层次人才;一些高职高专院校也已经开始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如新余学院、余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尚德职业技术学院、江西新余高等专科学等开设了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专业,侧重于培养技能型人才[3] 。显然,在行业内部培养不够、外部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校企合作培养太阳能专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应该成为高校和企业的共识。

二、校企合作培养太阳能行业卓越人才的实践

具有“中国太阳城”美誉的山东省德州市是我国太阳能产业起步较早、发展迅速的地区之一,全市共有太阳能及相关企业100余家,从业人员4万多人,已形成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主,真空集热管、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照明系统等综合开发、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是我国最大的太阳能产业基地。为密切配合区域产业、行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德州学院结合本地实际,立足地方经济发展,与皇明太阳能集团密切合作,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自动化三个专业的学生为主,按照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方式成立了“太阳能利用卓越人才培养试点班”,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的资源和优势,为培养太阳能行业创新人才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1、建立机构,健全制度,保证校企合作顺利实施

为了更好的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太阳能利用卓越人才培养试点班”的成功办学,学校成立了“太阳能利用卓越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院长任主任,分管教学副院长和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分别任副主任。“太阳能利用卓越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全程参与“试点班”的培养目标确定、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过程的管理、实习实训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指导工作。同时,学校先后出台了《德州学院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德州学院企校共建管理办法》和《德州学院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办法》等文件,组织机构的设立和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试点班”的顺利办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和机制保障[4] 。

2、全力合作,制定实施“5+1+2”人才培养方案

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太阳能行业卓越人才,德州学院与皇明太阳能集团按照“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总体要求、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规律,确定了“5+1+2”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试点班”学生在入学后的前5个学期,完全按照所学专业进行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在第三学年的第二个学期开始,有一个学期是按照皇明太阳能集团的人才培养需要,学习太阳能热利用等专业理论知识。在第四学年,“试点班”成员直接进行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由集团根据企业实际,将他们分别安排到研发、销售、管理、技术等部门工作,并在企业高级工程师和学校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开展毕业设计工作。

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到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都是由学院和皇明太阳能集团共同进行商讨确定。在课程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双方就各门课程的设置、教学大纲的制定、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等都要认真的研讨,达成一致。对于太阳能热利用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和考核评估,全部由皇明集团的研发、管理、技术等部门的高级工程师和学院的专业老师共同承担。对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和第二课堂活动,双方都要各自安排专门的老师和企业管理人员具体负责。积极探索出了一条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参与教育教学管理,共同监控教育教学质量的校企合作培养太阳能行业卓越人才之路。

3、精心设置课程体系,体现人才培养特色

由于“试点班”学生主要是由相关近似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自动化三个专业中根据意向择优组建的,在前五个学期,基础课和大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已经完成,因此,从第六个学期开始以后的课程设置按照企业培养需求,以实用理论知识和实践实习为主,确定了太阳能行业和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教育和实践实习三个模块。专业技能模块主要包括新能源技术、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热水器系统设计与构造、真空管制造与工艺、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结合、太阳能热利用系统测试及标准、太阳能工程产品与系统设计、产品设计过程控制、光伏系统概论等理论及应用知识,这部分课程全部由皇明太阳能集团的高级工程师负责讲授。职业素养教育模块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进行,主要包括企业管理、质量管理和企业文化等课程,这个模块的教学,由企业管理人员从工程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培养了学生强烈的企业文化认同感。实践实习模块包括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全部在企业完成。

丰富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体现了太阳能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三、校企合作培养太阳能行业卓越人才的几点体会

1、优势互补,实现了学生到企业员工的“零过渡”

通过“太阳能利用卓越人才培养试点班”的运行,学校利用专业优势,在教学设施、实验设备、图书资料、职工培训等方面为集团提供服务。学校在皇明集团建立了实习实训教育基地,集团利用产业优势为学校提供实习岗位、场所、设备和资金资助。学校把实践教学搬进企业,利用企业工作现场的职业环境和最新的生产技术,在工作岗位上对学生进行实际训练,使学生熟悉了现代化生产工艺,学会了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积累了实际操作经验,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工作,大大缩短了上岗适应期,形成了“第一线、应用性、高素质、技能型、零距离”的实践教学特色,实现了从学校学生与企业员工“零过渡”和“无缝对接”为皇明太阳能集团培养了一批符合“企业好用”标准的优秀员工。迄今为止,德州学院已经培养了四批学生,其中毕业的两届学生,共计成员77人,都分布在皇明集团的研发、销售、管理、技术等各个重要岗位,在太阳能利用领域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和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等工作。

2、合作深化,实现了校企互惠双赢

为了使“试点班”的学生培养和专业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动力,专业教师能更好的了解企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及企业文化,学校组织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培训:一是参与企业的生产,掌握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同时通过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水平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二是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人才需求情况,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决策依据,使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三是承担研究项目,进行产品研发。在联合培养人才的基础上,德州学院与皇明太阳能集团合作成立了“可再生能源研发中心”,联合申报各级纵向和横向课题,其研究成果已取得了良好的市场经济效益。

“试点班”的成功开设,为皇明太阳能集团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后备力量,也为学校和企业单位提供了人才培养的借鉴模板,目前,德州学院已经先后与东营光伏太阳能有限公司、景津压滤机集团等多家企业合作成立“试点班”,通过制定详细的合作培养计划,不仅使这些学生在上学期间,就接触到企业真实的职业环境和最新的生产技术,经过实际训练,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工作,而且,企业还在学校设立了专门的奖、助学金,为某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带来了实惠,达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提升了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

【参考文献】

[1] 张锋沛.太阳能光伏热持续升温政策人才成产业瓶颈[J] .阳光能源,2008.04.56-61.

[2] 太阳能行业人才面面观[EB] .中国太阳能网. http://www.tyn.cc/2009.9.10.

[3] 刘学东,邵理堂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太阳能利用方向)人才培养探讨[J] .淮海工学院学报,2010.8.45-47.

[4] 实施企校共建,培养创新人才――德州学院[J] .现代企业教育,2010.09.

上一篇:县级供电企业市场营销策略探析 下一篇:浅析工程建设公司薪酬管理制度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