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要着力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9-06 02:22:55

音乐教学要着力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摘 要:音乐教学是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主阵地,它除了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技能外,还应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逐渐具备相应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当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创新素质的基本内涵是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能力等几个方面,而创新意识则是创造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产生创新方法,启动创新思维,从而获得创新成果。

创新意识指的是能根据社会发展和个体生活的新需要,引起某种创造动机,表现出创造的意向和愿望。青少年学生限于年龄、知识、经验等,很少像成年人或科学家那样去创造发明,但是,他们往往好奇、好问,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今天的发现创新是明天发明创造的基础。在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是要改变观念,转换角色,为学生创设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的环境,不断改进教法与学法,力求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步进行,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更新观念,转换角色,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长期以来,不少音乐教师一直沿用过去常见的教学方法,总认为学校教育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因此“教师讲,学生听”成为常用的教学模式,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创新意识受到抑制。而现代的音乐教育,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上。教师应该是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帮助者和引路者,而不是一个好与差、对与错的评判者。俗话说“好炉方能炼好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意识和改革意识。教师有责任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敢说、敢表现”的氛围。学生的“勇气”其实是老师给的,当你要求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而学生依然正襟危坐,默不做声时,不要埋怨学生;当学生在探索与创造的过程中因碰到困难而退缩时,不要埋怨学生,应当鼓励他们不要惧怕挫折与失败,有意识地去培养他们坚毅的创新意志品质。

二、着力挖掘教材创新因素,培植创新知识结构和思想基础

熟悉教材,挖掘教材,是教师创新教法的必要基础,教师要熟悉和深入挖掘教材,挖掘出教材中具有创新意识的素材,熟能生巧,巧能创新。

知识形成过程的挖掘。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衬词在民歌中的表现作用,我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歌曲的旋律分几句?歌词分几句?为什么歌曲的旋律是四句,歌词却只有两句?由此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歌曲中的衬词和一字多音的拖腔。而衬词在民歌中究竟有哪些表现意义呢?同学们在老师两种不同的范唱下通过比较展开进一步的讨论,使他们对衬词在民歌中的表现作用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通过比较与讨论使学生了解到音乐作品中旋律表现的一些基本手法。

通过这些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感受到教师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对教材的钻研以及自身音乐经验的积累都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本前提。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依据课标和教材,同时也要根据当今社会不断更新的教育教学观念进行备课,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尽可能地缩小教材在时间、空间和内容等方面与学生之间所产生的距离,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音乐知识的同时,还能有横向的延伸和发展,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深化其创新意识。

三、改进教学方法,创设乐学情境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教师能否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地组织教学,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制约学生思维的发展。教法得当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从这点上着手,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寓教于乐。例如:我在教《长江之歌》这课时,为了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长江的雄伟壮丽的景象,让学生在学习中激发起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我先播放一段《话说长江》的录像片段,在学生已初步感知长江的气魄之时,配上歌词,随着音乐旋律跌宕起伏,到全曲最高音时,犹如掀起了滔天巨浪,把乐曲推向了高潮……

创设情境的手段多种多样,可以讲故事,即兴表演,音像资料以及多媒体等。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的视觉与听觉都被调动起来,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景的地步。恰当地创设情境可以营造与音乐作品相适应的气氛,对学生的心理及情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有利于帮助学生感知、理解音乐作品,更好地表现音乐。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掌握深刻而又牢固的知识,而且还要学会探索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使学生的个性上的差异得到充分体现,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学音乐教法.上海音乐出版社.

[3]李春艳.当代音乐教育理论与方法简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 南京市江宁区陆郎中学)

上一篇:EPD课堂教学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下一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