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应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时间:2022-09-06 01:50:29

小学语文课应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强调人文关怀,语文教学课堂应充分体现人文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渗透对学生、对课堂、对文本的人文关照。

关键字:小学语文;尊重;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1-0145-01

学生作为具有文化个性的人,在语文课程中应该受到人文关怀。过去我们过于强调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总觉得学生如果听说读写的能力没上去,那就是我这个语文老师的失职,因此,我们许多老师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去提高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而很少去注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我觉得在语文教学中要体现人文性,就得变“教师强加体验”为“学生亲历体验”,变“讲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变“课堂权威”为“课堂民主”。让学生在课堂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使他们的体验和个性心理特征受到尊重,在课堂中真正彰显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一、尊重学生,充分肯定学生的发言和见解

小学生的特点是集中注意的时间短,持久性差,我们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心理,要想方设法地开展教学活动,调动他们的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激发每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从多种角度、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把知识和游戏,把能力的提升和愉悦的课堂邮寄组合起来,让学生学得既主动,又愉快。作为教师,学生就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如果不尊重学生,如果不动脑为学生服务,我们真的将愧对“教师”这一称号了。同时教师更应该尊重学生独创性的见解和发言,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在教师的人文关照下求知、做人。记得我上《王二小》这一课时,自己正认为上得得心应手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如果王二小从敌人的眼皮下跑了岂不更好?”突然冒出这么一个问题,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一下子懵了,根本没去细想,就回了一句:“王二小跑不掉了,敌人已经把他抓住了!”课上完后,我还暗自庆幸自己有灵活的课堂随机应变能力,没有因学生的质疑而出纰漏,课上得还算成功。现在想起来,自己当时是多么武断啊!那个学生所希望的是王二小能够活着,多善良的一个孩子啊,但是却被我三言两语打发了。说到底,这是语文的人文性被我忽略了,我忽略了孩子一颗善良美好的心灵, 我应该引导学生认识敌人的凶残,从而更加激起孩子对敌人心里的仇恨,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一个教育的契机就这样被我武断的给抹灭了。

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都在课堂上有畅所欲言的机会,让他们都能得到尊重,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民主的课堂,才是真正和谐的课堂,才是真正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

二、阅读教学中关注文本的人文思想,给学生的思维注入源头活水

开放的教材将更能促进良好课堂关系的形成,使课堂出现生动活泼的合作局面。新课程倡导下的个性化阅读,是学生个性的张扬、生命活力的释放,强调学生的人文性、主体性,尊重学生独创性的见解和发言,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在教师的人文关照下求知、做人。人文性的教学,在如今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非常普及。但是,如何让它不仅仅流于形式,也不仅仅是为了追求一种“时尚”,而是通过它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感悟、精到的思考和真正的情感熏陶,时刻让学生在对自己进行审视和调整,以至于培养学生无穷的创造力。对此,我在阅读实践中作了以下尝试,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创造的火花。为了改变这一现象,许多教师奉行“该出手时就出手”,在接触文本之前就设置好一系列问题,把学生直接引入正题,进行预设的规范化教学。如“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很好?哪些字词用得很好?哪些地方深深地感动了你?……”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些问题,学生们往往费尽心思,在文本中一次又一次地寻找老师所需要的答案。这样的课,会在老师的预设下画下完美的句号。但是,一番寻思,我们不免发现我们的学生失去了许多自我思考的机会。而正是我们在无意中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思维的空间,让他们只能徘徊于其中。正是我们让他们在欣赏文本时有了明确的目的性,使他们想象的翅膀无法飞翔,思想的野马不能驰骋,桎梏了学生的视界。

阅读本是一种自由和愉悦的体会,只有当学生在自由和愉悦的状态下,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主人。古语曰:“情动而辞发”,只有让学生真正动情于文本,再提出一些需要学生潜心体会的问题,学生的理解才会更深入。我在教学浙教版《李时珍》一课时,在文章的情感体验上化了大量的力气,尤其是李时珍为了服务于人民、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历尽千心万苦去采取药材这一段的学习中,学生基本上折服于李时珍那种崇高的品质。于是,在课文最后一小结的朗读后,我强调了“李时珍花了整整27年,终于编写出《本草纲目》”,并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对‘终于’有什么理解?”一番沉寂之后,同学们纷纷举手,有的说:“我从终于两字感受到李时珍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希望。”有的说:“我从终于中看到了李时珍为了理想而勇敢地追求。”有的说:“终于两字让我看到了李时珍经历的无数艰难。”有的说:“终于两字让我体会到坚持不懈的力量。”至此,文章的主题已水到渠成。

因此,教师不必从自己的阅读期待出发提出预先精心设计的“问题圈套”,而是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待学生有感而发后再提出问题,或有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带着问题到文本中去探寻。这样的提问,才能给学生的思维注入源头活水。这样的教学,才真正关注了文本的人文思想,真正让学生与作者、与文本进行了一次情感的磨砺。语文是进行人文教育的主战场,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并掌握已有的文化世界,就能较好地被文化所塑造。而经过文化塑造的人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文化的塑造者。语文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更是开启智慧与觉悟的过程,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意义。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基础教育的发展被全社会所关注,对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人文关怀充分融入小学语文课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拥有人文情怀,让人文关怀走进课堂,这是新课程、新课堂对教师的热切呼唤。

上一篇:弱势群体子女教育的问题浅析 下一篇:浅议影响农村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