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承转合 渐入佳境

时间:2022-09-06 01:26:57

摘要:园本教研活动是立足于幼儿园实际教育教学活动而进行的一种富有园本气息的教研活动,是教师追求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通过起、承、转、合的园本教研策略让教师认识、了解园本教研的意义与价值,让教师在全新的适合幼儿园实际的园本教研中得到新的蜕变与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园本教研;研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260-03

目前许多幼儿园开始重视幼儿园的园本教研活动并尝试着进行园本教研的课题研究,但许多课题都是轰轰烈烈地开始,追逐别人的脚步,就问题而解决问题,没有深入思考、没有采取有效的策略,因而无法有效地引领教师走入园本教研的佳境,促进教师有序的发展与提升,到最后许多课题都不了了之。不能给人以更多的启示与借鉴。我觉得在轰轰烈烈进行过各种形式的、围绕专家理念的研讨过后,我们应该再次静下心来思考:跟着他人一路奔跑的园本教研活动是否能真正立足幼儿园实际?是否能有序推进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的逐步提升?什么样的园本教研能真正引领教师走入专业成长的最佳境界?……“每一个时代都有它重大的课题,解决了它,就把人类社会向前推进了一步。”(诗人海涅语)同理,每一所学校也都有它重大的课题,解决了它,就会让学校更上一个台阶(刘永和语)[1]。我觉得如果我们能扎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解决关于园本教研的这一个个问题,也就无异于把园本教研活动不断地推向更高的起点。本文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探讨有效开展园本教研的策略。

策略一:“起”——从循序渐进的研讨内容入手。

园本教研的目的是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借问题的有效解决进而促进幼儿园及教师的专业发展。园本教研所要解决的问题(即园本教研的内容)对于幼儿园教研的走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研讨内容的选择不能立足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不能激起教师研讨的共鸣,不能切实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提高。这样的园本教研活动即使开展了,也只能是低效或无效的。那么,如何使园本教研的内容能激发教师的兴趣,吸引教师的参与,能切实促进教师的成长?我觉得园本教研应从教师教学实际出发,采用循序渐进式的方法,引领教师逐步深入进行研讨。

首先,要引领教师解读教学目标,强化目标意识。教学目标既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教学目标的制订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内容的处理、教育组织形式的选择以及教育行为的产生,在教育活动的设计中,目标的制订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从目标制订的研讨开始幼儿园的园本教研会更切合幼儿教师的实际,教师们在研讨中能逐步了解教学活动目标是教师设计活动内容,选择活动方式、推进活动过程、评价活动结果的基础和依据,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在教师日常的备课和反思的环节中还要进行及时的反馈与指导,从而让教师逐步形成目标意识。

其次,要引领教师探索教学形式,激活课堂生气。运用什么教学组织形式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运用什么教学手段才更能激发幼儿参与的热情与兴趣?运用什么教学方法更能使大部分幼儿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教师们对于目标的制订已经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就可以逐步引领教师研讨教学形式的多种变化。这种研讨应该立足于教师的教育实际,可以通过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等方式让教师们知道每个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形式的选择一定要立足于班级、幼儿的实际。但要遵守三个基本原则:要力求体现游戏性;要突显幼儿的主体性;要注意动静交替。以这三大原则为准绳,教师们就能更从容地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

再次,要引领教师设计有效提问,促进师幼互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语与关键问题是活动进行中的“眼”。要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要让幼儿愿意充分地表达,要让师幼间的互动更加顺畅与投入,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就是调动课堂氛围的关键所在。通过一课三研等活动可以让教师们对于平时教学活动提问中存在的问题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更深刻地了解设计好有效提问的重要与必要。有效提问应有一定探究性、启发性、开放性,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有效提问还要立足于幼儿的实际以及本次活动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这样的提问才更有指向性与指导性。

策略二:“承”——与齐头并进的研讨活动同行。

在找准了让教师能进行循序渐进研讨的教研内容后,鼓励与激发教师参与园本教研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有了内容,而教师们不愿意介入,不愿意参与互动,只靠行政一个人在唱独角戏,那这样的园本教研就毫无意义与价值可言,也就谈不上促进幼儿、教师、幼儿园的发展与成长。因此,要让教师们认识到园本教研的实际价值与意义,让教师进一步认识到为什么要参与园本教研,为什么要促使自己不断成长。在这个进程中,应该引领教师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分析、自我调整,让教师认识到个人专业成长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园本教研活动中从个人到集体再从集体到个人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环。当然,教师的反思离不开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建议教师可以反思某次教学活动中的亮点、创意;也可以反思某次教学活动中的无奈;思考这些亮点、创意、无奈为何产生,如何避免。还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语言等等。在反思的基础上要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切实发现自己教学中优、劣的成因,才能对下一次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合理的调整与提升,才能使自己有所促进、有所提高。在园本教研中,我们倡导教师交流、分享自己的反思,透过这样的交流、互动,教师们的思维在碰撞、情感在升华,在不断地反思与研讨中使教师更加明白:热爱自己的职业,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是让自己幸福一生的前提条件。反思、研讨能鼓励教师与园本教研同行,能激励教师通过园本教研实现新的蜕变。

策略三:“转”——在层层递进的研讨进程转变。

在以研讨案例为主要内容的园本教研进程中,采用递进式的研讨模式,能使教研活动产生步步深入的效果,进而转变教师理念,改变教师行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就以语言活动《恐龙妈妈藏蛋》中的教师有效提问的研讨过程为例:

第一次研讨:运用典型案例,引发质疑与思考。在幼儿园开展的有关有效性提问的系列教研活动中,我出示了某教师语言活动《恐龙妈妈藏蛋》中的提问:恐龙妈妈的蛋会藏在哪里?后来会发生什么事?让老师们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进行思考——你觉得这个问题问得恰当吗?为什么?如果不恰当?应该怎样修改?研讨中,教师们分成了两派,一派是支持原先设计的问题,认为这样的问题对孩子来说更具有开放性,能引发幼儿的想象;一派是认为教师应提供让幼儿想象的线索,这样更适合中班幼儿。一个问题引发了教师的质疑与思考,两种看法、两种声音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什么样的问题会更恰当,这就需要我们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进行验证。

第二次研讨:进行教学实践,验证疑问与猜想。于是,我们请某教师就研讨中出现的两种观点进行了两次尝试。第一次的教学活动就是采用开放式的提问,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由于生活经验的局限,他们的想象比较超乎现实与实际,并且幼儿的表述不够清晰。第二次的教学活动则是老师引导幼儿细致观察恐龙妈妈藏蛋位置的特点,先引导幼儿思考这个地点藏蛋的安全性,然后再引发幼儿进行想象。结果孩子们基本遵循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虽然讲述得完整、清晰,但较无创意。两种不同的提问,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那怎样的提问才更恰当呢?

上一篇:浅析信息化在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发展中的应... 下一篇:浅谈交通工程本科生新生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