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承转合 『文『美交融

时间:2022-01-29 05:01:27

要使美育有机地渗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之中,要使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能落到实处,就需要运用恰当的美育策略。笔者以《荷花》一课的课堂教学为例,从课堂教学的“起”“承”“转”“合”四个层次来谈美育策略的实施。

一、“起”――引人入胜,感受美

对于一堂课来讲,“起”就是导语,通过导语把本堂课要学的内容、要完成的目标导出来,引人入胜,让学生初步感受文本之美。导语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开门见山,也可以委婉含蓄;可以是记叙描写,也可以是议论抒情;可以朴实简洁,也可以生动形象,……选择哪一种,要根据具体的课文而定。例如《荷花》一课的导入,为快速引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画家王冕小时侯最爱雨后的荷花,因为他觉得大雨过后,荷花粉红的花瓣上清水滴滴,碧绿的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的景象最美。”配以《王冕学画》幻灯图,以熟悉的事物唤起他们的感知。紧接着,教师再用充满感情的声音诵读:“著名的文学家朱自清最爱荷花。碧绿的荷叶像亭亭玉立的的裙。肩并肩密密挨着的圆荷叶之间,还零星地点缀着一些白荷花,微风吹来,缕缕清香,让人心旷神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公园赏荷。”听着有感染力的讲述,学生审美情趣油然而生,纷纷以赏花者的身份进入课文境界去感受荷花之美。一个精彩的导入,既可以使学生情趣盎然,又能激起求知欲望,将学生一下子引入课文美的境界。

二、承 ――紧扣目标,领悟美

“承”就是引导学生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针对重点难点进行研讨,从而领悟文本蕴含的美。承的方式多样,不拘一格。可以是精讲深化,突破难点;也可以是学生回答,教师点拨;还可以是讨论交流,多角度互动。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归根到底是要引导学生围绕课文重难点,来理解课文领悟美。以《荷花》一课为例,课文是借助“一大幅活的画”的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之一就是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并能把句与句联系起来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这样的教学目标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形象思维的挑战和审美能力的考验。因此,笔者在课堂导入后紧扣教学目标,捕捉“文眼”,逐层引导学生领悟美。

其一,自读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姿态的荷花?

其二,贴图练习。将自己课前制作的不同姿势的“荷花”,插入茂盛的荷叶图中。边贴边用课文的词句说:“一朵______;有的______;有的还是______;白荷花在______之间______。”

其三,练笔。展示学生贴好的荷花图,让学生一边欣赏图画一边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把自己看到的荷花姿态写下来。

其四,比图。出示各种姿态的荷花图片,读句体会:“怒放”的荷花是美的,美在开得大,颜色鲜;而“欲放”的荷花也有自己特有的美,它美在花骨朵饱满,有力。所以会说:“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其五,激疑讨论:为什么叶圣陶爷爷要把这荷花池比作一幅活的画呢?小组讨论交流:作者闻着香气而来,当风吹过时,荷叶飘动,荷花摇摆,这幅画就活了……

其六,教师小结。对,只有大自然这位神奇伟大的画家才能孕育出这样的奇观妙景,才让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丰富生动。

由此可以看到,提纲挈领地剖析,巧作点拨地推敲,学生通过课堂“承”的环节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自然而然地领悟到文中蕴藏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三、转――感情诵读,表现美

“‘转’,主要指课堂教学的高潮,当然,包括高潮出现前的预备和高潮出现时最为精彩的‘一刹那’。”①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建立在“领悟美”基础之上的感情诵读,正是他们充分理解课文内涵后迫切想要表达的一种方式,是课堂教学的高潮。如教学《荷花》一课,“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这节的开头,教师带着梦幻的表情,用抒情的语调引导学生:“看着看着,我们也陶醉了,陶醉了,展开神奇而美妙的想象。”伴随着动听的音乐,教师开始了饱含感情的范读。在学生充分感受到人与荷花融为一体的美妙情境时,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把感受、领悟到的内容用自己确认的语气表现出来。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表现出人与荷花同欢乐的美妙意境,“转”的环节得到完美演绎。无声的文字通过美读变成了有声的语言,学生专注于朗读,仿佛与作者的心灵相通,把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合――引发想象,创造美

“所谓的‘合’,应该是总结,应该是最终的‘大团圆’,应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②因为语文教学实施美育的最终目的是创造美,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因此教师还应启发鼓励学生在总结归纳文本之余发挥想象创造美,引导他们将所积累的各种表象素材放进想象的熔炉中去冶炼、重组、创新,创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例如《荷花》一课,在结束授课之前,请学生听音乐想象“自己就是一朵荷花,可能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引导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想象,感受此时的荷叶在想什么,做什么,说什么。学生由朗读到讲述,纷纷说出了自己做荷花仙子时发生的故事。这样入情入境的角色扮演,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自己神奇的想象,以生动的表演再创美妙的情境。学生对荷花的喜爱就在这想象、创造的过程中得到升华。

在课堂“起”“承”“转”“合”的各环节中,通过感受美、理解美、表达美和创造美来阅读和理解文章,“文”与“美”的交融成就了学生掌握知识、美化心灵的完美结合。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碧波实验小学 江苏】

上一篇:一年级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下一篇:新课改理念下提高培智课堂效率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