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说明文阅读教学浅析

时间:2022-09-06 11:33:05

初中说明文阅读教学浅析

现代文阅读可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种形式。课内阅读范围小、变化少,反映不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而最能反映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在考试中拉出差距的是课外现代文阅读理解。那么,如何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明确文章所蕴含的意义,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呢?相信不少教师和学生为此大伤脑筋,现代文阅读的方法有一定规律可循,特别是说明文阅读,现整理如下:

一、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1.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是客观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和功能,阐明事理;

2.说明文的分类: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3.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

4.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5.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严密;

6.说明文语言特色:平实说明、生动说明。

二、说明文阅读常见考查点

1.说明对象或说明中心的考查;

2.说明文类别判定;

3.说明顺序判定;

4.说明文语言特色判定;

5.说明方法判定及其作用;

6.说明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7.说明文中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

8.说明文中代词的指代内容。

三、说明文解题方法指导

1.说明对象的判定。我们一般可以从题目中得到提示,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蜘蛛》等,但也有特殊的,特别是事理说明文,如《日本平家蟹》,这就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内容,根据内容判定说明对象,避开其他干扰。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一篇文章有一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各段又有各段的说明对象。当我们判定了说明对象,就能初步判断说明文的类别。

2.说明顺序的判定。依据说明文的特点,事理说明文一般采用逻辑顺序;事物说明文以介绍事物方位、结构为空间顺序;以介绍事物发生发展过程的应为时间顺序。

3.说明文语言特色的判定。说明文语言特色可分为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可以让学生记住几个典型的例子,如《看云是天气》中大部分文段就属于生动说明。

4.说明文中加点词语,一般为表示限制的词语。如《中国石拱桥》中“桥面几乎与河面平行”中加点词语为“几乎”。对于此类问题,我们可以这样解决:先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再解释加点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及作用,最后结合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所以上题可以这样回答:“几乎”是将近、差点的意思,这里主要说明桥面与河面平行的程度,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5.说明文中其它方式的作用。说明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和描写,我们应考虑到其它表达方式的应用,也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比如说明文中的记叙是为了增加说明的生动性、形象性;议论是为了表现作者和他人对说明对象的看法,引起读者的重视;描写是为了把说明的对象说明的更具体、更细致、更生动形象。

四、说明方法的判定及作用

说明方法的判定比较简单,可以通过一些练习来强化,关键是说明方法作用的回答。教师要和学生总结方法,根据每种说明方法的特点在文中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完成简答。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应结合该说明方法自身的特点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作用来回答,即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结合该说明方法自身的特点以及在句子中的具体作用。

例:“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段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此题运用三种说明方法:

①举例子:例句是“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分析:这段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永定河发水时,水量增加,但这座桥没出过事,所以举这个例子的作用是来说明它的坚固。)

②作比较:例句“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分析: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拿“两岸河堤”和“卢勾桥”做比较,为了突出卢勾桥的坚固。)

③摹状貌:例句“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分析:运用了摹状貌说明方法,对这些的描摹是来说明“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样描摹,让读者可以想象出狮子的样子,从而说明石拱桥形式优美这个特点,语言上也比较生动。)

上一篇: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下一篇: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提高英语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