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阅读命题 培养阅读能力

时间:2022-07-06 05:19:12

设置阅读命题 培养阅读能力

经常听到教师抱怨学生阅读能力欠佳,阅读题失分太多。学生天天阅读,却不会阅读,原因主要是:目前多以试题考核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试题编制受到出卷者语文素养的制约,影响了试题的科学性;良莠不齐的试题左右了教师的阅读教学,考什么就教什么,导致了教学的盲目性;教师以考试作为评价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而未能教给学生系统的阅读方法,致使一些学生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就不会阅读。

关于阅读能力的评价,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确定为:获取信息(包括字面信息和隐含信息)、形成解释、反思与评价三项。关于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鉴于此,笔者根据阅读能力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知识结构设置阅读命题,让学生带着命题阅读文本,通过解决命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依据问题“获取信息”,捕捉初读感受

PISA项目要求学生要能够找到文本中直接陈述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具体信息,还要把文章看成一个整体来全盘考虑,对字面信息加以分析,得到一些隐含在文章中的信息。这与教师通常在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做法是一致的。

1.获取具体信息,理清文本思路

写人记事的文章要能捕捉文章的六要素。初读时,教师设问:“文章主要写的是谁?在什么时间、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让学生带着命题走进文本,快速而全面地把握住事情的前因后果。写景状物的文章则给学生这样的命题:“文章写的是什么?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或作用)?” 命题不纠缠于字词,不拔高难度,意在引导学生寻找文本中的信息,理出文本思路,训练阅读的速度。

2.获取整体信息,把握文本中心

有些文章隐含着丰富的阅读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思结合。如教学《蟋蟀的住宅》时,让学生带着“蟋蟀的住宅选址多么” 的命题读课文。学生很容易把握住蟋蟀的选址多么“慎重”、“富有智慧”;再如《去年的树》一课,让学生用“鸟儿和树” 来谈谈两者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读全文后,便能体会到“鸟儿和树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鸟儿和树的感情多么深厚”。这样的命题指向文章的段落或整体,有助于学生初步把握文本的中心意思。

二、解析问题“形成解释”,把握语言意义

学生对文本中的字、词、句、段形成意义联系,理解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内容,这是读书的第一层。此外,学生还要从中心出发,研究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谋篇布局的。这一点与PISA项目关于“形成解释”的要求是一致的:关注文章的细节,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联系各个部分的相关信息,对文本进行逻辑方面的理解,即写人的文章要读出作者如何通过人物的言行展示特点,表现人品;写事的文章要了解作者如何描述事件,阐明道理;写景的文章要明白作者采用何种观察顺序,如何表现景物特点……

以下是学生解读《蟋蟀的住宅》的教学选录,从中可见一斑。

师:细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用“蟋蟀的住宅选址”来说明你的阅读收获。

生:蟋蟀的住宅选址多么慎重呀!它不随遇而安,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

生:蟋蟀的住宅选址多么富有智慧呀!它的住宅隐藏在青草丛中,它的洞穴是倾斜的,即使有骤雨,也会立刻干的……

师:怪不得人们夸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围绕“蟋蟀的住宅选址”这个句子,谁能把同学的汇报连起来说一说?

生:蟋蟀的住宅选址多么慎重呀,多么富有智慧呀!你瞧,它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

学生解析问题时,要把握语言的要义,从文本中寻找相应的词句,要把自己的读书感受说明白、说具体,显然就必须经受一次从文本获取信息,再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处理信息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的理解能力就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三、“反思评价”促进迁移运用,学习表达技巧

PISA项目中“反思与评价”要求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对文本中表达的观点进行评价,也包括对文章内容、文章结构、语言特点等方面的评价。评价是手段,但不是终极目标。中年级学生处于习作起步阶段,一方面要初步感受文章在结构和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学习规范的语言表达;另一方面要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感受。

1.评价内容或结构,规范运用语言

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当学生读到“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时,我先让学生用“上百万年前,人们生活。”来评价人们当时的生活,再引导学生想象练笔:“回到上百万年前,亲眼目睹,人们的生活多么!晚上,没有;炎热的夏天,没有 ; 寒冷的冬天,没有;时,也没有。”(学生练笔一例:上百万年前,人们生活多么不方便呀!晚上,没有电灯,到处漆黑一片,不能读书也不能写字 ;炎热的夏天,没有风扇,人们热得汗流浃背; 寒冷的冬天,没有暖气,人们冻得发抖;出远门时,也没有汽车,走得脚底起泡……)学生在交流中,吸收和模仿了文本中语言表达的规律,既运用文本中的语言材料,又迁移了排比句的写法。

2.评价表达特色,灵活运用语言

有些课文在言语表达方面极富特色。如《猫》一文中,老舍对猫的细致观察及善用反语的表达方式,与单元习作要求相仿。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命题:“老舍笔下的猫如此可爱,是因为。”该命题意在引导学生把关注点放在作者的语言表达方面,研究作者如何通过语言的运用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学生体会到猫的可爱可以是“古怪”,想到父母嗔怪自己是“疯丫头”、“小坏蛋”的别有用心,那么写小猫便也会用上“捣蛋鬼、淘气包”的美称了。

总之,学生带着命题阅读,可以从中学习读书的方法;从语言文字入手,可以把握中心,再进一步探究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最后可以在迁移运用中形成自己的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设置阅读命题,是遵循阅读能力培养的要求,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会看清晰教授语文的目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逐步得到提升。

上一篇:浅谈中学语文的“问题教学” 下一篇:“教学技能”专栏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