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投资”的胡适

时间:2022-09-06 10:27:24

乐于“投资”的胡适

印象中,胡适是个富贵之人,当教授,当校长,当大使……可以说,一生基本上处在上层社会,自然“不差钱”。虽然晚年凄凉,但也远没有到举家食粥的地步。不过,无论身家怎样,乐善好施,扶掖后学,却是胡适始终坚持的。

上个世纪20年代,林语堂到美国留学,因为是半公费生,在美国生活相当拮据。偏偏在哈佛读大学时,奖学金又突然被停了。走投无路时,林语堂想起了一位并不太熟悉的朋友――胡适,于是给他拍了电报,请他代向北大校方申请预支1000美元。过了不久,钱果然寄来了。后来,林语堂又通过胡适向北大校方借了1000美元。学成回国后,林语堂去北大归还那2000美元,校方却告诉他,北大根本没有借钱给他,那笔钱是胡适个人垫的。

在《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中,收录了爱情诗人汪静之给胡适的12封信。从信中可知,汪静之逢到囊中羞涩时,便向胡适借钱。胡适爱才、惜才,每每有求必应,一而再,再而三地借给汪静之共140元。后来,汪静之才知道,当时“军阀割据的北京,大学教授只能得到薪水的半数,生活困难……适之师在生活困难时期援助我,真是恩上加恩。”(汪静之:《我和胡适之先生的师生情谊》)

李敖大学毕业后,当了预备军官,可服完兵役回来,穷困潦倒,住在台北市的乡间,为了生计连裤子也给当了。胡适听说这件事情后,特别送了李敖1000元台币。为了勉励李敖,他还引用宋代朱熹的话为李敖写过一个条幅――“宁繁毋略,宁下毋高,宁近毋远,宁拙毋巧”。后来,李敖为了义举,迫不得已将条幅卖了一百万。

散文家陈之藩年轻时,也是无钱去美国留学,胡适听说后,送给他一张400美元的钞票。后来,陈之藩把钱还给胡适,还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胡适接到信后,给陈之藩回信:“谢谢你的来信和支票,其实你不应该这样急于还此四百元。我借出的钱,从来不盼望收回,因为我知道我借出的钱总是一本万利,永远有利息在人间。”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胡适自家已经很不景气,但资助学子,资助教育,照样一往情深,乐此不疲。1952年,他回台湾讲学,他将父亲著作的稿酬又加上2200元,价值7000多元捐作台东籍大学生的奖学金。学者何炳棣考虑到胡适当时经济状况不佳,曾想用超过当时市价的价格购置胡适家藏的原本《清实录》,但胡适却极坚定地告诉他,已决定把书赠送给普林斯顿大学的远东图书馆。

有学者说:“传播人类的精神财富,促进教育的发展,为国家培养有用之才,是胡适一生的最高律令,是永远能使他激情澎湃的热火。”这话恰如其分。胡适慷慨无私地资助过许多青年学子便是显例。他说:“这是获利最多的一种投资。你想,以有限的一点点钱,帮个小忙,这个有前途的青年一旦所学有成,其贡献无法计量,岂不是最划得来的投资?”试问,世间有如此澄明见解和宽广心胸的人,除去胡适,还有几人?

摘自《文化中山》

上一篇:让总统检查作业 下一篇:“玩儿”出来的科幻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