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助人的故事范文

时间:2023-10-21 18:55:43

乐于助人的故事

乐于助人的故事篇1

一、“音话”息息相关

民间童话和民族音乐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大量的民族音乐都直接或间接地取材于历史传说、文学故事等。从表面上看,民族音乐和民间童话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各有不同的艺术领域。但是它们都是通过声音来表达创作主体的主题思想,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民间童话为民间音乐的创作提供了素材,而民族音乐可以用比语言更富表现力更丰富的声音的多种组合形式来表现主题思想。如《梁祝》《天方夜谭》都取材于民间故事,著名的交响童话《龟兔赛跑》和《彼得与狼》它们既是一部音乐作品,又是生动的童话故事。还有久唱不衰的歌曲《二小放牛郎》,它的歌词本身就是一则完整而精美的故事,通过歌声向人们世代传颂这个动人的故事。将两者结合,引导幼儿进行民间音乐的欣赏,能更好的帮助幼儿理解民族音乐,了解民族的历史,激发美好的情感。

二、“音话”共促理解

1.以“话”激趣

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曲子较长,结构较复杂,幼儿不容易理解与记忆。让他们一本正经反复的听是一件很乏味、很头疼的事。而童话在儿童心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童话来导入音乐欣赏,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借助童话魔力来激活音乐欣赏教学。所以在组织活动的时候可以用童话导入,用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再加上丰富的动画效果,能够激发幼儿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兴趣,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吸收音乐知识,体验音乐的美感,既陶冶了幼儿的情操,又达到了真正的教学目的。

2.依“话”感受

在帮助幼儿理解民族音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丰富与民族民间音乐审美情感体验相适应的经验准备,营造相适应的物质环境和富有民间文化气息的氛围,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欣赏民间音乐《春节序曲》前,为了帮助幼儿感受乐曲所表达的过年喜庆气氛和美好情景,体验中华民俗文化,教师活动前发动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关于春节的民间童话和各种装饰品,根据民间故事《年的故事》教师在活动室上布置了相关的饰品,营造出一种春节来临的欢快喜庆的气氛,让幼儿一进入活动室就有一种过新年喜气洋洋的欢乐情绪,在感受和欣赏“春节序曲”时就显得特别亲切。

3.倚“话”理解

幼儿喜欢富有神奇色彩的童话故事,孩子们总喜欢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快乐,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正义。他们希望自己也能拥有童话主人公般的美丽和魔力。比如乐曲《东郭先生和狼》,它具有明确的故事情节,但是这首乐曲如果没有解说词的辅助,那么幼儿根本就无法理解这首乐曲,因为没有任何线索提供幼儿进行形象的联想。他们只能听辨出各种乐器及演奏的音乐主题的情绪特点,却无法和一系列的故事角色相联系。因此,欣赏《东郭先生和狼》是从讲故事开始的:亲爱的孩子们,现在我要给你们讲一个关于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这样通过音乐的描绘和故事的帮助,孩子们不仅从故事中受到了教育,还了解了各种角色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各种乐器的音乐表现力。这种理解显然来自故事而不是音乐。

三、“音话”结合注意

1.精选内容

欣赏作品选择恰当与否,是幼儿感受、表现和创造的前提,因此为幼儿选择民族音乐作品和相辅助教学的民间童话时,应当考虑到他们的兴趣爱好,并善于把孩子生活中熟悉的内容引入音乐活动,以便让幼儿联系实际生活加以想象并用动作进行表现。当幼儿有了切身的体验,他们才能对音乐产生表现的欲望。童话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因此幼儿有丰富的童话体验。教师可将民族音乐欣赏与童话相结合,使民间音乐欣赏不能仅仅局限于纯艺术方面的体验,要与语言领域相结合,增加音乐欣赏的趣味性、个性化。教师在引导幼儿方面要注意:要让幼儿充分地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整体风格和结构,为后面的创编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民间童话的选择不是没有依据的空洞编造,它必须建立在对音乐充分感受的基础之上,根据音乐的风格来想象音乐中的故事。这需要教师引导幼儿把握音乐的风格和结构,与故事密切相关。

2.有机整合

音乐欣赏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要在组织音乐欣赏时将抽象的音乐与幼儿童话甚至游戏结合起来,综合设计,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开始通过童话故事场景的创设,让幼儿产生了新鲜好奇感,引发他们大胆地想象,大胆地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活动过程中幼儿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中,依托童话故事了解了音乐的内容,理解音乐发展的情节。活动最后幼儿还可以跟随音乐表演童话故事,让幼儿对音乐及童话的理解有进一步的升华。

总之,音话结合是培养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幼儿只有在充分了解音乐旋律结构的前提下才能理解出与音乐相符合的故事,实现音乐欣赏能力的飞跃。音话还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它也是建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能有效地帮助幼儿进行民族音乐欣赏。

(注:此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开展幼儿民族音乐欣赏活动的有效策略研究》的研究论文)

乐于助人的故事篇2

1.数字化故事叙述的起源

20世纪90年代初,加州旧金山湾区聚集了一批媒体艺术家、设计师和实践者,他们共同探讨如何通过数字媒体工具把个人叙事和讲故事表现出来。数字故事中心成长于在此期间这些媒体艺术家、设计师和实践者的众多合作与对话。媒体制作人、多学科的艺术家达纳·温斯洛·阿奇利与地方戏剧制作人、戏剧顾问乔·兰伯特一起使用多媒体软件帮助那些几乎没有制作经验的人把他们的个人故事转化为媒体作品。1994年,他们一起创办了旧金山数字媒体中心,即后来的数字故事中心。从此,数字故事迅速在世界各国流行起来。自那时以来,该中心已与世界各地近1000个组织一起工作,培训了超过15000人分享他们的生活故事。随着众多的合作者参与,中心因培训方法和原则的许多应用已引起了国际关注。

2.数字化故事叙述的概念

乔·兰伯特认为数字化故事开始于这样的概念:在不太遥远的未来,通过图像、文字、 语音、声音、音乐、视频和动画多种媒介来分享个人故事将是全世界人民的业余爱好。[1]

数字故事中心的Leslie Rule认为,数字故事是说故事的古老艺术的现代表达,它把图像、音乐、叙事与声音编织在一起,从而对人物、情况、经验和见解赋予深刻的特点和生动的色彩。[2]

数字故事,顾名思义就是使用各种形式的媒体讲故事,代替传统的纸笔和书籍,作家、诗人和其他任何想要讲故事的人都开始转向于交流的技术形式。[3]

Jennifer Carrier Dorman认为数字故事是写一个故事的过程,并加入声音、图像和音乐等多媒体元素创造一个视觉故事。[4]

Kim Yi and Jenny Lapple认为,数字故事是一个简短的、第一人称方式的视频叙事,由录制的语音、静态和动态图像、音乐或其他声音相结合而创建的。数字化故事叙述使用新的数码工具来帮助普通人讲出他们自己真实的故事。[5]

综上所述,我们把数字化故事叙述的概念概括为:把传统的故事以图像、文本、语音、音乐、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表述为数字化作品的过程。

3.数字故事制作过程

像传统的讲故事一样,大多数数字故事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但由于数字化故事叙述是基于计算机工具来讲故事,因此,还包含一些图像、文本,录制的音频解说,视频剪辑和音乐等多媒体形式。数字故事的长度一般在2-10分钟左右,内容的范围可以是从个人故事到历史事件的叙述,从探索自己的社会生活到寻找宇宙其他角落的生命之间的所有话题。

制作一个数字故事,通常包含5个步骤:选择主题,编写脚本;收集资源;选择内容,制定故事板;导入、记录、定稿;展示、评估。[6]

步骤一:选择主题,编写脚本

创建一个文件夹,存储创作数字故事的所有材料。确定数字故事的主题,明确故事叙述的目的,是要告知、说服还是质疑,明确故事的观众。写下故事的脚本初稿,该脚本将作为后续叙事记录的基础。阅读所写的脚本,确保包含了清晰明确的目的和观点。与他人分享脚本,并使用反馈意见改善直到满意为止。

步骤二:收集资源

搜索或创建可用在故事里的图像,包括图片、图纸、照片、地图、图表等资源。尝试找到如音乐、]讲、访谈和声音效果的音频资源。试着找到其他如来自网站、Word文档或ppt幻灯片的信息内容。

步骤三:选择内容,制作故事板

选择喜欢的图片、音频、文本和其他内容丰富数字故事。创建一个为数字故事提供了文本和视觉概述计划的故事板。

步骤四:导入、记录、定稿

把图片、音频导入至制作数字故事的软件程序。如有必要修改图片的数量或图片的顺序。使用计算机麦克记录脚本叙述,把叙述导入到相应的软件程序。添加音乐或其他音频,完成数字故事。

步骤五:展示、评估

展示数字故事,收集关于故事还可以如何完善、加强和延伸的反馈意见。

二、数字化故事叙述的优势

1.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与创新能力

数字化故事叙述要求学生在内容方面建构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增加他们的参与性。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协作、学习和创作他们的作品,这促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处理问题。同时,作为团队中的成员,也学习如何共同努力使团队作为一个整体向前迈进。使用数字化故事叙述可以激励学生分享过去的经验和表达他们自己,促进了课堂的讨论并把乐趣注入了课堂。数字化故事叙述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创作自己的故事,并通过口述、创造性的写作、]讲、摄影、音乐、新闻剪报、视频、音响和动画表达出来。

2.促进学生的反思力

数字化故事叙述是一个为每个人有机会分享他们的故事的创新的方法。讲故事的过程帮助那些分享他们的故事的人开始了个人反思的过程。为了讲一个有影响力的故事,学生必须思考自己的故事如何影响他人。讲故事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反思故事背景下自己的经验。学生选择适合故事的语音或音乐来表达,使故事更加有意义和个性化。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反思音乐如何表达不同的情绪思维。

3.培养学生的媒体素养

媒体素养就是人们面对传媒的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性回应能力。[7]数字化故事叙述帮助学生批判地思考如何在数字故事中有效地结合数字音频和视觉元素。学生频繁地使用媒体工具,最终他们会更加适应数字媒体,从而有意识地考虑数字媒体如何帮助他们表达他们的故事,传播自己的情感。

[参考文献]

[1] CARA’S PAGE[DB/OL]. .2011-4-14.

[4] What’s Digital Storytelling[DB/OL]. http:///

pjkelly/digital-storytelling-with-pinnacle-1127987.2011-4-15.

[5] Kim Yi and Jenny Lapple.DigitalStorytelling[DB/OL].

http:///guestec2b570/what-is-digital-

乐于助人的故事篇3

《纲要》中说:“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音乐,作为幼儿艺术教育的实施途径,它具备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在幼儿园里,音乐活动和幼儿文学活动已是孩子接触较多的艺术形式,情感则是两者的共同之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文学作品越来越多地和音乐发生有机的联系,这种联系,并不是简单的拼合和相加,而是一种有机的融合和相互的补充。

一、幼儿文学作品,叩响幼儿音乐之门

1、利用文学作品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内容和结构。在日常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单纯地进行音乐欣赏比较抽象,绝大多数的教师为了能让幼儿去了解音乐,都会借助一个个精彩的幼儿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诗歌、儿歌等,以其具体的形象、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鲜明的朗诵节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感知通道来对音乐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2、挖掘文学作品与音乐节奏的共性。幼儿由于年龄小,他们对节奏的感受、理解和表现的能力较弱。幼儿文学作品中的象声词能够简单、直接地体现出节奏 .在小班打击乐《大马大马告诉你》活动中,幼儿单声部演奏时还好,但如果在每句结尾时加上另一种乐器如大鼓、铃鼓等时,孩子就会不知所措,不知从何时进入。于是我们便创编了简单的儿歌,引导幼儿运用边念儿歌边演奏的方法,帮助他们掌握节奏,分辨声部的位置。如可以让孩子念儿歌“大马、大马、告诉你,快——快——跑!大马、大马、快加油,驾——驾——驾! 大马、大马、快快跑,拿——第——一!大马、大马、告诉你,我——爱——你!”,对应的节奏是“ XX XX| XX X | X - | X - | X - |”结合儿歌的节奏后,孩子很容易的就分清了自己声部所在的位置,大鼓等乐器也能准确的在每句的后半句时加上。结果,无论是单声部演奏,还是分声部合奏,都非常的和谐。

另外,故事中角色的特征也能帮助幼儿找到合适的节奏和乐器。如在音乐《小白兔和大黑熊》的活动中,幼儿在理解了大黑熊笨重、慢吞吞,而小兔子机灵、活泼的角色特点后,他们选择乐器、创编节奏显得很轻松。大家一致认为用大鼓、铃鼓表现大黑熊走路的样子,用圆舞板、碰铃表现小兔子走路的样子,然后再交换演奏,在体验了不同节奏的同时,对角色的特点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二、幼儿音乐活动,奏响幼儿文学作品新篇章

1、音乐作为幼儿文学作品的背景。按照艺术心理学的解释,所谓艺术品就是一种有意境的形式。然而,文学作品和音乐两者,让幼儿以单一的形式去把握它们都是略显吃力的,因为单一的形式对幼儿来说,需要具备的艺术能力过高,幼儿往往无法通过一种艺术形式真正体验艺术本身的魅力、意境。所以,我们可以将文学作品、音乐二者有机结合,准确把握音乐和文学的共同之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让幼儿尝试文学作品的创编。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我们通常会借助文学作品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同时,我们也鼓励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再进行大胆地想象,根据音乐续编故事,让幼儿以喜欢的方式进一步体验音乐,培养自主欣赏音乐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在幼儿充分地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整体风格和结构后,为幼儿提供创编活动。幼儿故事创编并不是没有依据的空洞编造,它必须建立在对音乐充分感受的基础上,根据音乐的风格来想象音乐中的故事。如在《挪威舞曲》的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在与幼儿共同欣赏这首乐曲后,通过“小精灵的故事”帮助幼儿感受了曲子ABA的结构。幼儿对乐曲的理解和表现,为幼儿有的放矢地创编故事提供了基础。在创编的过程中,教师抓住曲子A段舒缓、连贯的特点启发幼儿想象“树林里还会有谁?”有的想是兔子在跳,有的说鸭子在走,青蛙在唱歌等等。然后结合B段快速、紧张的音乐性质再引导幼儿想象“他们发生什么事情了?”有的幼儿说,他们在开联欢会,表演节目呢。有的说要下雨了,小动物们正在找地方躲雨,还有的说大灰狼来抓小兔了,小兔子正在逃跑呢等等。最后又回到音乐A段,教师则引导幼儿想像“最后怎样了呢?”就这样,教师结合音乐的旋律结构引导幼儿创编故事,生成了新的文学作品。同时,幼儿通过创编故事的形式更深入了解、欣赏了乐曲,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让音乐欣赏和文学作品真正共同促进和强化。

乐于助人的故事篇4

关键词:绘本 阅读 情景

绘本一般借助于文字和图画共同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兼具文学性、艺术性,文字与绘画和谐共处等特点。它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能唤起幼儿阅读的欲望,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独特、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而要使幼儿理解绘本故事意境,相关情景创设尤为重要,本文即是对这一成果的概括和总结,以期能为幼儿阅读教育提供经验和借鉴。

以音乐渲染情景。绘本一般会用生动的文字和传神的视觉艺术讲述拟人化的动物、用品或其他事物的虚构故事。这些虚构故事不仅有情节而且有贴近儿童生活的逼真在这样的绘本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回本的特点为之精心选择相应的音乐,如激烈的电吉他曲,清脆的八音盒乐,动感的摇滚乐,优雅的天鹅湖奏鸣曲,梦幻的摇篮曲等。音乐的渲染能让儿童身临其境,通过肢体语言的大胆表现于创造,融于角色中。教学绘本《美丽的梦想》为例,当教学进入画面“激情四射的疯狂小羊”时,我们设置了一个表演情绪场,为孩子提供墨镜、吉他,帮助孩子装扮好,然后教师播放和画面匹配的动感吉他曲。台前的孩子便可以和台上的孩子一起配合音乐自然舞动,感受音乐的节奏和绘本场景。这种场景交融的教学策略既能调动孩子参与的兴趣,又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以生活展现情景。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性的特点,他们对熟悉的事物常常喜爱有加。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在生活中寻找幼儿喜爱的,而且与图画书故事内容相符的真实情景,这样有利于幼儿更好地融入故事情境中。在春暖花开、枝繁叶茂的季节里,我们带着绘本《艾玛捉迷藏》,和孩子们到户外享受阳光,亲近自然,讲讲艾玛的故事,玩玩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在这个阅读活动中,我们带领孩子走出了活动室、图书室这些相对封闭的阅读场所,选择孩子们熟悉和喜爱的自然场景作为阅读地点,让孩子们在捉迷藏的游戏中体验艾玛的快乐。

以实物演示情景。我们发现,在实际的绘本阅读教学过程中,并不一定每次都能寻找到与故事情景相类似的真实情景。有的故事场景很难再现,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增加辅助材料,创设虚拟的阅读情景,将幼儿引入到故事情境中。绘本《艾玛打雪仗》中提到打雪仗的场景,对于生活在南方地区的孩子来说,很少有机会可以打雪仗。于是,我们尝试增加辅助材料,创设了“雪地”的情景,教师通过语言渲染和问题设计,引导孩子展开想象。虽然大多数孩子都没有见到过真正的雪,但是在教师营造的仿真“雪地”中,孩子们同样感受到了玩雪的乐趣。

以语言描绘情景。“语言描绘情景”可谓“声音的图画”,教师是利用有声的语言去画画,去揭示形象,是对整体情境的生动再现。教师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儿童情感的示范者。流露出内心的真情,或热爱,或赞美,或思念,或向往,或义愤,或欣喜,或忧伤......总而言之,教师的语意、语速、语调语气都应该从与儿童对话的角度全面考虑,用自己的真情,形象化的语言说到儿童的心上,师生同在情境中。由此可以引导从感受到创造再到顿悟。

以游戏体会情景。游戏体验是指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进行游戏互动,在游戏中体会故事寓意,获得情感体验。在阅读活动中增加一些互动小游戏,不仅能帮助幼儿理解故事,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做到“教育无痕化”,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在阅读《月亮的味道》这本书时,我们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游戏――叠罗汉,让孩子们模仿故事中的小动物,一个压着一个叠起来,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成功的大声欢呼,失败的也哈哈大笑,大家都开心极了。游戏后他们自发展开议论:“我压在下面,气都透不过来了。…我在最上面,摇摇晃晃好危险。…‘小动物叠得那么高,可真不容易!”原来,齐心协力完成一件事并不那么容易,孩子们在游戏中自然体会了故事所传达的这一内涵。

以图画展示情景。绘本故事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儿童读物,它非常注重画面质量,重视趣味性,每一张图画都包含着丰富的故事内容。还有一些图画书在封面、环衬及扉页的设计上独具匠心,巧妙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场景、主角,有时通过封面就能看到故事中的经典情节。教师要充分利用图画书的这一优势,根据故事情景创设真实的阅读情境,让幼儿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内容。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以现代技术创设情景。现在的多媒体技术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电影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它集视、听、触等多种感官作用于一体,能有效地刺激幼儿的视觉、听觉,能帮助孩子积累经验,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具有良好视听效果的阅读情境能够让故事在动态中流动,故事里的人物从平面的书中跃然而出,成为立体的人物,故事的情景也随之变得立体生动,在教师无形的引领下,幼儿也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故事情景中――说着故事人物说的话、做着故事人物所做的动作、经历着他们经历的事情。当然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不能无目的、盲目的进行,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有针对性的使用。

绘本阅读给予孩子的不仅是眼睛的享受,更多是细节的领悟和心灵的体会。在绘本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寻找适宜的、灵活的指导策略,不仅让儿童与绘本进行心灵对话,让孩子在充满自然和谐和童真童趣的图画里感受美好的事物,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要注意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为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兢.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5

[2] 白爱宝.论图画书阅读的教育价值〔J〕.学前教育,2009,4

乐于助人的故事篇5

一、巧设音乐唤起幼儿潜在的情感

在绘本教学中,把音乐的情感和绘本的情感有机结合起来,就会形成一种更强大的情感力量,引起幼儿心灵的共鸣和无限的遐思,从而加深幼儿对绘本情感内容的把握和理解。以经典绘本《喵呜》为例,当初选择这本绘本进行教学是因为特别欣赏那种“出人意料的温馨与感动”的作品风格。原本肥猫是要吃掉三只小老鼠的,却因为小老鼠的热情善良最终让猫改变了心意。最后一幅图上猫走远了,三只小老鼠还在挥手告别,显得特别温馨。在这个故事中,我选择了两段背景音乐来配教学PPT,故事的前半段情节活泼有趣,配上了曲风欢快的《雪花的快乐》,孩子们个个听得目不转睛,等到看到猫张开大口,怒吼着“喵呜”要想吃掉小老鼠时,音乐戛然而止,故事也停了下来。大家听得胆战心惊,有的还紧张得互相拥抱,都很担心小老鼠的处境。可是,画面一转,小老鼠们也跟着叫“喵呜”,还问肥猫是不是在说再见?又把自己摘的桃子都送给了肥猫。小老鼠的表现太可爱了,肥猫最终没忍心吃掉小老鼠。这一段,我选用了卡洛儿的《奇异恩典》作为绘本的配乐,温馨的音乐伴随着耐人寻味的故事结局,孩子们听得如痴如醉,也终于松了一口气,最后有的孩子忍不住鼓起掌来。课堂气氛既热烈又温馨。在音乐的伴随声中,孩子们被故事中的美好情感感染着,教学始终在温馨感人的氛围中。活动结束了,孩子们仍觉得意犹未尽。

二、巧设音乐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背景音乐辅助绘本教学,目的就是要创设和谐、宽松、民主、愉悦的教育教学环境,使幼儿与教师可以在同一平台上,构建起真正平等对话、多维交互活动的自由民主合作式学习的人际关系,师幼一起浏览阅读、欣赏评判、讨论交流,从而有效地调动起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绘本《搬过来,搬过去》中,长颈鹿小姐和鳄鱼先生这对爱人因为身高差异在共同生活中遇到了种种困难,其中的画面非常有趣、幽默,但他们因为爱而不愿分开,最后终于想办法解决了所有问题。在完善这节课时,我们挖掘了其中“爱就是要相互体谅”这个情感纽带,所以在讲述绘本时,背景音乐采用了《幽默曲》,孩子们被一幅幅幽默的图片逗得哈哈大笑,但在最后,故事的结尾部分,配上的音乐是《卡农》,一种温馨感动的感觉马上就散发出来。当问到“为什么他们在一起那么麻烦,还要不断想办法住在一起呢?”“因为他们相亲相爱。”孩子们很自然地说出了绘本的主旨。在接下来的体验游戏中,配的音乐是《士兵突击》中的背景音乐,紧张而激烈,一下子就把孩子带入到了游戏中。第一次,孩子们两人一组,肩靠肩的一只手被绑在了一起,并手握勺子。桌子的两端分别放上了两杯水,音乐响起,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尽快喝到杯子里的水。刚开始,大家都本能地先想到自己要去舀水喝,结果两个人互相拉扯,谁也没喝到。再次让孩子进行喝水游戏时,大家的嘴里开始念叨“你喝一口,我喝一口”,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到了自主,不知不觉学会了为对方着想。

三、巧设音乐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美好的音乐能激发人们丰富的想象,给人以无限的美感,陶冶人们的情操。用音乐辅助绘本教学,对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无疑是有帮助的。舒缓的节奏还能让幼儿肌肉放松、消除疲劳,使学习效率更高。以《想吃苹果的鼠小弟》这一绘本教学为例,这一绘本是一对夫妇的作品,这是一本起承转合非常清楚的绘本,它的乐趣就在于读者可以一边读,一边推测结尾是怎样的一个结局。以鼠小弟的表情为主线,当它看到其他动物能够摘到苹果时流露出了羡慕、渴望与期待,当它看到苹果越来越少时表现出来的着急、无措与无奈,而在小海豹的帮助下终于摘到苹果时的兴奋,欢乐与如愿以偿的甜蜜表现得淋漓尽致。引导幼儿透过鼠小弟的这些表情,体会到其心理变化,让鼠小弟的高兴、惊讶、伤心、着急、无奈与快乐都交织在绿、红、黑这些单纯的主色彩之间,穿插在了与各种动物们的摘苹果的动作中,出人意料的结局让孩子们在欢笑之余感受到了故事的趣味。我根据故事的情节和整体基调,选择了清新欢快的背景音乐《蝴蝶华尔兹》,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渲染气氛,创设意境,通过这样的声、画、音的有机整合,能够很好地激发幼儿的情感,并把鼠小弟与同伴合作分享的快乐很自然地传递给幼儿。让幼儿在欣赏故事的同时感受故事的画面美、意境美、语言美。

绘本画面精美,内涵丰富,给予幼儿的不仅是眼睛的享受,更多的是细节的领悟和心灵的体会。一曲悠扬动听的旋律,一段欢快明朗的节奏,都会拨动幼儿内心的那根情感之弦,激发他们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音乐便是绘本教学的一剂活水,使整个课堂温馨美好,魅力无穷。总之,背景音乐在绘本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绘本内容,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其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我们的实践还在进行中,愿幼儿从绘本中领略人文之美,人性之美,让孩子在充满自然和谐绘本里感受美好的事物,在巧妙的音乐中促进幼儿的多元发展。

乐于助人的故事篇6

情感是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强调培养社会人的现代教育中,情感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幼儿园的情感培养,主要是帮助幼儿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发展积极的情感以及获得初步的高级情感。音乐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它把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情感付诸于声音的表达中,能拨动幼儿心灵中的琴弦,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因此,音乐欣赏是培养和发展幼儿情感、陶冶幼儿身心的重要手段。

在音乐欣赏中,首先考虑的是选择什么样的教材。怎样为幼儿选择合适的欣赏教材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一、根据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规律进行选择

幼儿的情感有逐渐丰富和深刻化的趋势,因此,在小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活泼明快、感彩单一的作品让他们欣赏,如传统曲目《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使幼儿从中感受到愉快的情绪。在中班可以选择一些包含高级情感的作品,如《迷路的小花鸭》。这个教材可以分两段欣赏,一段小花鸭迷路了,哭着喊着妈妈,引起了幼儿怜悯的情感,第二段,有个小朋友帮助小花鸭回到了家,小花鸭高兴了,从中幼儿能体验到做了好事自己心里高兴和为别人感到高兴的情感,同时还能激发幼儿的道德感。大班则可以有更高级的情感体验,如欣赏教育幼儿爱劳动的传统歌曲《劳动最光荣》等。

二、根据教育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所选的教材要能为阶段的教育目标服务。如清明节的时候,为了激发幼儿对革命烈士崇敬之情,我给幼儿欣赏了《歌唱二小放牛郎》,帮助幼儿体验对英雄崇敬的情感和对敌人憎恨的情感。

总之,选材要有层级性和目标性。另外,要注意选择的类型要多样化。不但要让幼儿体验愉悦的、向上的情感,也要让他们体验悲痛的情感,如《花儿的葬礼》。此外《狮王》引子部分神秘的乐感让有的幼儿有点紧张,这在适当的时候也不妨让幼儿感受一下。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要帮助有幼儿体会作品表达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才能取得较好的欣赏效果。可是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这直接影响到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因此教师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启发、引导幼儿。下面我谈谈教学中一些具体做法。

1、抓住作品的基本情绪

在欣赏一首乐曲(或歌曲)第一遍后可以问幼儿:“这首乐曲(或歌曲)是欢快活泼的,雄壮有力的,还是优美抒情的?”这几个词概括性强,又朗朗上口,成组地提问,可使幼儿对这几组词的含义加以比较、选择。熟悉之后,幼儿便能主动地用它们来区分和表达了。抓住作品的基本情绪,是指导幼儿欣赏音乐的第一步。

2、用故事来帮助、理解作品

这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利用语言直观―故事来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含义。,激起幼儿的情感共鸣。利用故事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与音乐紧密结合。故事的发展要与音乐的进行一致。如《狮王》课题中,我将引子部分理解为一座由神秘感的大森林,我随着音乐讲起了故事:“在一座大森林里,有一个神秘的山洞……”当讲到引子部分结束,山洞“打开了”三个字时,正好落在最后一个强音和弦上,这种演绎给小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故事的语言要简练、生动。描述得太详细、具体,会失去让小朋友想象的空间,必要的时候,可以不讲,允许幼儿有多种理解。还是以《狮王》为例,狮王出场的音乐有四句,但我们的故事只说了一句:“狮王大摇大摆地走出来了!”这里,只让幼儿知道狮王出来了就行了,至于它是怎样的摇头摆尾,左顾右盼,都可由幼儿去想象。

③讲述故事时一定要充满感情,语气生动,与音乐融为一体,才会取得打动幼儿的效果。如欣赏圣.桑的《天鹅》时,听故事前,幼儿只能说出这是一首抒情、优美,带着忧伤的乐曲,当听完老师讲述的“天鹅之死”的故事后,小朋友们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来,而且一直追问我:“为什么没有人路过湖边,把受伤的天鹅送往医院?”

3、注意情感迁移

在幼儿对作品的情感有所体验后,要鼓励他们把体验与生活经验相结合起来,深化这种情感。如:欣赏乐曲《花儿的葬礼》之后,小朋友们沉浸在悲痛的情绪中。“我问:你们在什么时候也有这种难过的心情?”小朋友们说:“我想起爷爷去世时我也这么难过过。”又如欣赏完舒曼的《梦幻曲》之后,我启发幼儿:“你能试一下用像小提琴那样优美,轻柔的声音说一段话吗?”珉珉小朋友说起来:“……草地上,吹着柔柔的风,有一朵白白的云飘过来了……她为什么说柔风、白云?是因为梦幻曲给了他美好的情感体验,它把这种美感用来表达了另一种她认为同样美好的事物。

乐于助人的故事篇7

随着初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这为初中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初中音乐教育的地位日益凸显。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音乐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及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思维,使学生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学习音乐,陶冶情操,提升音乐品位,从而使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综合素质得以提升。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这种教学要求,所以探索新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已是大势所趋。初中音乐有效教学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新的教学模式,对于初中音乐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理解,对初中音乐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对初中音乐教学有所启迪。

二、初中音乐有效教学准备策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初中音乐有效教学同样如此,只有充分的教学准备,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实施。初中音乐有效教学的准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初中音乐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以及扎实的音乐基本功,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才会懂得欣赏,如果教师不能够深刻的理解与欣赏音乐艺术,那么自然不会引导学生进行音乐的欣赏。以初中音乐教材中德彪西的《月光》钢琴独奏曲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月光》曲的时候,要对德彪西的曲风有一定的了解,此外还要了解其他人如贝多芬的《月光》曲,并能够将两首《月光》曲进行对比欣赏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其次,初中音乐有效教学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初中音乐教学是情感、知识以及方法的三位一体,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出发,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达到传授音乐知识的目的;再次,要选择合适的教材,初中音乐有效教学教材的选择要符合初中学生的特点,要结合初中生的兴趣以及音乐审美情趣来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更好的投入音乐教学课堂。

三、初中音乐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初中音乐有效教学的实施是教学的关键环节,只有制定有效的实施策略才能保障教学的顺利实施。首先,初中音乐有效教学要采取有效的课堂导入策略,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可以借助故事导入课堂教学内容,一般而言,初中生对于音乐所叙述的故事内容以及故事中的人物比较感兴趣,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先讲一则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故事则可以达到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的目的。以有名的曲子《蓝花花的故事》为例,教师就可以以这首曲子所讲述的故事来导入课堂,并且还可以在讲故事的基础之上借助艺术歌曲《蓝花花的故事》来讲述故事,以增加学生对这首曲子旋律的印象;其次,在音乐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音乐情境的创设,比如在讲授民族音乐有关的曲子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民族音乐的方法,使学生先欣赏优美的民族曲子,创设音乐情境,先进学生引入课堂内容。再次,音乐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活动的安排,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特长,充分的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环节,比如在进行《青藏高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班里有舞蹈才能的学生进行伴舞,增添教学趣味,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四、初中音乐有效教学评价策略

有效的教学评价是音乐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有助于学生提升音乐技能,培养音乐兴趣与习惯。一方面,教学评价可以采取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在每次课或者一个教学阶段结束的时候,让学生填写自我评价表,包括学习态度、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存在的不足等方面进行填写,以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另一方面,教学评价还要采取教师评价的方式,由教师在每学期的期末或者期中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以及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指出学生本阶段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与优点,并提出合理的意见,帮助学生弥补不足,发扬长处,促进学生全面进步。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学生对教师以及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改进课堂教学环节。

五、初中音乐有效教学课堂管理策略

乐于助人的故事篇8

【关键词】大班 语言 故事教学

爱听美妙的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故事是孩子最易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大班幼儿正处于与小班幼儿衔接的关键阶段,许多故事都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引导幼儿认真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大班语言故事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把握大班幼儿的关键经验,选择适宜故事

《纲要》中明确指出大班语言领域故事与童话方面的关键经验是:接触多种题材和形式的优秀故事、童话,乐于欣赏、讲述作品的内容,感受和体会情节的曲折起伏、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作者所具有的丰富想象力;作品所具有的浪漫色彩。幼儿乐于复述、讲述和表演故事与童话。另外,从故事长度来看,用于课堂教学的故事不宜太长,因为幼儿在听故事时正处于紧张兴奋的状态,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有限,大班幼儿也不过只有15分钟左右,太长的故事会使幼儿疲倦,失去听的兴奋。只有情节突出的故事孩子才会喜欢,正如英国教育学家安德普・莱特所说,大段的描述是运用故事教学所忌讳的,于故事教学的故事尤其如此。

因此,针对大班幼儿的关键经验,我们在选材时,要注意选择主题鲜明;情节曲折、起伏;能刻画一定心理活动的故事,特别要侧重感悟人物心理和角色性格特征。如故事《等明天》《白雪公主》《老狼整容》《猜猜我有多爱你》《金鸡冠的公鸡》《胖嫂》《小熊请》等。

二、认真分析故事,做好经验准备

教师在选择好故事以后,应全面分析故事,找出影响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的关键词和句,并对幼儿进行前期经验的丰富。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名词、动词已经不再难以理解,难点则是对形容词的把握和体会,如故事《金鸡冠的公鸡》中,黑黝黝、高耸耸、急腾腾,幼儿初次接触,不易理解,活动前,则可借助高山、河流的图片帮助幼儿熟悉、理解这些形容词,为幼儿顺利倾听、理解故事做好铺垫;再如,故事《等明天》中有一句话“难道今天不就是你昨天说的明天吗?”孩子很难理解这句话,因此,在活动前,我向幼儿介绍“昨天”“今天”“明天”是三个好朋友,并与幼儿玩游戏“猜猜这是谁?”在游戏中幼儿很好地理解了这三个词的关系,在倾听故事时,也能轻松理解这句话。

三、围绕核心价值,设计故事教学

活动的设计是故事教学的关键,语言教学环境下的“听故事”不同于作为娱乐消遣的“听故事”,后者主要是用于“听”或“乐”,除了这些别无其他的目的;而前者主要是“寓教于乐”“教”才是目的,围绕故事所展开的各项活动是达成“教”这一目的的途径。

首先应明确故事教学的核心价值:倾听―理解―表达。教师应把握好核心价值来组织设计故事教学。

1.倾听

倾听是幼儿接触、熟悉故事的唯一途径,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幼儿有效注意力的时间,为幼儿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发幼儿的倾听欲望。一棵大树、一座房子,几件简单的道具就能营造出森林等与故事有关的情境,便可将幼儿带入故事中。在倾听故事前,教师还可以提一个问题,让幼儿有目的倾听,提高倾听的目的性。如在执教故事教学《猜猜我有多爱你》时,我用小兔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了幼儿听故事的欲望,并且提问:“小兔要上床睡觉了,它问了兔爸爸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是什么问题吗?”由问题顺利过渡到第一遍倾听,孩子们带着问题、带着疑惑,听故事的欲望更加强烈了。

另外,幼儿在倾听故事时,教师要正确、恰当的使用教具。第一遍倾听,教师可借助故事中主要形象,如《猜猜我有多爱你》中的小兔子、《老狼整容》中的老狼,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熟悉故事内容;在第二遍倾听时,教师则可利用反映故事的大背景图及故事中人物角色的图片,让幼儿整体感受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在第三遍倾听时,教师变换可操作的拉线教具、插入式教具。每一次倾听,教师借助不同形式的材料,给幼儿不同的视觉感受,让幼儿每一遍倾听都有新鲜感,情绪高涨。

此外,幼儿在第一遍倾听故事时,教师最好采取自己讲述的方式,利用语调、表情感染幼儿;在讲述时,教师还可以做相应的动作,肢体语言的运用可以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提高故事的理解度。

2.理解

为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得到相关经验的提升,提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教师应明确每个问题的提问目的,做到问题要有针对性、递进性、个体差异性。第一遍倾听后,教师可根据故事的名称、人物角色进行提问;在第二遍倾听后,教师可问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并且注意追问,提升问题的递进性。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可提问简单、直接的问题,帮助幼儿梳理信心;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可根据幼儿原有经验,利用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提炼。活动前词汇的丰富、适当故事中难以理解的词汇都可为幼儿理解故事扫除障碍。

3.表达

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为幼儿设计表达活动。对于大班语言故事教学,往往会涉及到一些社会性目标,因此教师可让幼儿结合自身感受和经验,谈一谈“如果你是××,你会怎么做?”、“你最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等。若以熟悉故事中角色的对话作为目标,教师则可为幼儿准备头饰,创设情境,让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复述语句。教师还可以用延伸活动,让幼儿在表演区进行故事表演,从而理解、表现故事中角色的性格,复述故事中的角色对话,如《小熊请客》。

总之,幼儿园大班故事教学,要以幼儿为主体,以兴趣为中心,遵循大班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倾听、理解、表达中得到语言的发展。

上一篇:校本培训心得范文 下一篇:人物传记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