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06 04:53:01

高等教育心理学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在教学岗位上工作年限的增长,随着对教学理论、教学环节以及基本教学内容的渐渐熟悉,自觉地将教学理论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不断探求展现本学科知识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就成为一门必修课。

关键词:会计教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应用

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说,实践以理论为指导。高职会计教学这个实践也需要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为指导。笔者对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些理论原理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有点心得,现举几例以抛砖引玉。

一、在学期初,给一门课开个好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心理学中提到:学生的学习行为受学习动机的支配。因此,新学期的第一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简言之,即为学生找到要好好学习这门课的理由。可以从本门课程对学生个人将来职业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在课程体系中所占的地位、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等方面来阐述。

比如,在审计学课程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容易感觉枯燥难懂,因此在第一堂课上开个好头,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机至关重要。可以向学生讲解他们所向往的、感兴趣的、和审计相关的职业生活来激发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再比如,在会计手工账的教学中,第一堂课在简要的课程说明之后,可以给学生讲讲会计职业中的一些正面案例和反面案例来说明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和学生们身份相近的会计职业人怎样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到了比较高的位置,以激发学生对会计职业的认同感和向往。

二、在高职会计教学中,举例说明较复杂的内容时,所举的例子要直观具体

高等教育心理学中将思维分为三类: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其思维水平依次递增,其理解难度也依次递增。因此复杂的问题要用比较容易理解的低级思维(直观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直观具体的来阐述。

比如,新教师在基础会计中讲解本年利润账户时,打比方说本年利润账户就像个计算器,加加减减最后就计算出了净利润。这个比喻很形象,但是在学生对本年利润账户了解的还不是很清楚的时候,对这个比喻的反应是很迷惑:本年利润账户怎么就像计算器了呢?

笔者的心得是:先向学生解释“在月末时,所有收入的金额都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所有成本费用的金额都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借贷金额相抵后的余额即是净利润。”然后举个实例,列出月末时收入成本费用的金额分别是多少,再将所有收入成本费用分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和借方,计算出余额即净利润。先让学生看怎样通过本年利润账户一步一步计算出最后的净利润,对本年利润账户有一个直观具体的理解。这时,再上升到逻辑思维层次,打比方说“本年利润账户就像个计算器,加加减减最后就计算出了净利润。”,就会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有参与感,从而加深了理解并强化了记忆。

三、在高职会计教学中,举例帮助理解新学内容时,所举例子要和实际紧密联系,从学生已知的知识着手,步步引向要讲授的知识

高等教育心理学中提到,学习的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类,即正迁移和负迁移。要努力实现对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的正迁移,即用学生熟悉的知识帮助学习新知识。

比如,在财务会计中,讲解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时,其中的实际利率法学生普遍反映较难理解。这时可以结合学生已经熟悉的借款时的本金和利息来帮助理解。如:假设年利率为10%,借款金额为100万,那么第一年的利息为10万。如果借款方第一年只还了8万元的利息,那么没还的2万元利息在第二年要算作本金和原借款本金100万元一起计算利息,则第二年的本金为102万,利息为10.2万;如果借款方第一年还了12万,那么比利息多出来的2万相当于提前偿还了2万元本金,则第二年未偿还的本金为98万,利息为9.8万。同样的道理,在讲解用实际利率法计算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实际利息费用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相当于把钱借给对方使用一段时间再以一定的方式收回本金和利息;摊余成本即相当于实际未收回的本金额(如上例中的102万或98万),实际利率为市场利率或选定的折现率;因此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实际利息费用=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实际未收回的本金额×实际利率。这样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再比如,在财务管理中,讲解债券发行的溢价和折价时,可以结合学生已学过的西方经济学中的市场供给需求对价格的影响来解释。如果债券的票面利率较高或者大家对债券的预期比较好,都愿意买这个债券,于是出现了供小于求的状况,债券发行价格上升即溢价发行。反之,则折价发行。

四、在高职会计教学中,对一些相近但又有所区别的内容,应给出思路,让学生自己动手归纳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中提到,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概括、归纳学过的内容,进而达到知识的最有效的迁移。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时刻想着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思考知识,而不是一直被动的接受知识。

比如,在财务会计中讲解应交增值税时,有进项税额转出的情况和视同销售需要计算缴纳销项税的情况容易弄混。这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产品是外购还是自产(或委托加工)、产品的所有权是否发生了转移、产品是用于应税项目还是非应税项目等方面进行归纳,学会分析实际应用中的各种情况。

再比如,在财务会计中讲解银行转账的八种方式时,内容较多,不便于记忆。可以引导学生从使用主体、同城或异地使用、即期或远期票据、可否支取现金、提示付款期或票据期限、可否背书或贴现、通过哪个会计科目核算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比较,以区分清楚各种银行转账方式。

让学生自己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比较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区分,形成更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总结归纳成果的检验,可以通过边讲边提问、集体回答与个别提问相结合等方式。

以上只是对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的初步探索。在由教学新手向教学熟手转变的过程中,在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这条探索之路上,应该做的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1]张文新.《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版,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构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如何建立健全存货内部会计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