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几种不良的读书习惯

时间:2022-09-06 03:55:33

浅谈学生几种不良的读书习惯

摘 要: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使学生受益终生,而不好的读书习惯则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影响到学生正确了解和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分析矫正不当的读书习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语文教学;读书习惯;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8-0080-01

读书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是大家都了解的。教师们对如何提高读书效率的讨论也很多。多读、精读、带着问题读、分角色朗读,有感情的读等等,都是想用外在的形式促使学生在读书时能有所收获。仔细观察体会一下学生在课上课下的读书情况,可以发现他们有几种不是太好的读书现象:

一、放大声音的吼读

教师之间对是否该鼓励学生大声读书的意见也不统一。主张大声读书的人,有点象时下很流行的“疯狂英语”。为什么要用“疯狂”的方式学习英语?因为很多人学不好英语,外在的原因是胆小害羞,怕别人看,怕别人笑,不敢张嘴,不敢大胆的练习,效果自然就差。内在的原因是心理上的恐惧,就象我们常说的“看见它就害怕”。害怕什么,就不敢亲近,就不会认识,就不可能熟悉,就没有接受和应用。上述内外两方面困难都可以采用这种疯狂式的吼叫来化解。这是用外在的气势消除或掩盖心理的恐惧,提高内在的自信。

二、拖长声调的唱读

有人总结说学生唱读,主要是课堂上的集体朗读造成的。因为在集体朗读时,学生之间水平有差别,必定为了读整齐而相互照应,速度放慢。但是,问题在于,自由读书时也有学生唱读。这就涉及到内在的原因了。

三、有感情的朗读

怎样读才算是有感情。只有放慢语速,用亲昵的神态、有抑扬顿挫的语调,快慢起伏的节奏,配合表情动作,形成一种稍显夸张的朗读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就更难体会其中感情。所以,做不到有感情,就暂时先仿照老师,做到“很投入地有表情(有表面感情)的”为教师和其他同学朗读。还有的学生因为害羞而不好意思、不敢在朗读中带出感情。

四、自由读时的合读

课堂上的集体朗读很常见。不过,有时侯在自由读书时,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学生开始大声朗读或背诵某一段,旁边几个同学就跟着一起朗读。这种情况在读古诗词时最常见。几个人一起大声的合读五六句之后再分散开,各读各的。开始合读是凑热闹,后来散开,是醒悟到老师没有这样要求,认识到如此赶趁,不是正常的读书学习,有点心虚。

五、有的学生好背书不好读书

如果老师同时布置两个要求:背会某一篇课文和看某一本书。那么,会有相当的学生只背书,不看书或只随便翻翻。为什么?一方面,因为老师要求背的书,一般都要检查验收,过不了关还得重来。而且考试出题的时侯,一般会先用到这些课本上要求背诵的内容。而读书的要求就比较模糊,老师是不好检查落实的,尤其是老师提倡读的课外书。另一方面,背书和读书相比,背书相对简单,因为不需要动脑筋思考,只要一遍一遍的重复读熟了读顺了就能见效。而读书是复杂劳动。

六、读书时一遍一遍地重复读

眼光从书上扫过,凭反应从口中读出词语的语音,而语音未曾进入思想。你如果问他读的什么内容,他需要再慢慢地读一遍或“回想”一下才能确定他刚才读的是什么内容。大部分教师对学生唱读和一词一顿两种现象很关注,对其他几种情况说的很少。

学生这几种不良读书习惯是相同原因的不同体现,实质是一样的,只是唱读和一词一顿在学生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因此,想提高学生读书效率,不单是对学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掌握朗读技巧这么简单的事,因为学生的问题有其根源,只要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与教师在课堂上领读、范读时的指向性和心态有关。教师读书时要照顾到三个主体:自己、学生和书。读给自己听,就像自言自语或回忆一样的感觉。读给学生听,就像讲故事,就要面对着学生,语言直接指向学生的耳朵和思想。还有一种情况,教师把书读到了无我的境地,读书人沉浸在书中的情感世界。大部分教师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即便是教师经常采用的“带着问题读”这种策略,也难免学生只把注意力集中在问题上,急急忙忙的找答案,不会认真的品味和欣赏。

另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的因素造成的:其一,基础不好,对字词不熟悉。其二,生活经验和心理体验不足,形象思维欠缺。其三,个人心理习惯的问题:好热闹、起哄和出风头,注意力分散在外部环境中。其四,目的不明。不仅是读书的目的不明,连学习的目的也不很明确。更无论生活的意义等大的问题。其五,缺乏自主意识、意志和个性,依附于老师和同学。其六,心思太满,心里乱糟糟的,认识不是太清楚。如果我们问学生为什么要读书,很多学生都能说出一些很动听或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但是这些话是从老师和家长那里转述来的,不是他本人的精神需求,不是他的动力之源。所以听他们说这些话时,能感觉他们底气不足。如此说,我们就把问题扩大了。读书不再是读书的问题,而是与理想、生活方式、思想修养、个性特点等联系起来了。

提高读书效率,除了从内因根本上下手之外,我们也可以在读书习惯和方式上下一番工夫:可以慢慢地让学生变读书为“说”书,就是用说的方式读书。比如广播和电视台的主持人,虽然是事先准备好的内容,但他们是在对观众“说话”而不是在“读”稿。如果他照稿宣读,可以猜想他很难被观众接受。我们在小声读书或默读时,也是口语化的读书方式,我们是在“说”给自己“听”。与朗读相比,学生在“说”书时显得沉静、内敛,口中发出的语音不再向外发散,直接向内进入思维。而朗读时的声音普遍较高,声音传至耳内,会干扰大脑思考。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我们平时的思维语言都是口语化的,朗读出来的语音与思维语音有一定的差距,不如直接用口语话的读书方式。当然,如何养成这样的习惯,亦有赖于学生的个性修养。不过形式可以促进内容,周围的教师和同学“说”书的多了,必定可以相互影响借鉴,逐步形成良好的读书环境。

上一篇:激活创新元素 构建和谐课堂 下一篇:焦点解决模式下对重点大学网络成瘾学生的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