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加强民生保障的长效机制

时间:2022-09-06 02:56:46

建立健全加强民生保障的长效机制

一、充分认识加强民生保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改善人民生活的基本途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是安民之基,是保障人民生活的现实需要。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构成政府加强民生保障的主要工作内容。近几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工作。“十32”期间,我省率先在全国构建起了以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大社保体系基本框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民生保障还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演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人均GDP3000美元以后的特定历史阶段。在这一时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改革开放继续推进,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转型和加快转型形成了空前的社会变革,一方面,给浙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二是人民群众公共服务需求持续攀升。近年来,浙江老百姓的需求结构已发生巨大变化,对包括就业和社会保障在内的公共服务的需求呈现全面、快速增长,而目前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明显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另外,公共服务在供给总量不足的同时,还存在结构性失衡问题,社会公共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城乡、区域、群体之间差距较大,影响了社会公平公正和社会和谐的实现。

三是社会现实问题的严峻挑战。当前我省民生保障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相互交织;二是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特别是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三是省外流入劳动力不断攀升,大量流动人口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突出;四是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总体来看,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体系亟待完善,覆盖面亟待扩大,长效机制建设亟待巩固。

二、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和创新工作方法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2007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突出强调“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要求“更加注重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民生保障,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内容。作为发展改革部门,要立足职能定位,加强统筹协调,会同民政和劳动社保等职能部门,合力推进民生保障工作。近年来,省发改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主线,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加快社会发展,在工作机制、手段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一是抓规划工作。通过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建设时序、空间布局和保障措施。坚持先编规划,后审项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加强民生保障工作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同时,还将“社会发展规划”、“大社保体系建设规划”、“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社会福利发展规划”、“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以及“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等诸多相关规划纳入《浙江省“十一五”规划编制体系目录》,并认真组织开展相关规划之间的衔接工作。

二是抓项目建设。社会发展领域历史欠账较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重视并抓好项目建设工作,是发展改革系统的重要职责。要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将救灾减灾能力建设工程、救助关爱工程、福利服务工程和金保工程等建设项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分轻重缓急、排建设时序,合理布局,扎实推进。通过项目建设来落实规划,通过项目建设来安排资金,通过项目建设来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切实保障民生。如我省将“五保三无集中供养设施建设计划”列入“五大百亿工程”,从实际效果看,成效十分明显。截止2006年底,全省农村五保和城市“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92%和98%。提前超额完成了预期目标任务。

三是抓改革创新。通过改革创新,推进现代公共财政体制建设,推进社会事业机构分类管理。在坚持政府切实担负起社会发展责任的同时,积极探索社会发展领域的多元化投资机制。着力转变政府包办和直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传统做法。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和服务方式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最近,由省发改委、省劳动保障厅和省民政厅共同负责编制的《浙江省“十一五”大社保体系建设规划》,从进一步完善制度框架出发,以多种形式和不同水平统筹安排城镇和农村、各类社会群体的社会保障,特别是对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合作医疗、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以及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方面都作了积极的探索。

四是抓监测评估。着力抓好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评估,逐步建立起规划和项目前期、中期和后期评估制度。努力形成常规性的工作机制。着力深化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工作,引导各地进一步强化“经济社会要协调发展”的理念。着力完善社会发展形势分析工作,通过形势分析,掌握社会发展趋势和难点,并提出对策建议。综合评价和形势分析工作开展以来,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等一直是最主要的评价和监测内容之一,通过这两项工作,发展改革系统也进一步加强了与劳动保障、民政等社会发展方面各有关厅局的沟通和联系,对政府各有关方面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发展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通过规划明确发展方向,通过项目建设落实发展任务,通过改革推进机制创新,通过评估保证建设效益,同时积极开展和不断深化综合评价和形势分析工作,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紧紧围绕民生问题,把社会发展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三、积极探索加强民生保障的长效机制

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加强民生保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要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探索和建立健全加强民生保障的长效机制。

一是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要从过去单一追求GDP增长向关注民生转变,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民生保障是政府公共服务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各级政府要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中之重来抓。

二是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快公共财政体制建设,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投入,强化财政促进就业、调节收入和公共服务差距的功能,建立健全以各级财政为主的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民生保障资金筹措机制。收缴入库的国有资产收益、国有土地出让收入等预算外收入水平中,应提取一部分充实民生保障经费。在促进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实行财税、信贷优惠政策。

三是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要加强县以下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目标任务责任制,将民生保障列为年度考核的突出内容,形成行之有效的工作考核和抓落实的机制。建立健全政府牵头,发展改革、劳动保障、民政、教育、建设、卫生、司法、财政等部门各负其责、共同参与、合力推进、齐抓共管的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健全民生领域的统计体系、动态监测和防范预警机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加强民生保障工作。

四是加快推进法治化进程。《就业促进法(草案)》在今年2月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向社会各界公开、广泛征求意见。这意味着国家关于促进就业的方针政策将被作为一项制度,以此来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民生保障中还有大量类似的工作内容,也应逐步由选择性义务上升为强制性义务。如工伤保险、社会保障基金监管、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等,都要加快研究出台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系。

(作者系省发改委副主任)

上一篇:赏罚分明与规尺管人 下一篇: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