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单位专项资金核算管理与控制

时间:2022-09-05 11:41:56

行政单位专项资金核算管理与控制

农六师五家渠市自实行部门预算以来,管理成效十分显著,预算外资金的支出呈下降趋势,但近年来随着专项资金的不断增加,在日常的核算管理中暴露出许多问题,重申请、轻绩效、不按资金的预算用途进行运作,甚至将专项资金作为日常经费的补充,预算难做、支出随意、决算和效绩评价缺失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不够规范,分配不够合理。由于该市推行了部门预算和细化预算的编制方法,实行的是“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但对于专项资金如何按实际,缺少明确的定论。也就是说,专项资金分配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和依据。加之在预算编制中,缺少对经济运行状况的科学预测和编制方法,没有实行完全意义上的“零基预算”。

2、在专项资金管理中财务控制意识薄弱,财务角色被弱化。大多数情况下,单位财务人员在专项资金管理中只是承担了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等简单的服务性工作,对具体的业务和决策了解的并不多,财会人员对各项活动的事前和事中的辅助控制没有体现出来。财务人员没有精力也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对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造成了资金管理的真空。

3、专项资金成为了一些单位或部局的资金储存方式。有些单位或部局的专项资金在做预算时就没有明确的目的,款项拨下来后也没有使用计划,长期沉于账面,以备不时之需,造成资金的积压和浪费。

4、专项资金支出环节管理薄弱。首先,预算资金支出进度与开展项目进程难以保持一致。这几乎是所有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财政拨款时间与项目实施时间的不一致,导致项目资金跟不上项目进展,经常是上半年项目等资金,拨款迟迟难下;下半年资金等项目,突击花钱,影响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5、缺乏项目决算环节。专项资金到年底或项目结束时,没有正式详细的费用预算以及结算,仅仅是在项目完成后由财务人员加总项目总支出。没有通过费用预算进行专项资金支出控制,对资金使用结余或者超支的原因也没有进行进一步分析,不利于专项资金的有效使用。

6、缺乏项目的绩效评价环节。财务部门缺少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综合评价和跟踪问效,对于各类专项资金,更多的只是从数字上简单汇总,用于应付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而没有从财务角度加以分析和利用,特别是缺乏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综合评价以及相关同类专项使用标准的归纳和确定的了解。

二、问题的主要成因分析

1、专项资金支出管理弱化。在专项资金支出管理方面尤为突出,“重分配,轻管理”的观念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单位在专项支出过程中,财务支出监督滞后,主要应付财政突击性、专项性检查多,日常监督少;事后检查多,事前、事中监督少;对某一事项和环节询问多,全方位跟踪监督少。涉及监督和管理的制度和法规相对滞后,对于一些不按预算执行或随意改变支出用途的单位或部局,财务会计只有等发现后尽量予以协调、向财政请示调整专项预算,而没有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使得监督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应有的力度,直接影响了财务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使管理手段相对弱化,导致财务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2、一些制度和办法已不能适应当前管理的要求。现行制度中有些条款过于粗放,如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行政单位支出中,“经常性公用支出和专项支出的具体项目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等。”这种将经常性公用支出与专项支出项目进行笼统规定的条款,与目前实行的细化部门预算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此类问题在现行财务制度中同样存在,形成预算实现了细化,但核算尚未细化的问题,造成监督和管理上的困难。

三、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对策建议

1、细化预算编制,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监督。增强预算本身的透明度,就是要细化预算,使预算支出落实到每一个项目的每项支出的每一款。而专项资金监督必须贯穿在整个资金分配使用的全过程,即要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事前管理,在申报专项资金时,项目实施部门及各相关部门应依据国家财政法规要求及产业政策发展趋势,分析影响项目资金编报的各类因素,编制项目资金项目申报表。事中管理,在专项资金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专项资金管理责任制,落实项目负责人,对金额较大的支出项目要签订合同,财务部门应对照项目下达指标及工作计划,真实、全面、完整地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反映,坚决杜绝虚假支出,不得任意改变项目内容或扩大使用范围,保证专款专用,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事后管理,专项资金项目完成后,项目实施部门会同各相关部门应依据项目计划对项目进行验收,发现问题后,及时予以整改,最后通过整改后的情况撰写项目总结。

2、强化财务控制意识,准确定位财务人员角色。将财务的职能定位于全面参与资金使用的决策与控制。要对财务人员进行合理规范的分工和岗位职责界定以保证财务的职能得以有效地实现,在此基础上,财务人员应该参与到资金管理的全过程,对于整个过程进行统筹规划,根据“资金流到哪,管理管到哪”的思想,尤其是要加强对资金支出方面的管理,保证资金使用的高效率。如,让财务人员能及时了解项目进度,据此有效地进行付款安排,当然这需要整个单位提高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业务经办人员的积极配合。

3、完善整套的项目管理体制。首先,各级财政部门应严格立项、筛选、论证制度,组织专家组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评审,出具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评审报告,并按规定程序申报,建立滚动的部门项目库和财政项目。其次,各资金使用单位在专项开展之前应制定尽量详尽的费用预算,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预算标准执行。第三,注意信息传递。各资金使用单位在资金支出过程中应加强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的沟通,使财务人员及时了解项目进度,及时安排项目资金。各财政部门也应奉公执法,不能无故滞留专项资金,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第四,在项目完成后,业务经办人员及时进行项目报销工作,并进行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分析,形成专门项目决算,阐明形成预算和决算差异的原因,便于准确向财政部门汇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第五,应根据专项资金管理要求,将项目结余资金返还财政,不能私自挪作他用。

4、实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促进专项资金规范核算。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是指考核部门公共服务的成本耗费和效率水平,根据不同项目支出结果,比较项目之间的社会成本效益,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比较不同支出组合所产生的社会价值,以及单一项目实现效益情况。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有赖于专项资金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而实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可以在事前,也可以在事中或事后。事前评价,有利于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事中评价,可以分析研究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事后评价,则可以审查和评价对项目支出成果是否符合目标要求。通过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分析制度,对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和合理性,优化资金结构,规范会计核算,强化监督管理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上一篇:“以房养老”模式探讨 下一篇:浅谈财务管理的平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