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活动课程的探索和思考

时间:2022-09-05 11:21:15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活动课程的探索和思考

摘 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传统教学模式改革也越来越深入。思想品德学科作为初中阶段一门必修课程,在改革的大潮中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活动课程的开展越来越常态化和高质量化。从农村地区学习实际分析,有效开展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活动课程。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活动课程;学生主体

活动课是初中思品学科教学中重要的课型,与传统的理论课程相比,活动教学更能够体现教学新理念,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理念下的现代化的学习方式。然而,在如今的思品学科教学中,课外活动不受重视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由于教学理念、教学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活动课程基本上成了摆设,导致活动课程目标难以实现。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积极开展思想品德课外活动,不断优化活动课程,把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纳入到正常的教学计划中,以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想品德学科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立足教材拓展课外资源

教材是我们开展思想品德教学活动的依据,即使是活动课程,也不能离开教材。作为教师,要重视对教材资源的挖掘,像教材中的活动板块“感悟”“交流”“探究”九年级教材中的“课外实践活动”等内容,教师就可以积极利用起来,结合着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除了教材资源,教师也要懂得从教材以外寻找活动课程资源,毕竟教材内容有限,而活动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光是依靠教材中的资源很难满足活动课程的要求。只有适当地补充课外资源才能更好地满足活动课程的开展。当然,教师在挖掘教材以外的活动课程资源的时候,要注意结合教材内容,以免活动课程偏离学习目标。

二、明确活动课程目标

相较于理论课程,活动课程在内容上往往更加零散,形式上更加灵活,学生在开展各种有趣活动的同时,活动课程的目标很容易淹没在五花八门的活动之中,一旦失去了目标,活动课程的开展就会变得低效甚至完全无效。因此,在实施活动课程的时候,一定要明确活动课程的目标。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换个眼光看老师”这课的内容时,就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教师的一天”的活动,在实施活动之前,笔者首先明确了此次活动的目标:①了解教师一天基本的工作内容;②感受教师工作的辛苦;③体验教师角色;④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尊敬老师。在明确了一系列的活动目标以后,再来设计具体的活动计划,就这样,在目标的引导和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新闻记者的角色来观察和采访教师一天的生活,跳出了以往学生的视觉角度,用另外一种身份去体会教师这个职业,更加客观全面地感受教师。通过此次活动,很多学生对教师都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活动很好地实现了课程目标。

三、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

活动课程的主体是学生,活动课程无论是设计还是实施,都不能离开学生这一主体,教师在选择活动主题,设计活动课程的诸多环节中都要结合学生具体的实际情况。例如,在讲到“和父母平等沟通”这课的内容时,按照教学计划是要开展一次关于“孩子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活动,培养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意识和能力。然而,笔者考虑到班级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农村的孩子,比起城里的孩子,这些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在做家务、自理能力等方面往往没有什么问题,但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都不擅长与父母沟通,并且在笔者的班级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根本就不在身边,与父母沟通的活动根本就不具备实施的条件。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笔者决定给学生设计这样一个活动“那些被父母责骂的日子”。在农村的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促膝长谈的情况可能没有,但做错事情被父母责骂的情形基本上每个学生都遇到过。当笔者把这个活动主题给学生以后,所有的学生都显得兴致勃勃,经过课前的一些准备,在活动课上,大家纷纷对自己的父母“吐槽”。在“吐槽”的过程中,有些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有些学生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还有的学生认为虽然自己有错,但父母的方式也不对。就这样,在学生的踊跃发言下,学生通过自己被责骂的经历,逐渐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也总结出一些与父母沟通的方式方法。

四、努力推动活动课程的多样化

活动课程相较于传统的理论课程,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形式多种多样,能够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当然,与理论教学相比,活动课程所需要的教学条件往往也更高,对于很多农村地区的学校来说,开展课外活动的条件更是受到了很多的限制。然而,教师不能因为条件有限就压缩活动课程。作为教师,我们要尽可能地在现有条件下为学生多开展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课程,除了传统的主题班会活动、课题小组研究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还可以发挥农村地区的资源优势,以这些资源为支撑开展一些具有特色的课外实践活动课程。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山野小溪边体会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每年的农忙季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田间地里去体验农忙收割,感受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幸福。这些资源都是城里的学校不具备的,如果教师能够把这些特有的乡土资源加以利用,在“接地气”的活动课程中,学生更容易受到感染和教育,活动课程的目标也更容易实现。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的青春期,他们求知欲强烈,喜爱追求多维立体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而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恰好可以诠释学生的这些特征,满足他们全面发展和探索的欲望,为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陈波.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外实践活动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2(33).

[2]贾永新.浅谈思想品德活动教学的实效性[J].新课程,2010(12).

[3]朱玲玲.提高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的实效性摭谈[J].教育界,2013(2).

(江苏省新沂市小湖中学)

上一篇:研究历史复习课教法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下一篇:信息技术辅助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