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05 07:17:52

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实现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的一种高级形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管理,从源头上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有效,实现遏制的目的。随着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在各地的推行,地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会计核算体系也进一步规范,对于预防和治理事业单位的经济腐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由于地方事业单位在财务管控方面的制度不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配套制度不健全,对于财政支出改革的认识尚未能完全统一,因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在推行和实践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文章通过梳理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运行的现状,发现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了进一步完善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问题 对策

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从政府会计人员管理的会计委派制发展而来,主要是指政府在保证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的自不变的前提下成立会计中心,同时取消同级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银行账户,裁撤同级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岗位,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集中办理,监督会计核算业务的一种集会计核算、监督和服务于一体的财务监督管理形式。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经费管理实行的是财政分配、单位包干、分散核算的制度。这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在计划经济时期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由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多种所有制体制转变,事业单位的经济行为更为多样,财务往来也更加复杂,但由于其会计人员的人事控制权不受上级部门领导,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经济活动监管就无从谈起。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一财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形式,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由此应运而生。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确立,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监管和遏制经济腐败工作的需要,为国库管理制度的深入改革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不仅有利于加强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规范了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针对性,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对事业单位的理财能力和工作效率,对于促进会计监督管理,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透明,遏制经济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成效

(一)规范会计的基础性工作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经费管理实行的是财政分配、单位包干、分散核算的制度。各事业单位自行设置会计机构,任免会计人员,并直接领导了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会计人员地属于服务单位,对本单位直管领导负责。上级财政部门仅对事业单位任用的会计人员的职业资格、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管理,对会计人员没有进行直接的领导。由此衍生出的会计核算体系存在多种弊端,会计人员也就无法按照岗位职责和法律对事业单位进行财务上的监督管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由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多种所有制体制转变,事业单位的经济行为更为多样,财务往来也更加复杂。在此背景下,依然沿用原有的财务管理体系已然无法适应当前的经济体系变革。

会计核算制度实行后,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被集中到会计中心进行统一的管理核算,中心配备业务能力好、素质强的专职会计人员,运用专业会计核算技术,依照会计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财务监督管理,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透明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二)强化了会计的监督职能

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会计核算体系,各事业单位自行设置会计机构,任免会计人员,并直接领导了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会计人员地属于服务单位,对本单位直管领导负责。上级财政部门仅对事业单位任用的会计人员的职业资格、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管理,对会计人员没有进行直接的领导。由此造成了不少事业单位始终存有“真账假做,假账真做,查出是你的本事,查不出是我的运气”的侥幸心理,账务私设乱设,对上级隐匿财务收入,私设小金库,形成了混乱的账务管理乱象,贪污浪费严重,行贿受贿屡见不鲜。

会计集中核算取消同级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银行账户,裁撤同级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岗位,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集中办理,集中监督会计核算业务之后,铲除了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的“暗箱操作”的土壤,形成了会计核算业务的“阳光作业”。各事业单位的日常经济往来,收支用取等财务行为都必须通过会计核算中心的账号,在中心专职会计人员的监督下进行。加强了事业单位遵守财经纪律的法律法规和组织纪律的意识,从源头上避免了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的发生,确保了事业单位财政收支的合理性、针对性和合法性。

(三)提高了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长期以来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要求所形成的会计分散核算制度,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弊端层出,事业单位财务开支名目繁多,标准五花八门,特别是资金的分散使用,极易在各单位形成闲置资金,形成可用资金的浪费;另一方面是财政部门调度事业单位闲置资金难度大,急用资金紧张。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行之后,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全部集中在核算中心统一的核算账户中,改变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弊端层出的局面,有利于财政部门随时准确掌握各单位资金的结余情况,及时对剩余的专项资金进行上缴使用,财政部门对闲散资金的调度更为灵活;同时,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也改变了事业单位财务开支名目繁多,标准五花八门的混乱现象,有效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保障了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有利于专款专用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建立,规定了会计中心所有的支付行为仅以事业单位的预算指标作为标准,任何事业单位没有在预算之内的支付申请或者是超预算指标的支付申请,会计核算中心都无权拨付款项,此外,各事业单位的所有开支在单位审核之后都要提交会计中心进行复审入账,这就达到了强化部门预算约束的目的,保障了各单位在进行预算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政府进行的采购资金的支付,均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结付,采购资金直达供应商,减少了中间的流转环节,加快了资金的周转使用效率,保障了专项资金的专门使用,从一定程度上杜绝了贪污受贿行为的发生。

二、会计集中核算在实行中遇到的问题

(一)会计集中核算相关法律与实际情况脱节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加强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管理的一项新的举措,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经费管理的弊端。然而,作为一项新的财政管理体系,它的实行初期,相关的配套制度或者规定尚未制定或者明确,相关的法律制度也存在与实际情况相脱节的问题。如在新的《会计法》中,第四条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单位会计工作、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会计法》第三十六条同时规定:“各单位应根据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而从各地事业单位落实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之后,一方面,取消了地方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不再允许在事业单位中设置会计岗位,配备会计人员,各事业单位仅设置一名专职或者兼职的保障人员负责该单位所有经费指标的管理情况和费用收支的报销等工作;另一方面对各单位进行了明确的权责划分,要求各单位制定好内部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规定,对会计凭证的真实合法、完整性进行审核,对事业单位日常的经济行为中的外来款项的收支、预算的编制及日常财务的管理和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因此,这些事业单位落实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就与新的《会计法》规定的情形存在着冲突。因为,并非每一个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者都接受过系统的财务管理的相关培训,他们不一定都清楚会计工作,不熟悉财务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因而在没有专业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作为咨询参考的前提下,要求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对其所在的单位的会计工作及其财务信息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负责,要求过高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较大难度。

(二)会计集中核算不彻底,资金监管范围有限

一般情况下,在省一级或者中心一级地区中会出现多级次的预算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之后,如何对预算单位的二、三级甚至是四级单位进行集中核算,这是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践中遇到的一个难题。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规定,各事业单位的所有开支在单位审核之后都要提交会计中心进行复审入账,这就造成了如果将所有事业单位的多级预算业务纳入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中心势必将要建立一个更为庞大的机构,在人员的编制、地理上全部覆盖到地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这样不仅违背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建立的初衷,极大地增加了会计中心的工作量,也较难解决财政资金使用单位对财政经费的使用管理效率,在实际操作中也不可能实现。

会计核算工作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单位财务的计划、收支,财务信息的审查、处理、存档等。这些工作内容与部门工作紧密联系,涉及到的财务问题的处理效率显得十分的重要。如果会计核算中心的审核不及时,审核工作脱离单位的实际,就会影响到各部门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对策

(一)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行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未能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的问题。会计委派制度在我国实行了二十多个年头,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缺乏完善、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的支持,形成了会计委派制在地方上各自为政,实施效果差异明显的产物,最终仅能成为地方改革的产物,被历史淘汰。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从会计委派制度中衍生而出,填补了会计委派制度的缺陷,引进了更为科学严谨的财务管理方式,但由于新的制度的实施,尚未建立完整的法律法规制度的支持,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施行依然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环境。如,在《会计法》中依然需要进一步定义会计核算中心的权责,定义报账员、审核会计、资金会计和统管会计各自的任职资格及其相应的职责;财政部门应当进一步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各事业单位及其法人在财务管理上的相关责任,并制定好相关的实际操作流程、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并进一步健全其内部控制制度。由此才能在法律法规制度的层面上确保会计核算中心合法的财务管理工作,确保核算中心有法可依,有法可行,严格执行相关的财政监督、管理职能。

(二)强化预算管理,健全监督职权

部门预算涵盖了部门中所有的公共资金的完整使用内容,因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推行,应当建立在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会计集中核算的范围,从而制定出科学的、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定员定额的预算标准。

(三)加强后续的教育培训工作

加强后续的教育培训工作,除了要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中心和报账员的准入条件及从业资格以外,还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地位,加强对报账员及核算中心会计人员队伍的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益。教育内容从法律意识、思想道德、专业知识、行政能力等方面进行,包括《会计法》、《预算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财政会计法律法规,还有预算、决算、《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警示教育、会计从业人员后续培训、上岗前培训、执行力培训等,提高单位财政预算、决算的准确度,使预算能充分满足单位的经济活动要求,保证会计工作的公正、效率和持续改进。

总之,随着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在各地的推行,地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会计核算体系也进一步规范,对于预防和治理事业单位的经济腐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由于地方事业单位在财务管控方面的制度不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配套制度不健全,对于财政支出改革的认识尚未能完全同统一,制约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行的效果。应当从法规、制度的层面及其管理层面进一步完善会计集中核算体系,尽快从会计委派制发展形式改革向国际同行的国库集中收付制过渡。

参考文献:

[1]南京市财政局.国库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模式探讨.南京市财政、会计学会课题组.2008

[2]张国栋.对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的几点思考.财税金融.2009;4

[3]财政部会计司监察部办公厅.会计集中核算—会计委派制实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张雷,1967年9月15日,男,汉,河北黄骅市人。人民大学硕士在读,内蒙古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类

上一篇:浅谈科研经费财务管理 下一篇:压缩供应链时间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