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9-05 05:43:57

新课改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摘要:新课改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和创新,如何构建符合新理念的课堂教学策略,从而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以高职学校演讲与口才课程为例,尝试进行了新课改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新课改;演讲与口才;教学探索;教学实践

演讲与口才是一门以传授基础知识为先导、以形成能力为归

宿的能力训练课,它的教学重点与核心应该落脚于学生的训

练与提高上,如何借助新课改提供的平台,让学生从被迫学转为乐

意学,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为主动探索者,从课堂的倾听者转为参与者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笔者有意识地在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下面以演讲

与口才课程为例,谈谈个人的心得与体会。

一、对教学理念的思考

《礼记》中说:“有自修之心则来学,而因以教之。若未能有自修之志而强往教之,则虽教无益。”显然,如果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毫无兴趣的,教师的教学从本质上说就是失败的。如何打开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将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这是教学理念中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

笔者阅读了大量中外教育家的教学名著,认为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想要让学生真正做到兴趣学习,教师首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即将教师讲授、学生静听的授课模式转变为师生共同活动、共同探索、共同总结的新模式,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教学的重点不再是知识的系

统性与完整性,而是对于学生真正有所受用的全面性与实用性;教学中应将书本降到次要的地位,活动是主要的,教学也不再限于教室之内;教学的载体不再仅仅是指定教材与参考书,还应该将相关的教具、影音资料等引入课堂;教学评价不再只是期中、期末的一张试卷,而应将学生的活动与进步作为考核中最重要的因素。

二、对教学实践的创新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笔者结合演讲与口才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做法。

1.优化课堂设计

教师在备课阶段要科学设计教学环节,丰富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辅之以教师的讲解、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笔者在教学中科学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在本课程的首节课上已将本学期学生课前展示活动告知所有同学,要求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每节课上课之前以幻灯片演讲的形式汇报本小组的主题,汇报内容可由各小组自行商量,可涉及时事新闻、社会生活、所感所悟、书评影评等。

在教学资源方面,笔者除了使用传统的教材及参考书之外,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大量的现代教学资源。如,在讲授普通话语音训练章节中,笔者截取了“新闻联播”节目中主持人的报道片段,让学生自我对比,找出问题,纠音训练,最终模仿提高;在讲授演讲口才章节中,笔者让学生观看了中央电视台记者柴静在“感动中国”节目中的演讲,也让学生欣赏了风格迥异的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

在高校的即兴演讲;在课后的思考与作业布置环节中,笔者选取了大量新颖且具有启发性的材料让学生进行思考与演讲练习,这些素材往往是大学生关注并且感兴趣的,因而作业完成的效果非常

理想。

在教学方法上笔者主要使用了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讲练结合法、小组讨论法、模拟教学法、游戏互动法及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课前的幻灯片演讲以及课后作业任务的完成都主要采用了项目教学法。此外,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笔者在课堂的具体实践中也会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在讲解求职口才章节时,笔者采用了角色扮演法和模拟教学法,在课堂设计中专门设计了求职模拟招聘活动,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面试活动中的求

职者、面试官,并由学生担任模拟活动的主持人及评论员。学生在课下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充分准备,教师进行课外辅导,整个教学活动完整统一,教学效果显著。多种教学方法的采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综合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应变能力,使课堂真正地“活”了起来。

2.采用教学新模式,启用科学的评价机制,将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有机统一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借鉴了“导”与“引”的教学新模式。在具体的教学中,笔者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指导者,指导及组织安排教学工作,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表演空间,让他们施展才华,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主“导”,学生主学,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引”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在基本理论知识上的“引”,即笔者根据每节课的教学重点,拟出若干思考题,拓展学生思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使他们在亲身思考与探究中解决疑点与难点,将课堂教学内容引向深入。二是在课堂实训中进行的引导,包括课前的辅导与点拨、课堂氛围的塑造、学生实训过程中的适时点评等。

教学评价是引导课程改革、鉴定课程建设成果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特别关注动态生成的活动评价、教学过程的情景评价、个体差异的客观评价以及对活动学习成果的展示性评价。笔者阅读了许多专家、学者提出的多种评价机制,最终从高职教育课程评价的内涵及特点出发,采用了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元化和评价标准多元化相结合的科学评价机制。

三、对教学效果的反馈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笔者认为,教学效果从总体上讲是显著的。(1)可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认真准备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教育教学创新。(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了教学互动,增强了教学实效。(3)融洽了师生关系,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便于教学沟通,对演讲与口才课的教改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4)学生的演讲与口头表达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普遍反映自己的普通话有所进步,与人的沟通能力也进一步加强了。但是,由于笔者教学经验尚浅,教学理念的深度与广度还有所欠缺,在具体的教学中也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这些都是需要笔者在将来

的教学中改进的地方,希望可以和同行们互勉互励。

参考文献:

[1]赵祥鳞,王承旭.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2]朱强,江荧,戴晓东.传统教学方法与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作者单位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谈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建设的体系要素 下一篇:用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品尝美术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