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居民民主参与不足的问题分析

时间:2022-09-05 04:35:29

城市社区居民民主参与不足的问题分析

1991年,中国民政部提出“社区建设”这个概念,开展了社区建设工作试点,到1998年,民政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活动。社区民主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社区民主建设的生命线就是把社区成员参与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充分行使自己“四大民主”权利。基层群众组织是人民群众行使民利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逐步实现群众的事情由群众自己依法办理。通过社区自治活动,居民自主参与社区与政府的交流、对话,为政府出谋划策,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成为联系政府与群众的桥梁。

一、我国城市社区参与的现状

1 参与主体。表现为参与的人群以老年人为主,弱势人群较多,中、青年人,经济状况好的、文化程度高的居民虽有较高参与愿望,实际参与率并不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权益部课题组曾对全国10大城市50个社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5.8%左右的社区居民愿意参加所在社区的建设活动和与发展有关的决策,但实际参与决策过程的只有35.3%。

2 参与内容。一方面,表现为多涉及居民和社区的具体事务,参与文娱活动居多,参与上一级政府下达的任务居多,真正涉及到社区管理层面和决策性政务的少。社区事务行政化严重,脱离社区建设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社区自治组织由社区内精英或权威人士组成,在涉及社区具体事务时难免不是由这些精英和权威人士根据自身情况设定,无法真正触及社区普通居民或弱势群体的实际需求,不能真正代表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无法做到通过管理社区达到监督政府、基层政权组织,实现群众管理国家的目的。

3 参与方式。被动参与和动员参与为主,主动参与的少。居民的社区依托感和归属感不强,影响了社区民主自治的健康发展。居民的自觉主动参与社区管理、服务和监督工作,享有社区规划等行政事务的决策权是社区参与的最佳形式。然而政府推动和居委会动员、启发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成了目前社区居民参与的主要特征之一。

4 社区内共建共驻单位对社区民主建设的参与意识不足,对社区民主建设的支持方式有待改进。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仍然拥有相当数量的资源,不对社区开放。而这样的单位集中多为社会优势资源,无法融入社区民主建设中。

二、社区居民参与现状的原因分析

1 我国历史上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人们的家庭和家族本位思想较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精神较为缺乏。出现问题时,或是社区内有一定威望的长辈和精英利用人际关系和家族的情感来解决,无法从根源上解决,只是暂时蔽了矛盾,这与居民自治的要求,达到长治久安是远远不够的。

2 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单位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职能,虽然经过了近三十年经济体制改革,单位的社会功能下降,人们的经济利益和政府权益仍可以通过单位获得,如家庭纠纷可以通过单位出面解决,病残救助可以由单位提供,甚至由单位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工作。在单位还能发挥主要社会功能的情况下,居民对社区的参与率必然下降。

3 由于社区财政资源的缺乏,社会资源无法充分利用,多依靠政府财政补贴性拨款远远无法满足社区公共服务的需求,居委会工作人员的经济待遇较低,无法调动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忽视了社区现有资源的开发、利用,更由于过于依赖政府的力量,造成一些愿意为社区工作出钱、出力的志愿者无用武之地,也就无法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人翁精神,提升社区居民的社会认同感和社区凝聚力。

4 由于部分社区工作人员仍有计划经济时代作为政府行政职能部门派出机构的思想。在工作方式、管理手段上沿用了行政管理的方法,在思想观念仍没有突破为国家、为政府工作的旧思想,为社区服务、作为社区居民代言人的观念并没形成。同时,社区日常工作中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应付政府部门的下派任务、完成各种考核和检查,参加各种评选,加之社区工作人员的薪酬来自政府,工作经费和活动经费来自政府。不仅在工作人员形成了为完成政府下派任务而工作的思想,在社区居民思想也固化了社区居委会仍是过去办事处的另一称呼,工作性质并没有变化。居民在参与社区自治活动时,自然形成了为完成上级政府部门下达任务的意识。

三、提升我国社区参与的解决对策

1 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从法律、政策和法规上提供有力的保障,目前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外,各级政府应根据本地区、本社区的具体情况分别出台相应的社区建设、社区运行管理机制、社区领导机构及监督考核制度和办法等指导性文件,使区居委会、社区居民能有法规可依、有政策可循,使居民充分体会到国家、政府对居民民主自治的重视,以提高居民管理社区、管理国家的积极性。

2 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职能部门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行使权力,起着指导、服务社区居委会的作用,真正做到放权于民、放权于居委会。真正做到工作进社区,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发展社区卫生,美化社区居住环境,加强社区的治安管理,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给居民提供良好的生存、生活空间。在明确政府与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职责方面,可采取社区政府工作准入制。从政策明确划分社区自治组织和政府及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明确政府对社区自治组织是指导、组织、支持和管理、调控的作用,职能部门对社区居委会负有指导与服务的作用,接受社区居委会的监督。

政府职能部门在指导和配合居委会进行社区服务时,应充分考虑结合社区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服务项目。将服务的执行权力下放到居委会,将服务的对象下放到社区居民的具体情况中去。

3 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应注意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通过发挥居民的主体功能,在社区服务项目的设计和执行要充分考虑到人们在需求内容和层次上的多元化。通过培育和发展各类志愿者协会和非政府、非营利机构,如建立治安巡逻队、业余培训学校、业主委员会,举办各种关注居民的知识讲座如法律、健康、家庭生活、青少年教育等,加强了居民之间的沟通。将居民中的各种专业人才组织起来组成社区志愿者队伍为社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充分发挥群策群力,形成凝聚力,吸纳社会闲散资源到社区活动中来。由社区志愿者组织和非营利服务组织承担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功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使政府能够站在宏观的角度进行管理从日常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根据居民服务需求,培育和发展各类社区非营利组织和机构,针对特殊群体组织专门职能的非政府、非营利性中介组织。

4 建立志愿者参加服务时间贮存、回报制度。通过记载对社区活动积极分子和志愿者参加社区各类文娱活动,帮助青少年、老人、病患居民活动,利用自身专业技能对社区如教育、医疗、法律进行咨询服务,工作时间如金钱一样可以贮存在志愿活动帐户,对社区志愿者和志愿者队伍建立社会诚信帐。当志愿者自身需要帮助时,在志愿者从事经济活动时如住房贷款额度、信用卡申请上,社会诚信指标发挥作用,予以放大信贷额等政策上的优惠措施。

对于从事社区内经营活动的实体通过对解决社区内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进行量化鼓励如减免税收等政策。对于在校青少年学生可以建立志愿者活动考核制度表,作为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学生升学、就业、评优活动享受优惠或优先政策。从而使青少年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区、关心国家,并起着从小培育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要在不断探索、总结共建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构建企事业单位参与社区建设与社区自治的机制体系,把社区共建、社区自治逐步推向制度化阶段。

上一篇:鲁迅胡适政治观的比较 下一篇:国民政府初期的禁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