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2-09-05 03:36:57

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有效策略

【摘 要】独立学院的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探索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听说教学新策略,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新任务。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交际应用能力,本研究从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出发,对大学英语听说模块的教学过程及方式进行了反思,对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独立学院 语言运用能力培养 听说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1-0001-03

语言的主要功能在于交流,提高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本研究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基础理论,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为个案,通过问卷调查与个案分析的方法研究提高英语学习者听说能力的新策略。学校于2006年对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从2007级学生开始实施大学英语A、B班分级教学及读写和听说分模块教学。两门课程任用不同教师分别担任主讲进行课堂教学。

本研究将探讨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在听说模块教学过程中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有效策略。同时,从实践结果反思所采用方法策略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对其进行推广的可行性和建议。

一 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310名受试者为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大一大二的学生,分别来自国际贸易、旅游管理、会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5个专业。其中男生143人(占46%),女生167人(占54%),每组受试人数相等,2011级(大一)和2010级(大二)学生所占比例相同。

2.数据来源

第一,定量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

第二,定性研究采用课堂观察、信息反馈及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

分别对2010级2个班的听说课进行了为期一学年的课堂观察,主要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参与度、表达能力等)和课堂教学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师生配合、生生合作等。同时,选取2010级3个班学生,在学期末收集其对英语听说课的教学反馈信息。最后,在2个年级中各选取10名学生,结合课题研究内容和问卷分析结果对其进行访谈。

3.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研究的问卷由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发放,并在学生回答完毕后当场回收,以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和数据的可靠性。共发放问卷310份,大一155份,回收154份;大二155份,回收151份。最后获取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为97%。对问卷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后,与课堂观察等定性研究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多角度互证。

二 结果分析

1.独立学院学生入学时的英语状况

独立学院通常被称为“三本”院校,招收的是“二本”线以下,专科线以上的本科学生,学生的英语基础略差于普通院校学生。

表1 高考英语成绩(共300人)

旅管A、国贸A、会计A(共150人) 所占

比例 市场B、工管B、会计B(共150人) 所占

比例

100分 35 11.7% 0 0

91~100 62 20.7% 0 0

81~90 53 17.7% 37 12.3%

71~80 0 0 51 17.0%

61~70 0 0 44 14.7%

60分 0 0 18 6.0%

表1的结果表明:由于全国各省市中学英语教学状况各有不同,学生入校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为此,大学英语教学需按学生层次采取A、B班分级教学。

表2 入学听说能力测试结果(共110人)

测试结果 旅管A

(57人) 工管B

(53人) 所占

比例

因高中阶段未开设英语听力课,既听不懂,也无法用英语表达 0 6 5.4%

能听懂一般性英语对话及短文内容,能朗读对话、文章,发音错误较少 16 17 30.0%

能听懂不同场合的英语对话及短文内容,并能用英文大概复述所听短文内容 16 17 30.0%

能就某个主题用英语大概表达自己的思想,错误较少 17 13 27.3%

能就设定语境与同学即时合作,进行对话 8 0 7.3%

表2的分析结果表明:一部分学习者虽然取得英语卷面高分,但由于缺乏语言使用环境,能听能读,却很少能用英语表达自身的情感。而一部分学生由于中学阶段未接受过听说训练,进入大学后缺乏系统的强化训练,能听懂的很少,更不能开口说。自然会产生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而越是紧张、焦虑则越难以听懂,如此恶性循环,逐步形成影响听说能力的重大因素——心理障碍。

2.学生听说学习状况

“因材施教”,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习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策略,运用相应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对其进行教育。教学中,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学生在英语听说学习中的弱点、难点所在。为此,我们在不同专业的学习者中进行了调查,见表3。

* 基金项目:2011年云南高校大学英语教改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

表3 英语学习的动机(共300人)

英语学习动机 人数(人) 所占比例

就业所需,为将来获得一份好工作而学 92 30.7%

课程安排,为考试、过级而学 157 52.3%

为了解外国风俗、文化、文学而学 18 6.0%

兴趣所致,作为一门语言,因为喜欢英语而学 33 11.0%

表3显示:独立学院的学生相对缺乏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很大一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不明确。同时,由于面向全国招生,学生水平差异大,学生对自身定位不准确,如:高考受挫,自卑倾向严重;不愿承认与二本院校学生间的差异等。对此,教师需从学习者自身出发,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上一篇:浅谈有效师生关系与师生的共同成长 下一篇: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