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时间:2022-09-05 02:38:58

高职院校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摘 要:文章旨在尝试对护理学基础亘古不变的教材内容、传统的实践模式、护生专业价值和情商的培养进行改革和努力,力求与临床护理实践和社区护理实践接轨,培养适应岗位的无缝隙对接的护士。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社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35-0079-02 收稿日期:2016-10-13

作者简介:熊 琼(1983―),女,苗族,湖南怀化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护理学基础的教学。

现代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为具有较高的整体素质,又具有更广泛的知识、更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更高的就业岗位适用性。护理服务的领域由医院拓展到家庭和社区,护理服务的范围由协助疾病治疗扩大到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等方面。根据近几年的调研,我们把护理专业归并为临床护理、社区护理两大职业岗位群。针对现在高职教育的定位和用人单位招聘的趋势,专科学历层次的护士更多的是走向社区,走向基层医院。

一、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科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是护士进入临床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对学生形成专业基本概念、基本技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护理质量。随着护理服务领域的延伸,需要护理教育者重新审视培养目标定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内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综合临床能力。而各层次培养目标定位尚不明确,且与实际护理岗位需求的关联度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如何培养有岗位胜任力的护士,改革相关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临床能力,使之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护理人才,是高职护理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护理学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1.课程教学内容滞后临床,更新幅度低

现代医学及科技发展非常迅速,护理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及设备更新日新月异,而纵观现今各种版本的护理学基础教材,绝大多数的内容依旧维持原状,更新幅度低,导致学校和临床的差距越来越大。学生进入医院时感到很茫然,感觉学校所学知识没有很大作用。护理学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由于理论不能很好地结合实际导致护生在理论学习时缺乏感性认识,在临床实习时又不能有效将理论联合实践,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实习的质量。

2.实践模式和实践场所单一

现代高等护理教育的实践模式绝大多数是“学校实训加医院实习”的模式,实践模式和实践场所比较单一。传统的护理学基础教学,以护理实训室仿真模型为依托进行各项操作的训练,然后在医院实习阶段进行熟练和掌握,而平时的临床见习和社区实践机会却很少。在校学习阶段,依靠仿真实训室的实践模式脱离了临床环境,只注重技术的掌握,忽略了作为真正的人的服务及个体差异性,不利于整体护理的开展。有研究表明护生通过临床实践联系卡每周末到医院见习,改变了过去被动接受的学习定势。通过早期实践中与患者的交往,认识到只有在临床勤学多练才能娴熟地掌握基础护理操作技术,进入临床实习时才能更快适应。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社区护理工作将承担更多的初级卫生保健、流行病学调研、传染病的监控、卫生宣教等工作。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社区护理将形成一支稳定的队伍,约占护理人员总数的一半。而现阶段,我国社区护士基本上是临床护理,专业毕业后直接到社区工作或由医院护士转岗至社区。作为未来更多地走向社区的高职护士,对社区护理实践知之甚少,跟岗位设置还相距甚远。

3.忽视专业价值和情感的培养

长期以来,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非常普遍。同时相当一部分护理专业的学生报考的原因是就业前景好,到学校学习后对护理专业谈不上热爱,所以在校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到医院实习亦对工作缺乏热情,这将直接影响护理服务的质量。护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相互交织的应用学科。如今护理工作已渗透到人文与科技、道德伦理与社会价值中,表达着人情与理性的深刻关系。社会的发展需要护士改变服务理念,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过程中;需要护士除了有精湛的技术和专业知识,还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多种综合素质。人文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护士的重要职业能力,而人文素质的培养途径和方法也是现代护理教育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三、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对策

1.课程教学内容紧跟临床

护理教学应与临床相结合,改革传统教材。在教材的编写中紧跟临床实际,及时补充新理论、新技术,缩小和临床的差距,力求与临床护理实践和社区护理实践接轨,培养适应岗位的无缝隙对接的护士。对于其中不能随著学科的发展而发展,不符合临床实际工作的部分进行适当的修订和增删是相当必要的。

2.充分依托社区进行临床见习实践

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当地各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资源优势,加强校院合作。一方面要拓展社区医院护理实践实训场所,将教育培训与社区护理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有研究表明社区护理实践能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沟通交流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另一方面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实践体系突破了我国现有的传统护理教学实践体系,对于加快护理教育改革,培养社会所需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高等护理教育“学校实训加医院实习”的实践模式缺陷,使学生的智能结构和护理专业核心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高,以此培养的学生不仅能从事临床护理,而且能较快地成为适应社区护理和卫生保健工作的临床实用型人才。

3.重视护理人文教育和专业价值观的形成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学的第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直接影响其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及今后的职业观。因此,始终将情感教育、知识教育、技能教育融为一体,不仅促进学生专业思想的形成,还能培养并发展学生的专业情感,是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重点。有研究表明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进行人文关怀教育,有助于增强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建立一种“以关怀为价值观,以关爱为先导”的理念。有助于稳定护生的专业思想,端正其专业态度,为临床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章雅青.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与展望.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

唐红梅,岑 金.我国护理教育的研究趋势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1):89.

李守国,许娟娟,王 瑞.护理本科生与临床带教教师对早期接触临床的认可比较.护理学杂志,2008,23(10):62―64.

田玉凤,李茶香,陈彩娥.院校联合培养实用护理专业人才探索.护理学杂志,2013,28(19):69―72.

王娅宁,牛育鸿,李淑娟.《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护理研究,2009,23 (32).

沈丽芳.高职护理教育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探讨.卫生职业教育,2010,(9):85―86.

上一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课程体... 下一篇:日本人的敬语概念及敬语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