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管理探析

时间:2022-09-05 02:09:13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管理探析

[摘要]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已成为国内各高职院校进行实训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通过调研、比较分析了当前国内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及产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训基地在建设管理中应从建设规划、建设理念、管理机制、评价体系等方面加以提升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实训基地 建设 管理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高职院校是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和管理需要的急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职业院校。其培养过程中,最显著的特色是其教学中具有高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尤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训教学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保障以实践为特色的职业技能教育取得预期成效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对国内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实践的深入调研和比较研究,就目前高职院校实训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弊端进行初步的分析,并提出自己的一些改革的思路。

一、高职院校实训建设、管理的现状与弊端

实训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性比较强的教学形式,其主通过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职业情境中进行反复训练,从而熟练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并使学生形成较好的职业素养。因此,实训基地建设成为了国内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中重点发展的一项内容。无论资金投入,设施、场地等的硬件建设,还是师资引进、培训和教学体系构建等的软件建设,都得到了快速优先发展。但同时,由于部分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没有将工学结合课程理念作为其指导思想,在管理中缺乏系统到位的管理机制,使得很大一部分的实训设施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使用,更没有全局性的规划和创新性的可持续发展,导致实训设施的建设、管理和教学之间缺乏相应的联系,对专业建设、发展的支撑能力较弱。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大多处于规模扩张阶段,实训基地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往往根据优势专业发展和市场热点需求进行建设,基本上是哪个专业急缺就建设哪个专业的实训设施,有些院校甚至是出于要达到人才评估要求的教学仪器设备生均值而临时建设。在学院内部,系部只考虑本专业的实训教学需要,以单个实训室为单元进行建设和管理,结果造成了各个部门各自为阵,实训设施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实训基地的建设缺乏统一、全局性的规划,建设前期没有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论证,脱离了课程对实习实训的要求,不能完全符合实训教学和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建设理念落后

国内很多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主要遵循“教师――课程――实训”的模式进行建设和配置,按照这种理念建设的传统型的实训基地,其服务仅面向有限的几门课程,教师只能依托实训基地开展必要的验证性教学活动,既束缚了实训教学的自主发展,又阻碍了实训设施功能的发挥。同时,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缺乏相关企业、学生的参与,不了解行业一线的操作实践和市场需求,无法营造比较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职业技能的基本要求,培养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

(三)管理体制、机制欠合理

高职院校现行的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多种多样,有些院校设有独立部门进行管理,有些则隶属于学院的教务处、设备处、甚至于图书馆或其他部门,而由学院各系部对实训场所进行使用和管理,但是这种以行政隶属关系出发的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很难做到规模、功能、任务、人员的通盘考虑,容易造成实训资源闲置,相互间的协作难度较大。在实际的管理运行中,各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间缺乏统一运筹和协调管理,不利于实训技术人员、教师的培养和提高;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实训基地人、财、物的科学管理和充分利用。

(四)缺乏相应的评价体系

作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中迫切需要重视和解决的环节。正如1992年6月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中指出的“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规划,要按照立项、论证、实施、监督、竣工、验收、效益考核等‘项目管理’办法的程序,由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统一归口,全面规划。” 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的建设、管理多数是根据任务制或责任制的原则来投资建设,基地建成,验收合格后可以进行实践教学就算完成任务。前期没有实验实训配置的科学合理性、投资效益之类的可行性分析,后期又缺乏管理水平、学生满意度和企业认可性等方面的评价,直接影响了实习实训场所建设和管理效果的提高。

二、高职院校实训建设、管理的改革思路

进行实训教学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和协调学校、学生、企业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学生从学校向社会,课堂向企业的转化。工学结合是基于生产的学习和基于学习的生产,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学科性教育的本质属性,体现了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思想。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应该在工学结合课程的理念、思想与方法指导下进行建设和管理。

(一)根据实训教学和课程改革的要求统一规划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建设校内实训基地,首先应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按照行业企业的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职业岗位群特征和对职业知识技能的要求,以核心技能培养作为专业课程的改革主旨,进行实训教学项目设计和专业课程改革方案的论证和修订,并以此为引领,结合学校自身的条件和优势,通盘考虑,统一规划,逐步制订出与人才培养需要相适应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各项实训设施的整合和衔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闲置。

(二)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

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要求,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特色所在。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前提是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教学实训基地作保障。校企双方应按照“优势互补、产权明晰、利益共享、互惠互利”的理念和模式共建共享校内实训基地,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注重工作与学习的结合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减少验证性实习,增加探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践的机会。同时,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贴近生产过程、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构建比较真实的生产、市场环境,实现学习和工作的无缝对接。

(三)建立权责统一、高效灵活的实训管理体制、机制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管理模式的改革必须重新全面统筹规划,把实训基地建设、管理与实践性教学环节有机地统一起来,打破原来系部条块分割管理的混乱局面,使实训基地成为独立的整体,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明晰各岗位的职责。以项目制为导向,实现实训基地的流程化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环节。同时,强化制度建设,提高整体服务质量,按照实训教学的要求来整改实验实训室的设置,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既做到统筹管理,又体现了专业特色,形成集中和分散管理的有机结合,上下统一,管理步调一致,实现精细化、科学化管理。

(四)形成三位一体的实训基地建设、管理评价、考核体系

校内实训基地应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评价指标体系要健全、科学,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目前过少高职院校已先后开始尝试出台实训基地建设标准或评价体系。以评价体系为依据,加强对实训基地建设和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监控,体现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的过程控制理念。评价的主体应是独立于实训基地管理者以外的部门或专家,同时实训基地自身也应开展自我评价、以及学生对实训基地工作的评价。形成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和专家评价(包括用人单位)等三个层面,建立实训绩效考评机制,通过定期地或不定期地开展评估活动,推动院校加强和改进实训基地建设、运行管理工作,从软件与硬件两方面提高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质量。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体制与机制、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等多个方面,需要学校、企业、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校校内实训基地自身的建设和管理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实训基地健康发展,促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许超,论高职实训教学中的管理[J],湘潮,2010(7)76-77

[2]王冰峰,高职院校实验实训管理模式创新探讨[J],高职教育,2011(2)211-213

[3]刘维奇,高职院校实习实训管理改革构想[J],陕西教育高教,2011(4)110-111

[4]赵水俭,汪春华,朱西桂.论高校实习室建设与管理[J],实习室研究与探索,2003(6)106-108

[5]郭敏娟.浅析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学生实训管理之异[J],科技创新导报,2011(18)207

[6]杨泽宇.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实践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10)168-169

(作者单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上一篇:物理思想渗透性教学探析 下一篇:电脑主要部件散热方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