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分析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尝试

时间:2022-09-05 12:13:26

化工分析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尝试

摘 要: 本文论述了中职学校化工分析专业教学的改革,采取了分层、分段进行,从课程的有机整合实习实训,“双证”制度引入和教师队伍的建设等方面展开了论述,系统地阐述了化工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讲述了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以具体考核方法进行评价,着力培养具有创新性、合格、能上岗的一批社会急需且实用的技术型人才。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化工分析专业 教学改革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实用型人才的需要,首先需要从根本上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职业素质和技术技能,职业教育正是教育体系中与生产实践联系最紧、距离最短、最有效地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教育类型,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最佳途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标准为核心,以培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建立理论课程教学体系与实训技能培训体系,实施模块化教学,相应提出新的质量评价标准。因材施教,突出能力培养,实事求是地开展课程考核方法改革,在考试内容、考核手段、组织形式上进行适时改革,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也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那么,化工分析专业职业教育应怎样适应市场需要,培养出更有社会竞争力的学生?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提出看法。

一、加强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

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前化工分析基础课专业课与实训操作课两门课程分开由不同的教师教学,理论和实践脱离,上课内容单调,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我们把这两门课程合并,互相渗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例如,教师在讲解单质氯溶于水的化学反应时,可以做实验,训练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观察到氯气所特有的黄绿色,而且可以嗅到它的有刺激性的气味(和它能溶于水有关)。当溶解的氯气较多时,水溶液呈现淡淡的黄色,应当是存在自由的氯分子的一种现象,但在放置的过程中会因氯气的逸出而减少。让学生自己体会,从原理到实践,再到理论应用。学生能跟着学,积极性高,感到上化工分析课与实训课比较充实,喜欢上这样的课,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有成就感。

⒉降低教学难度。化工分析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多、化学分子式复杂、反应方程式多且难,还有的内容太深太难,学生一看就头疼。往往一节课上完后,能听懂、能理解所学内容的学生不多,有时学生会说:“我在上课时什么都听不懂。”这就要求我们不过多地追求化学分子式的记忆、反应方程式的推导、理论的计算,而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因此,教学内容必须改革,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降低教学难度,让学生学懂。

二、加强实训操作训练

以实训操作训练为平台,促进专业知识教学与专业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训操作训练中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1.明确学习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之初,引导学生明确实训操作训练的目的和意义。中职生毕业后将面临激烈竞争。通过实训操作训练,可以提高学生技能,为他们将来参与社会竞争增添一份信心与资本。在以往的毕业生中,实训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很容易适应社会,工作得心应手。

2.基本技能的训练。

(1)精讲多练,培养学生兴趣。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学好化工分析与实训操作,我们采用一些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讲到酸碱滴定法标准碱滴定未知酸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在装好碱液后读数,进行读数比赛,看谁读得又快又准确,学生很感兴趣,效果也很好。学生在锥形瓶中放好酚酞后开始放碱液,根据颜色的变化确定反应的终点,教师再给学生打分,计入平时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这样比单纯讲理论的效果好多了。熟能生巧,练是关键。只有通过反复的强化训练,才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操作要领,从而夯实基础,形成技能。

(2)在实训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化学这门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为此教师要尽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活跃流畅,创新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在教学中,我们应当鼓励学生敢说敢想,允许学生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看法和观点,允许学生犯合理性错误,给予他们宽松的思维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创新意识,有效地发展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三、学生考核方式的改变

化工分析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单一的考核方式无法综合反映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考核方法可分成两个部分:笔试考核和实践操作考核。在学生综合成绩评定中,实践考核的分量应大于理论考核,其比例要看具体的课程情况,大致可按6:4确定。笔试考核,主要针对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理论和概念及实验室安全须知进行考核;实践能力考核可以分为基础考核和能力考核两种。基础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以实验、作业、模块考试为考核依据;能力考核以课程设计作为考核依据,根据学生对课题完成的程度、设计的效果和创造能力进行评分。实践能力考核是对学生创造力的测试,这对教师专业设计技能的掌握和题目设计的方式和技巧提出较高要求。

四、以《化工分析工》初级、中级考工为载体,培养学生能力,创造更多的学生就业机会

近几年,随着招生制度的开放,中职学校的学生是继重点高中、五年制高职以后的第三批市场招生的主要来源,由于这部分学生相对来说文化素质低点,因此就业比较困难。同时,根据国务院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要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学校根据学生在校的三年时间,有序安排了《化工分析工》初级、中级工考试,使得学生毕业后既可获得毕业证书,又可获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增加学生以后就业的机会。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衡量办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毕业生能否就业,能否就好业,经过近几年的改革与实践,我们在人才培养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与相关企业就毕业生劳动就业商定相关意向,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毕业生供需关系。分别与化工园区内的多家企业建立了学生的实习实践基地,被上述单位确定为中等技术工人培养输出基地,同时学校实行与企业的定单式培养,连续几年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90%以上。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要想在激烈的竞争面前生存并且更好地发展下去,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革专业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所要求的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实用型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汪大勇.中国当代教育思想文献[M].光明日报出版社.

[2]实验教学与仪器.2008.

[3]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

[4]化学教学.2008.

上一篇: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模式 下一篇:超宽桥面矮塔斜拉桥合龙施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