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英语教师的转变

时间:2022-09-05 12:05:57

【前言】浅谈新课标下英语教师的转变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导进行的,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自编自导自演者,又是纯粹的“教书匠” “权威”。在新课改条件下,学生不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旁观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则要转变成为“客体”,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另外,教师也要与时...

浅谈新课标下英语教师的转变

伴随着知识观、学生观、评价观的改变,新课程改革同样也呼唤我们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我们在实施新课程时,要积极地应对新课程的挑战,对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要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多重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真正使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面对新教材,我们英语教师要逐步实现以下角色转变:

一、教学理念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工作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处于绝对权威地位,这是不符合学生的个体差异的,也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要对这种教学方式、教学理念进行改变。新课程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确立为学而教的理念,由重教师“教”向重视学生“学”转变,由“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转变,由“师道尊严”居高临下的权威模式向师生平等方向转变,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自主意识、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得到不断地发展。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1.由自编自导自演者、“权威”者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交流者、分享者,“学习者”“研究者”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导进行的,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自编自导自演者,又是纯粹的“教书匠” “权威”。在新课改条件下,学生不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旁观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则要转变成为“客体”,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另外,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充电”,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知识,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学习者”“研究者”,这样才能教好学生。

2. 由学生灵魂的设计者向学生成长的引领者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常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比作“园丁”,但新课程下这样的“园丁”是不合时宜的。在新课程下,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憾”存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东边不亮西边亮”,不能对所有学生“一棒子打死”,限制“有缺陷”学生的发展空间,而要允许偏才、怪才、狂才的出现,并加以引导。教师的角色也应从学生灵魂的设计者向学生成长的引领者转变。

3.由一般的师生关系向学生的“知心朋友”转变

以前我们教师上课喜欢以自己的个人喜好来组织安排教学,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很多时候,老师和学生只是上课时的“演员”和“观众”的关系,在课下,却非常陌生,有的甚至成为“路人”。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学生情感和精神的需要,要平等友善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聆听他们的声音,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喜其所喜,忧其所忧,这样才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尊严感和学习的愉悦感。实践证明,“知心朋友”所教授的课堂教学效果要比一般课堂的教学效果好上一百倍。

三、教学目标的转变

1.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程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以我们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英语基础、语言学习的规律、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教学环境以及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主体活动,力求适应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使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并在参与中得到听、说、读、写方面的有效训练,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够得到健康发展。

2.教学目标要体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新课程倡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营造一个宽松、自然、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和教师都处于愉悦的状态。教师有了积极的情感,才不至于将个人的消极情绪带入课堂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只有对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

3.教学目标要加强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都是围绕中考或高考这根指挥棒而开展教学的,为了中考或高考能取得好成绩,英语教育往往聚集于课本,过分重视语法、词汇的讲授,而忽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为了让学生学到有用的英语,为了学生的长足发展,我们英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要积极地创造条件,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情境、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与反思,并加强学法指导,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他们实践,让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我们广大英语教师要与时俱进,转变自己的角色,适应新课程下的新教材、新方法,并要勇于创新,努力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的英语教师。

(作者单位:湖南省慈利县第二中学)

上一篇:语言、文化与翻译 下一篇:如何优化高职英语口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