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谈

时间:2022-09-05 11:32:41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谈

〔关键词〕 初中文言文; 问题分析;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3—0076—01

文言文作为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提高读写听说的能力,提高进行思维、交际、从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较深层次的感悟能力和审美创新能力,陶冶其高雅的志趣和情操,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但是,就这一点,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坚持。

一、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在文言文教学中,挖掘教材中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渐进的方法,让学生从仅将文言文学习当成升学的需要上升到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逐步将文言文学习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生存需要,加大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消除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抵触情绪和麻木的心态,对文言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多创设文言文学习的情境

文言文教学比现代文的教学难度要大得多,教师应专心于教学情境的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人物、走进故事。如教学沈复的《童趣》一课时,教师可用“童年的记忆”创设情境,再以诗画,情境体验的方式给予引导,使学生产生共鸣,直至走进作者的生活,和作者一起共享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无穷乐趣,自然而然地走进课本。

三、注意发挥教师启发引导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自身的文言文素养,结合文本的文学内涵,历史积淀,发挥自身的启发引导作用,扮演好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反思者的角色。

在具体讲授时,教师要充分备好教材,选择适用的方法。如在讲述《唐雎不辱使命》一课时,教师应尽量以紧张的语态扣人心弦,而在讲述《童趣》时,就一定要在童真的语气上出趣味;在提问时,也要把握适当的难易度,要富于启发性和差别性。

四、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首先,重视对文言文的诵读。诵读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获得对文字美的感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诵读前,应让学生了解文本的作者及写作背景,融入作者的生活情境,在诵读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对学生“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和方法,停顿、重音、感情基调等。注重范读效果,读出氛围,读出味道,以情感染学生。其次要让学生去朗读、去体味,让学生在朗读中获得感性的体验,获得情感的体验。

其次,让人文情感走进文言课堂。初中新教材选用的文言文都是名篇佳作,这些名篇佳作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精神乐园。文言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字词句的解释上,文言文也要上出人文情感,让学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中,情感上产生共鸣。如学完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学生就会有这样的质疑,先生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为什么还“常著文章自娱,以乐其志”呢?教师就应从先生的个人嗜好、理想、政治以及儒家思想对读书人影响等方面启发学生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淡泊明志”的人生理想,以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旷达胸怀。

再次,注意文言文教学与写作实践相结合。在文言文教学中,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把读与写结合起来,以此来推动学习,提高写作。要通过文言经典语录和文言章句的教学,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将其运用到平时的作文中去。例如学完《陋室铭》,就可以让学生仿写诸如《学习铭》《做人铭》《考试铭》等类似的习作。如“钱不在多。够花就行。衣不在好,蔽体就行。”“分不在高,及格就行。”以此激发学生对文本与生活的联系兴趣,巩固升华课堂教学效果。

最后,注重将课内文言文学习与课外语言活动相结合。语文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特长,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课堂知识得以验证和运用。可通过开展相关的语文活动,使学生尝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教师不时介绍一些与文本相关的课外文言篇目,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能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起来,使文言文教学“活”起来,使课内教学和课外学习相互为用,有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上一篇: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下一篇:谈自制玩教具的开发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