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危机下银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时间:2022-09-05 10:14:33

全球危机下银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全球主要股票市场暴跌,汇率市场动荡不安,全球经济可能陷入衰退。从现阶段看,全球危机使得每当一项关键经济数据公布前后,全球政要和投资者,乃至普通消费者大多处于紧张而无助状态,人们从悲观的经济数据中读到了经济学家黯淡的前景预期,资本市场接连创出新低和最大跌幅,这进一步加剧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动荡程度。笔者从我国银行业的受牵连程度出发,勾勒出我国银行业的影响情况。

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平稳增长,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直接影响较小

我国经济仍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总体运行良好

2008年以来,面对国内接连不断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的冲击和世界经济金融形势振荡多变的不利影响,我国经济仍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总体运行良好。2008年1~3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9.9%,其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246亿元,同比增长27.0%,比2007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2%,较2007年同期增速加快6.3个百分点;全国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2.3%,比2007年同期增速下降4.8个百分点,贸易顺差累计1809亿美元,与2007年同期1855亿美元基本持平。

我国银行业利润快速增长,不良率和不良余额实现双降

2008年以来,我国银行业整体呈健康稳定发展态势,资产规模稳定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资产质量持续改善,资本充足处于较高水平。2008年1~6月份,我国银行业总资产达到57.7万亿元,同比增长19%;不良贷款下降至1.2万亿元,不良率降至5.58%,分别较2007年同期下降236.4亿元和0.87个百分点;四大国有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约57%,工行、建行和中行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12.5%、12.1%和13.8%。

我国银行业海外证券和直接投资业务较少,实际损失有限

目前我国银行业海外证券投资业务量相对较小,证券投资品种以国债等低风险证券为主,面临的信用风险整体较小。目前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是持有雷曼有关的金融资产和“两房”债券。截止2008年9月20日,共有7家中资银行披露持有雷曼债券或有对雷曼的贷款,涉及总额约7.2亿美元,目前该块金融资产面临的亏损还很难评估,但从各家银行已公布的情况看,中资银行持有的风险敞口占其总资产的比重较小,对资产质量影响不大。从我国各上市银行已公布的中报,共有5家中资银行持有“两房”债券,债券账面价值分别为中行172.86亿美元、工行21.76亿美元、建行32.5亿美元、招行2.55亿美元和中信约100亿人民币,考虑到美国政府已经接管“两房”,兑付风险降低,实际损失有限。

随着人民币的持续快速升值以及银行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我国银行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海外直接投资增多。2007年以来,我国银行业有一些海外直接投资因此也造成了一些账面浮亏,但由于投资金额不大,造成浮亏的绝对额有限。

我国银行业受金融危机的间接影响有限

外部需求放缓,出口型企业的信用风险相对有限

由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外部需求减少,我国对美国和欧盟出口增速有所下降,但对日本仍保持较快的出口增长,我国整体出口增速仍较快。2008年1~9月份,我国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2.3%,增速放慢4.8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国和欧盟分别由上年同期的15.8%和30.8%下降至11.2%和25.6%,对日本出口增长率由2007年同期的11.1%上升至16%。

2008年以来,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处于高位、全球经济疲软、人民币快速升值,出口型企业经受考验,但其利润仍保持一定的增幅。2008年1~8月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业、纺织业和黑色金属等主要出口行业利润增长率分别为35.1%、20.2%、10.1%、12.7%和31.48%,随着2008年下半年连续两次上调出口退税和人民币汇率水平趋于稳定,出口型企业盈利能力有所提升,银行业信用风险相对有限。

房地产价格下降,银行业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面临风险加大

美国次贷危机形成的根源就在于银行放松按揭贷款的条件,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价格快速上升,随着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的出台,利率的不断提高最终导致房地产价格下降。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将房地产价格下降的气氛传递到我国,同时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快速上涨集聚了部分泡沫,价格进一步下降的可能性加大。

截止2008年6月底,我国14家上市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包括建筑业贷款)占贷款总额的12.5%,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占贷款总额的15.5%,房地产相关贷款合计占贷款总额约28%,除非房地产价格下降幅度过大,否则对银行业相关的信用风险影响有限。

产品创新反思,资产证券化等金融衍生产品发展更为审慎

次贷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过度运用金融创新的手段,次贷危机爆发后,银行业产品创新受到格外关注。银监会叫停了多项理财产品和外汇交易等创新产品,我国已经试点三年多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也受到格外关注。银行业试图通过金融产品创新拓展收益渠道,分散和转嫁风险的努力更为艰难。但从最近资产证券化重新启动来看,我国监管层对此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和调查,其监管能力在不断提高,盲目恐惧心理逐步克服。

经济结构调整引起银行贷款结构调整压力加大

在全球经济周期下行的背景下,现阶段我国面临着经济周期下行和产业结构调整双重影响,在双因素的促使下,我国各个地区和不同行业呈现出强烈的分化现象,经济结构调整压力较大。从地区来看,在本轮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中西部发挥着后发优势并成为东部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工业企业利润快速增长,而东部部分地区承受着劳动力等成本不断上涨的压力,传统产业优势大幅削弱。从不同行业看,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行业受到约束越来越多,重工业发展的后劲逐步削弱,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成为行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对于银行业而言,为了获得持续的利润增长,主动顺应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加快银行资产结构调整的压力加大。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银行业的几点机遇

欧美大银行深陷次贷危机,我国银行业崛起的可能性增大

当前,发达国际银行业深陷次贷危机,我国银行业依然取得了可观的发展业绩:具备较高的资本充足率,资产与利润规模都迅速增长,不良率水平继续下降,我国银行业在全球银行业中的地位迅速提升。当前,无论是从国内还是国际形势看,我国银行业都面临新一轮的重大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好这些机遇,我国银行业有可能建立起亚太区域内的主导地位。

危机为我国银行业自身“走出去”创造了机遇

2003年以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持续扩大,能力快速提升,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实现双降,资本充足率达到较高水平,已具备了进行海外发展的硬件条件。近年我国商业银行海外扩张的步伐明显加快,海外分支机构设立速度也在加快,对国外金融市场环境和监管制度已有一定的积累和研究。我国银行业“走出去”逐步壮大和崛起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金融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国银行业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我们也应看到,危机给国际金融机构带来流动性困难和部分损失,国际金融机构急需外部资金的支持,国家也逐步放松对金融并购行为的监管,甚至鼓励支持金融机构间合并重组,如日本金融机构已连续收购雷曼部分资产和摩根士坦利部分股权,此时为我国银行业实施“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当然,我们也应看到,目前次贷危机尚未见底,其影响还未完全显现,海外市场仍然存在较大的风险,在此阶段,我国银行业应该借此机会充分调查了解国际金融机构运作机制和产品创新过程,适时有所行动。

进一步完善银行业监管体系

次贷危机暴露出美国等发达国家监管体系的漏洞和缺陷,我国银监会为了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必然会反思金融市场变化对欧美监管带来的经验教训。我国银行业有望利用这一机会审视监管体系,进一步研究探讨金融产品创新、综合经营监管、金融稳定等方面议题,借此机会提高完善监管水平。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上一篇:宏观经济金融展望 下一篇:银行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