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行走于无奈与忍耐之间

时间:2022-09-05 10:01:20

2011年8月,我刊“以案说法”栏目报道了《:的终结者?》一文,该文就2011年6月30日出台的《行政强制法》对规范城管执法问题做出了相应报道。这篇文章的刊登引发了城管相关人员和市民的热议,一些读者打电话到编辑部与编辑探讨他们对城管的理解和看法,其中褒贬不一。

为了还原一个真实的城管工作和生活状态,我刊记者走近城管,一探究竟。

记者体验:

双桥路菜市场,规整乱摆乱放摊位

2011年9月6日 下午两点,正值艳阳高照,成华区城管局执法车开往了双桥路菜市场,今天的任务是规整菜市场乱摆乱放摊位。

据成华区城管局综合执法科科长宋文龙介绍,双桥路菜市场是一个老市场,由于当初扩路,市场由路中间摆摊自发地变成了路两边摆摊经营。如今的双桥路两旁蔬菜铺、水果铺、干杂铺等一应俱全,俨然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农贸市场。

由于每天都要到这条街进行巡逻,商家和城管工作人员似乎成为了熟人。“大姐,你这个箱子往里面放点,不要占了人行道”,说话间,两名城管工作人员已将卖水果大姐的箱子挪了进去。那大姐脸上带着一丝的不悦,因为这样做势必会影响她的生意。

违章占道是城管管理的一个重要项目。在一家“正宗简阳羊肉汤店”外,板凳桌子都堆到了门外,这种情况肯定不符合要求。城管人员上前与店内人员沟通,但沟通后店员也不愿意将这些放进去,没有办法,城管人员只能像刚才那样亲自将板凳桌椅搬到了店内。

“很多时候,许多商家都不听我们的规劝,那我们也没有办法,只有自己动手”。

圣灯路红枫岭街,违规店牌撤除

2011年9月8日下午两点,记者跟随成华区跳蹬河街道办事处执法队进行违章商牌店牌撤除行动。

今天撤除的“厕所串串”其实早已搬走,无人经营。

“撤除广告牌也是我们城管的一项工作,因为这些直接影响着文明城市的创建”,跳蹬河街道办事处执法中队队长彭尧东说。“店搬走了,只有我们来撤除,这些钱都是我们街道办出,请一个工人一天大约100元”。彭队长已在这条战线上工作了11年,算得上一名老同志。说到城管工作,他给出的是“不容易”三个字。

这种不容易不仅体现在每天工作时间之长、工作量之大,更体现在群众的一种态度上。撤除违章商牌店牌是容易引起商家和城管矛盾的一件事。2004年,彭尧东所在猛追湾街道办事处所辖一家店铺不愿意规范自己的店牌,店主叫来了一车人准备打他们。“不能硬来”的思想深深烙在彭队脑子里,于是他不厌其烦地规劝,终于让一群人气焰降了下来,事情得到了妥善处理。

“现在,我和那家店主是朋友了,他还老说当初是自己不对,向我认错”,彭队长说到二人的关系,显得很欣慰,被人理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瑞联路早市,清理垃圾

西面瑞联路一带居住的人口可谓众多,大清早的菜市成为了居民争相前往的地方。其实在不远处就有一个贝森路菜市,但由于里面的菜价普遍比这种流动商贩贵,所以居民多选择在外面购买。

早晨7点半刚过,青羊区城管就来菜市边“吆”这些流动商贩了。“快点拉走,要不然等会儿这路面的垃圾都扫不了了”,城管人员对一些卖青菜的推车农民吆喝着。

“马上走,马上走,你看嘛,让我卖完这点嘛,”一位卖菜的老农向城管人员“求情”。

“慌啥慌啊,我们菜都没有买完,每天起那么大早来买菜,你们都还要赶”,买菜的人群中也发出了抱怨的声音。

听到这些话,城管工作人员有些无奈地到另外一边去“吆”了。

走进成华区城市管理局:

群众满意度低的背后

走进成华区城市管理局,成华区城管局副局长余辉给记者拿出一份当天的新闻报道,题目为《17个职能部门举报回访满意度 城管仅20%》。这样一份调查数据让作为领导的余辉难免有些失落,但究其为何这等状况,余局还是给出了我们一些他的想法。

“城管队员当中,特别是协管人员中的素质低、人员配备少等情况确实存在的”,余辉副局长说。城管工作人员有正式人员和临时招聘人员两类,绝大部分街道协管人员都是临时性的,而他们大部分都是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的中年人。

就拿成华区来说,全区800个协管员中,正式的仅有80个,也就是说有90%的协管人员都是临聘。而这90%的人最高待遇不过1200元,大多数都只有800元,所以年纪轻点、学历稍微高点的都不愿意到这里来上班。这个说法也被第二天的采访所印证。在跳蹬河街道办事处,才上班一天的两个30岁小伙子已经不来了,主要原因是工资低、时间长、事情多。

另一方面,管理与处罚相分离让城管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时遇到了不小的尴尬。比如工地管理就有建设局、房管局、交通局等多部门管理,但车辆超载超运又归属城管来处罚,这种权责分离的做法让城管多数时候执行无力。

在很多问题上,体制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谈到体制,余很有感触。成华区城市管理局只能管到他所属的一些部门的人与财,而具体的人事权都是下放到各个街道办事处,由于现在实行的是属地管理,因此,街道的人与财都不归他们直接管理,他们的作用只是一种引导和指导。这样有时候就造成了管理不通畅、思想不统一、执行措施相左的情况。

记者分析:

期待更人性化、更规范化

“互相理解!”是记者在短短两天的采访时间里感触最深、也是城管工作人员最希望得到的东西。

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低、脏活累活多,这些似乎都不是他们最在乎的事。多一点理解、多一丝宽容是他们的心愿。成华区执法中队队长温洁成告诉记者,如果普通市民能够多了解城管的行业性质和工作内容,就能够知道为什么城管那么“多事”了。

“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这是城管的工作描述,而因为城管是直接面对群众,涉及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矛盾也是最集中和最易发的。特别是近几年,各个媒体的舆论效应,让个别的成为了社会高度关注的事件,在事情发生后,几乎所有的民众都站到了城管的对立面,一件小事也许到最后就变成了。

其实,行为由于被过度放大,让我们对城管工作人员有了一种天然的敌视情绪。强行收缴小商小贩秤杆,直接将商铺违章占道的桌椅板凳拖上执法车,不准流动商贩在街边做生意等一系列动作,使需要普通生活的老百姓和需要养家户口的商贩厌恶,这种情绪带来的后果是对城管人员泼脏水驱逐,甚至持刀相向。

作为城市基层管理者,城市管理员好比一块夹心饼,夹在政府和民众的中间。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城市二元结构的加剧,尽管在大的方面政府与民众的努力方向、期许都是相近似的,但是在涉及到具体方面时,政府的决策和考虑有可能会与民众的实际行为相悖,这时候,需要谁去做中间的桥梁,需要谁去平衡这个度,城管必须去担当起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然而最开始的家长式作风,让正在接受民主意识的公众“忍无可忍”,进而就演变为“一颗耗子屎打坏一锅汤”的状况,迟来的转变、公开的执法似乎没有为城管重树良好的形象。

或许,我们的城市管理者要让民众将最初的坏印象转变为好印象,应该多借鉴其他地区、国家城市管理的方法。比如香港行政执法体系实行警署、行政执法、法院一体化,并且拥有人员配置强大,充足的资金投入,健全的管理体制。新加坡更是拥有一部完善的《公共环境卫生法》,上面规定了上万的条款,因此新加坡又被称作“This is a fine city”(罚款的城市)。

城市管理人员如何在压力面前更好地工作,取得群众的认可,我想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做。第一,城市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不仅要把业务知识学好,更要在思想层面上热爱本职工作,提高个人修养,管理中更多一些人性化。第二,政府应该为城市小商小贩提供合适的经营摊点,并收取少量的费用或者完全公益让其摆摊,这样就可以减少商贩因为付不起摊位费而成为流动小贩。第三,作为传播媒体,也需要有正确的舆论引导,不要过度激化城管和群众的矛盾。

上一篇:“两化互动”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下一篇:谁动了我的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