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再认识

时间:2022-09-05 09:55:55

【前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再认识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二、实务中的财务目标 以上我们了解了理论界对财务管理目标的认识,可是在实务中企业却可能同时存在多个财务目标,而且实务中的主要财务目标与理论上的财务目标有一定的不同。从以下的表格就可以看出。 下表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研究小组对美国、日本、法国、荷兰和挪威...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再认识

摘要:目标是系统运行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根据不同的系统所要解决和研究的问题,可以确定不同的目标。公司财务目标是财务管理系统运行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在理论界对公司财务目标有多种认识: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等。而在实务中,企业的财务目标并不总是符合理论认识的。本文将对财务目标进行新的认识,从而发现理论财务目标与实务财务目标出现偏差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关键词:企业财务目标;理论财务目标;实务财务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指的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企业财务管理研究包含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设立不同的财务目标会产生不同企业理财行为和财务管理方式,同时也可能对企业整体效益构成影响。因为财务管理目标的设立因企业所处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和企业当局者的价值取向不同而存在差异。所以设立合理的财务目标一定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相当深远影响。

一、理论上的企业财务目标

据现有的资料显示,中外不同学者对企业财务目标的表述主要有以下几种:(1)利润最大化(陈毓圭,1992)。经济学家给出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是利润最大化的标准,产量实现的利润最大化就是企业生产的产品使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2)股东财富最大化(陈毓圭,1992)。主张企业资本的投入者是股东,企业的所有的经营活动范围应该围绕着怎样保证投资者的利益来展开,从细节方面来说就是是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3)产值最大化(王化成,1994)。是指在传统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下,企业的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预定的产值指标,在完成这一指标的过程中,所要达到的生产目标。(4)企业价值最大化(王化成,1999)。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将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并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5)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李心合2003)。该目标所考虑到的问题主题不仅限于本企业内部,还涉及到了企业外部的相关者,满足各个相关者的利益需要,这样才可能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不会因为损害部分相关者的利益而造成财务危机。

二、实务中的财务目标

以上我们了解了理论界对财务管理目标的认识,可是在实务中企业却可能同时存在多个财务目标,而且实务中的主要财务目标与理论上的财务目标有一定的不同。从以下的表格就可以看出。

下表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研究小组对美国、日本、法国、荷兰和挪威5个国家的4个工业部门中的87家企业的财务经理做的调查结果,可以通过这个调查了解他们对于各种不同的理财目标重要性的评价。

5种财务管理目标排序

可以看出,公司的财务经理并不总是按照股东的最大意愿去行事的,理论的财务目标与实务财务目标也不总是一致。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理论与实务的差别呢?

三、理论与实务中财务目标存在偏差的原因

1、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理论财务目标与实务中财务目标偏差的最主要原因便是股东与经营者之间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如果没有适当的激励制约机制,人就有可能利用委托人的授权谋求更多的非货币性收益,使股东的最大利益难以实现。

2、经营者的积极性不高。因为投资者所享受的经济利益非常明显的高于企业经营者,所以经营者的积极性就很小。使期不愿意为投资者冒风险,使其认为所追求财富多少与自己的利益关系不是很大, 所以他们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关心的紧紧是短期内的企业收益, 并不是企业的长期发展。

3、为了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大部分相一致。企业在追求自己的目标的过程中,肯定会使社会受益的。所以,尽管理论有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等财务目标,不少企业仍然会将社会责任考虑进去,而不是单纯的追求收益的最大化。

4、企业内控机制还没有得到完善。21世纪这个大环境下,现代企业中还未能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所以管理目标的实现得不到确保。在企业的经营管理的过程中, 还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新问题、新情况。假如不认真对待,一定会使某些重要的

四、促使企业现实财务目标与理论目标一致的措施

(一)构建外部治理机制

1、为了促进规范的法人治理机制的形成,因此政府加大相关法规与法律的立法力度。为了让企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可以通过颁布一些法规,一系列法律来约束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

2、建立有效的经理市场,完善管理收购和破产程序。规范的控制权争夺机制要处理的核心问题是惩罚和监督经营者,就是为了强化对董事以及经理人员的约束机制。

3、允许银行参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介于企业与银行之间密切的关系,银行了解企业运行的大量信息,所以在治理机制中扮演“监督者”角色很适合商业化的银行。

(二)构建内部治理机制

1.完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具体措施包括:对经理人员实行高额薪酬制和股票期权制;根据经理的经营业绩、资本价值确定其风险收入以及基薪收入和高额退休金的计划鼓励其长期为公司效力;然后“职位消费”可以让经理的隐性收入公开化,并且注重精神方面的激励。充分发挥使其的挑战性跟成就感得到最大的释放。 2.建立内部约束机制。遏制经理人员的“偷懒”和机会主义行为,隔断“内部人控制”以及财务经理人员的隐性收入的来源渠道,让监事会或公司审计委员会加强内部审计,从而加强公司的财务监督。(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 ;南昌 ;331300)

参考文献:

[1] 王化成.现代财务理论前沿专题[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 B.M.格罗斯.组织及其管理[M].自由出版社,1988:273-274.

[3] 王化成.企业财务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4] 王化成.再论财务管理目标[J].财务与会计,1999.

[5] 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论[J].会计研究,2003(10).

[6] Arthur I. Stonehill, David K. Eitman. Finance: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J].Homewood, Illinois: Irwin, 1987(8-9).

上一篇:循环经济下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方法初探 下一篇:浅谈Z公司物流系统内部控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