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完整写作,强化个性指导

时间:2022-09-05 09:20:46

推行完整写作,强化个性指导

长期以来,中学作文课少有明显效果的,有的课堂甚至枯燥无味,缺乏吸引力,让学生失望、无助。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作文理论层面的教学暂时很难看出效果,笔者想从实践层面进行浅薄分析。

当前的中学作文教学,有两种常见的不良倾向。

一种强调知识性的教学。不少老师习惯讲析写作术语;然后,结合考场作文题型,提供材料或让学生搜索素材;最后,让学生动手去写。这种作文教学,属于“空对空”的讲解,往往超出了学生理解力或阻碍了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学生写作能力难以有效提升。曾见学生说:“老师拿着作文教学参考书在讲台上‘慷慨激昂’,我也铺开教学参考书在座位上蔫头耷脑……”写作教学,的确需要讲清知识性内容;但一直强调知识,课堂价值就无可避免地贬值了。

另一种是激趣性教学(也可称“引导性教学”)。老师创设情境,或开展活动,或展示事件过程,让学生经历能引绪波动的体验;然后鼓励或引导学生选择角度,把这段经历写出来。这样的作文教学,就像一次游览,本来需要导游悉心的带领、介绍,才知“曲径通幽处”,或“俗中见奇”,或“移步换景”。但导游只把学生带到门口,然后喊一声:“进去看吧。”学生进去游览,绝大多数学生往往是从入口径直到了出口,然后出来;至于有什么独特体验,就很难说了。严格意义上说,这样的课堂教学,尚没有真正开始具体的作文指导。

那么,中学作文教学,如何让课堂更有效果和吸引力?笔者认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就是认真细致地开展程序性作文教学,可从两个方面展开来谈。

一是进行完整写作

在写作课堂教学伊始,教师要及时教给学生写作的程序性知识。什么是程序性知识?简单说,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要教给学生作文的“规矩”,这“规矩”便是写文章的程序性知识。即写作中第一步要做什么,第二步要做什么,第三步要做什么……以此教给学生某一类作文的写法。在某种意义上,这叫“用技术促进教学”。

譬如,写观察类的说明文,先要创造条件、营造情境,指导学生详细地观察并记录(包括查阅资料),强调记录时要注意的事项等;然后指导学生通过一定的顺序把需要说明的内容清晰地表达出来。教师在学生观察记录的过程中,也要积极指导。如此,学生以后写这类说明文,就知道了怎么观察、怎么把观察到的呈现出来。

写作的程序性还体现在重视学生个性化的语言和表述方面。作文教学要给学生想象和体验的机会。著名作家肖复兴曾经举自己儿子肖铁的作文为例,来说明想象到体验的作文教学。他说,小学时肖铁写了一篇描写冬天冷的作文,从头到尾都是“滴水成冰,朔风刺骨”之类的话,还很为自己掌握的词汇丰富而得意。肖复兴没表扬,让儿子走出家门,到冬天的汽车站去观察。肖铁发现,“等车的人冷得在台阶上直蹦”,“挤满了人的公共汽车一开门,就会有一团白气冒出来”,“大风吹跑了骑车人的帽子,骑车人去追帽子,大风又吹倒了他的自行车”……肖复兴表扬了儿子这些细微的观察,说:“前面写的冷,是别人的冷,只有你观察到的这些,才是属于你自己的冷。”等到我们的作文教学不再孤立地关注写作技巧方法,而更尊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真情实感,不再“为工具而工具”的时候,也许我们就不会有这种慨叹了。

二是进行个性的指导

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善于用肢体、口头语言表现情感,却不会用妥帖的文字来表达情感占绝大多数的一个群体。这个阶段,教师首先要通过作文命题来体现程序性,进行写作训练的序列指导。具体的作文课堂,一般要围绕某一个写作主题(中心)或者写作内容(具体的故事或者话题)组织展开;教师最主要的任务不是传递知识,而是通过具体的、有层次的写作教学和训练,促进学生写作知识的更新、衍生和写作能力的形成、提升。

其次,作文教学要通过个别指导的层次性、过程性和细节性来奠定学生作文能力提升的基础和契机。目前,很多写作指导课变成了考场作文指导,重形式,轻内容;忽略积淀,多谈技法;重视题型训练,忽略学生作文能力要素的形成,让学生写出来的文字依然让人觉得缺乏生机甚至面目可憎。这个时候,我们要意识到,作文教学重在合理要求,通过对比,采用激励等积极方式,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注意指导的层次性。

写作,要以课堂为起点,引导学生由此出发,跋涉于课堂外的自然、社会之中,让表达成为内在需要。所以,课堂要注重学生写作的过程,并加以指导。平时的作文课,教师不能仅停留在写作教学的开头(布置任务,提供题目)和结果(打分和写评语)上,还需要拟定若干最基本的写作方法、能力要求和训练方法,帮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想象、列提纲、师生探讨、修改等一系列过程,逐渐走向“会写”作文的层次。

个性的指导,还有另一个层面,就是为个别学生“量身定做”写作训练。写作中,学生起点不同(有效的教学,起点必须是学生现有的起点),教师为一部分学生(相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超前或者暂时落后的)提供更直接具体的指导――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努力适应这些学生的要求――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说,这也是进行完整的写作教学的应有之意。

上一篇:给“作文后进生”一个支点――成就感 下一篇:学生厌恶作文,老师如何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