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生命教育的推行

时间:2022-08-26 07:24:00

香港生命教育的推行

我国香港地区的生命教育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最早是由宗教团体发起并开展的,后来被主流教育学界所接受。早期香港生命教育从宗教的角度出发,内容涉及宗教教育、德育、伦理、公民教育等二十几个科目。2002年12月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以社区和中小学为阵地开展生命教育,学校、媒体和非政府机构都成为生命教育的主要力量。

一、香港生命教育的目标

香港生命教育的重点是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环境和人与宇宙,所以香港的生命教育的目标侧重于宣扬珍爱生命的讯息,培养尊重和爱惜生命的态度,与自己、他人和环境建立一个互相尊重,能沟通和负责任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探索生命的意义,从而实现富有活力、积极丰盛的人生。其终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乐观面对人生的挑战。

二、香港生命教育范围

香港的生命教育范围非常广泛,其中主要受众群体有中小学生、教师和家长。

中小学生。香港生命教育的受众范围非常广泛,可以说是覆盖了各个年龄段的香港公民,上至敬老院的老人,下至幼儿园的孩童。香港于2003年实施了针对四到六岁儿童的“活在彩虹上—幼儿生命教育计划”,旨在通过对幼儿进行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环境、人与世界四方面的生命教育,促进幼儿的身心和精神等各方面和谐发展。小学课程在一间特别设计的活动教室内进行,主要是为5~12岁的学童提供健康教育课程,利用一个特别设计的流动教室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而亲切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可以愉快地学习和开放讨论。课室内备有先进的教材,包括影音器材、人体系统灯箱、会说话的脑袋,加强课程映射的信息。在课程设置方面,早在1999年,生活教育活动计划更将小学课程延展至中学,整合了一项专为中学一年级同学而设的药物教育课程“吸烟危害性”;至2003年又推出“智COOL攻略”课程,这套初中课程除包括“吸烟危害性”之外,更新增两项分别以酒精与大麻及流行派对药物为主题的课程,对象以中学二年级及中学三年级学生为主。

教师。为了使生命教育更有效,香港还设有专门针对教师的生命教育培训。香港教育署课程发展处也提出“生命教育教师培训”,显示教育行政单位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在培训活动中,学者、中小学教师、校长、教育署工作人员等交换宝贵意见,大家对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均给予肯定。在落实层面,教育统筹局为学校提供了多元化和生活化的学习材料,支持教师推行生命教育,不断发展以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历为主题的“生活事件”教学示例,并辅以定期更新的专题网站,以对一些社会性和突发性事件作实时响应。有关网站如“活出精彩人生,面对逆境”“霍金智慧给予学生的启迪”“世纪海啸灾难”“德育及公民教育资源网”等,皆凸显珍惜生命、逆境自强的讯息。此外,香港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均委托本地大专院校为中小学校长及教师提供一系列师资培训课程,以提高教师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加强他们处理相关课题的专业能力。

学生家长。近年来,针对家长的生命教育培训也日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意识到,唯有学校和家庭联手才能强化生命教育的效果,因此家长接受生命教育不仅有利于对其子女的培养,也有利于增强家长本人的生命意识和作为香港公民的道德意识。走到人生最后一个阶段的老年人,也是香港生命教育的对象。香港基督教圣公会福利协会以“个别关怀,全面照顾”为使命,特别编辑了《窗外有晴天—长者生命教育》教材,向老年人宣扬珍爱生命的理念,此举也是在培养香港市民尊重老年人的态度。

三、香港生命教育的推行路径

香港推行生命教育的路径是自上而下的,即政府的顶层规划和行政推动、宗教团体的参与、社会福利团体和民间组织的支持。

(一)政府层面的行政推动。推行生命教育、帮助青少年认识生命之道、规划人生、成就有意义的生命,是近年来香港教育统筹局的重要教育目标之一。教育统筹局作为全港课程规划的主导,对于生命教育课程的推广,从理念架构、内容制订及推行策略等层面,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育署课程发展处下面的德育与公民教育组为生命教育的基础建设制定政策,召开不同学科科研会议,商讨在学科内加入生命教育元素,并要求各级学科教师在教学时处理这些生命教育元素。此外,香港还成立了统筹生命教育的专职小组,负责发展及推行生命教育活动,为生命教育在人事编制和学科行政上提供支持;在其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指导》关键项目中,提出“生活事件”这个教学策略的建议,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考虑支持推行这个关键项目所必需的基础建设,在学科行政及教师编制上,使生命教育成为真正有价值的教育。

(二)宗教团体的积极参与。在香港,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回教、印度教、锡克教和犹太教,都拥有不少信众,这些宗教团体除了弘扬教义之外还兴办学校,其中办学最多的是基督教和天主教。基督教团体开办了330多所中小学;天主教在香港也开办了300多所学校和幼儿园。各类宗教学校是香港生命教育的先导者,从他们办学之初就一直关注儿童生命和心灵的共同成长。各宗教团体都十分关注青少年工作,除了直接办学,在学校推行生命教育外,还建立教育中心,设置适合不同人群的生命教育课程。如上文提到的基督教信义会,2008年成立了“生命天使教育中心”,以“关心别人,珍惜生命”为口号,向社会各界宣扬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的讯息,鼓励香港市民一起努力,把香港建设成为一个互助互爱的天使之城;基督教圣公会成立了“宗教教育中心”,设置了针对生命教育的师资培训课程。此外,这些宗教团体还以学校为介入点,有效地针对青少年自杀的问题主动到学校提供“珍惜生命”“预防自杀”讲座及同辈辅导训练。

(三)众多社会福利团体和民间组织的支持。香港地区的生命教育得到了各种社会团体积极倡导与支持,并与学校形成良好的教育互动。譬如,1999年天主教教育委员会推出的“爱与生命教育系列”、2001年香港浸会大学马庆强等推出的“中小学生活及伦理教育研究计划”、2002年复和综合服务中心推出的“生命挑战教育”,2008年基督教香港信义会的“生命天使教育中心”还开展了专门针对小学生的“爱自己”“抗压力”和“积极生命”三个系列专题教育。其中“爱自己”系列,旨在协助学生在不同的生活处境中,学习去珍爱自己,并提升他们对自我保护的意识及能力,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处理负面情绪是爱自己的重要一步;“抗压力”系列主要协助青少年认识压力的来源,增加对自己的压力状况的认识,并学习积极处理压力的方法;“积极生命”系列,是协助学生寻找生命的意义,发现自己的独特性,并学习积极正向的思想,正确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使他们更有力量去学习关心别人。本着预防胜于治疗,越早提供生命教育越好的观点,该中心还开设了针对四至六岁儿童的“成长小豆芽”专题教育,旨在强化幼儿的生命价值观。

香港生命教育课外活动多取材自日常生活。以香港神托会培敦中学为例,该校曾组织学生参加因病离世教师的追悼会,借此对学生进行生死教育;学校某个教师的爱子去世,全校组织“师生关怀大行动”,培养学生互助互爱的精神。此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成长训练营、成立义工队、参加成长礼和国庆升旗仪式。根据不同年级组织户外活动,中学一年级为风土之旅、中学二年级为大自然之旅、中学三年级为环保之旅、中学四年级为艺术之旅、中学五年级为生涯规划之旅、中学六七年级为文化之旅,在各种户外旅行中进行生命教育。香港赛马会赞助成立了全港首间“生命教育中心”;香港的亚洲电视国际台和无线电视明珠台等大众媒体也发挥其传媒效应,特别制作了系列节目推广生命教育理念,其中生命教育系列包括人生的意义、关爱无疆界等宣扬生命与博爱的节目;品德教育系列包括一起奋斗的日子、金牌背后、抗癌小子等节目,旨在宣扬勇于拼搏、敢于抗争的精神;还有“社会变了”系列节目,反映社会的变迁,让人们了解社会的变革,以便为适应变革的社会做准备。此外,香港的“突破”机构也参与了针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活动;明天更好基金和优质教育基金还为某些学校的生命教育计划或项目提供资助。例如,香港神托会培敦中学实施的“五年一贯生命教育”就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德育及公民教育组、突破机构、明天更好基金等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进行合作,还获得优质教育基金22万元的资助。

借助于政府和社会组织力量的推动,香港的生命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虽然香港生命教育的发展历史有限,但在教育内容、受众群体、社会组织的参与等层面的做法就非常值得内地的借鉴。

上一篇:用责任撑起一片蓝天 下一篇:探析美国中小学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