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语文课堂学习方式的改变

时间:2022-09-05 04:37:30

新课改下语文课堂学习方式的改变

新课改要求教学过程是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必须是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倾向,教师提出的问题只有少数尖子学生积极思维,踊跃发言,而多数学生如观众,只是在静观,听现成答案。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指导思想上没有把培养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放在重要的地位,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

一、认真作好课前预习,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

预习作为一种个体的认识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预习作为学习活动的基本环节,又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合理的活动方式和可进行检测的行为结果。因此,我们首先必须确定好预习的目标,这个目标必须是多元化的,必须遵循个人认知的原则,具有操作性,指明思维的方向,明确学习的途径。

二、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参与的欲望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时,能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往往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要善于设置情境,用简洁意赅、精炼生动的语言开讲,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能引起内在兴奋。教师引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提供参与机会,示范或指导参与方法。这时,学生的内在兴奋又转化为外在兴奋,将参与的欲望外化为参与活动的行为。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参与氛围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要受到压抑。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实验”充分说明,教师对学生抱有期望,并且通过态度、表情与行为等方式将期望传递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鼓舞,从而更加信赖教师,并给以积极的反馈。因此教师要不断调控自己的情感,做到热爱每一个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师生要有平等的角色意识。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只是角色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要摆脱以前“师道尊严”的观念,深入学生中间,以满腔的热爱、平等的态度面对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学生才会乐于与教师交往,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其次,要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由于师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年龄差异,对事物的看法和认识总会有所不同。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因而教师必须时时保持一颗童心,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课外要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他们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思维方式。第三,要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选择。学生犯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相信我”。

四、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

有价值的问题能引人深思。提问既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要把握实质,问在点子上,要避免满堂讲,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提问要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讲究一个“巧”字。一个恰到好处的设问,往往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花引来百花香”的效果。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表现欲和成就感,听到老师的问题,都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有了参与的热情。

问题的价值不在于它的难度,而在于它有没有启发性,思维的量大不大。

五、安排学生的活动,落实学生的参与行为

每一堂课都是教师创造的劳动成果,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必须由教师来调动,这便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把课堂当成教师自己独有的舞台,而应该尽量多地让位于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减少过多的导引、串讲,要多选择那些适合于学生参与的活动形式,精心安排个人自学和小组交流,提供充分的参与时间,使全体学生以高涨的情绪参与到高效的自主学习之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鼓励质疑问难,提高参与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二千多年前,孔子就明确指出了学与思的关系。但在目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局面仍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的问答过程中双方错位现象严重。课堂上遇到问题,产生问题的不应是老师,而应该是学生。要把教师主观提出问题转变为学生质疑,把提问权还给学生。教学的过程要围绕学生的问题展开。质疑问难是学生对教学活动更深入的参与。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质疑,既是培养问的能力的需要,也是课堂民主的表现。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求知欲望十分强烈,课堂上急于解决碰到的疑难问题。教师要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课堂上安排一段时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质疑应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始终,可在初读时质疑,也可在细读时质疑,还可在品评时质疑。对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善于进行梳理,把握要点。学生提出问题后,还要提倡学生自己解疑。

总之,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以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为前提,把主动参与作为学生发展的根本途径。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谈不上学生主体的发展;没有主动参与,就没有学生的主体。教学中,我们强调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量和质,十分注意学生参与的状态、参与的广度、参与的时间、参与的方式,把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作为教学设计的根本原则,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处于主体激活状态,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的品质,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禹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上一篇:实际生活中的几种质点模型 下一篇:浅谈初中物理边学边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