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需要赏识

时间:2022-09-05 03:37:08

学生需要赏识

摘要: 学生是需要被人赏识、被人鼓励的,可是不少教师在赏识鼓励学生时,还存在误区。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双慧眼及时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给以肯定、鼓励,尤其要多关爱后进生,使他们能同其他学生一样学习并能快乐成长。

关键词: 赏识后进生慧眼

学生毕业了,和他们相聚在一起时,我常常能听到他们真情流露的话语:“老师,您给我的那篇得满分的作文写的评语,我现在还记得。”“老师,我的文言文背诵能力全是您夸出来的。”“老师,三年啦,只有您一个人经常鼓励我。”……看来,学生是非常喜欢被教师赏识的,教师的赏识对学生的影响有时是长久、巨大的。问题是每一位教师心里都明白,口头上也会说“要赏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可实际操作起来,却往往存在误区。以下笔者主要谈谈关于赏识学生的一些问题。

一、为什么学生需要赏识

赏识是学生的内心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而得到肯定与赏识、实现自我是最高层次的需要。人都是有羞愧之心的,人的羞愧的情感体验大都来源于他人的评价,“……羞耻是对别人批评的反应,一个人感到羞耻,是因为他或者被公开讥笑、排斥,或者他自己感觉被讥笑”。[1]这就告诉我们,人人都期望得到他人的赏识与关爱,而不希望被他人批评与漠视。学生当然也不例外,他们都有一种渴望取得好成绩,得到教师表扬的积极心理,可他们的学习成长又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顺境中,学生如果能不断得到肯定、赞扬,则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逆境时,学生如果能不断得到鼓励安慰,则会重燃信心,走出低谷。在一定意义上,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是在被赏识中成长起来的。

二、教师往往只赏识优生

毋庸讳言,当下较普遍的现象是仍有部分教师只偏爱、赏识优生,而后进生在他们眼中则成了“墙角的草”。时不时能听到教师这样感叹:“××同学在课堂常常发出会心的微笑。”“××同学在课堂上常常能提出很有深度的问题。”“××同学的知识迁移能力真是令人羡慕。”……我认为,原因有以下两点。

1.优生的学习目的性都很明确,学习自觉刻苦,自我要求高,更主要的是他们大多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听话。不少教师往往看重的也正是这一点。由于只看重学生外在的“听话”性,忽视了学生内在的能动性,这就人为地设置了一个赏识的“套子”,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了“装在套子里的人”。而事实上,现在的学生由于接触面广,视野开阔,信息管道多,对某些问题可能比教师观察得更细,想得更远、更复杂,但由于思想被拘囿于“听话”的套子里,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为天下先。有时部分学生即使个性受到限制、压抑,感到郁闷、苦恼时,也宁肯循规蹈矩。

2.一般说来,大多数教师的知识面比较狭窄,文理科知识不相通,不能一专多能,只追求单科独进。如教语文的不懂数学,更不要说懂外语、教外语了,甚至对于同属文科的历史、地理也不能教。这使得教师把不同学科当做各不相关、互相孤立的东西,这自然容易导致教师关爱上的“偏食现象”,即只赏识自己所任教学科的优生,以致语文老师看到学生能风花雪月地吟诗,海阔天空地抒情会喜形于色,心花怒放,而对其他学科,哪怕是佼佼者,也心如止水,难于激起感情的波澜。

三、教师要具有一双慧眼

其实无论上哪门课,只要教师能认认真真分析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课堂教学,把握学习的重点、要点,根据不同对象来分层施教,搭好学习的桥梁,在课堂上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平等与教师对话、交流情感,那么一个个“亮点”便会在学生身上闪现出来。这些亮点,或者是一个自圆其说的阐述,或者是一个并严密的逻辑推理,或者只是三言两语的心得体会,甚至是一个欲言又止的面部表情……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双慧眼,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些“亮点”,毫不吝啬地向学生投去赏识的目光,使他们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愉悦地向教师所期盼的方向努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如果结合班级实际把这句改写一下就是:“你的笑眼里有沈思思,你的赞扬中有沈娴华。”(此二人均为本人所教班中浙江省09年高考成绩优秀者)

四、后进生更需要赏识

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想说:“赏识学优生的教师是人,赏识学差生的教师是神。”据我对所任教班级学生的了解,产生后进生的原因有如下几种:①父母早早就为了孩子设计好了未来,孩子读书只是走过场;②迷恋于“读”网络,寻求刺激;③知识基础差,跟不上学习进度;④对某科教师有意见导致排斥该学科;⑤有强烈的虚荣心和表现欲,把面子看得十分重要,但却没有展示风采的平台,等等。

五、怎么赏识,赏识什么

首先,每个后进生都有被人赏识的梦想,只是这种梦想与教师的赏识实际不一定吻合。只有当他们觉得与教师的感情距离没有了,把教师当成一个可以倾诉、可以得到心理慰藉的朋友时,才会向你敞开心扉。这时你才发现他们的内心世界是那么丰富多彩。且听他们的诉说:“自打父母离婚后,双休日回家,我都会按照从电视节目上学来的方法为母亲烧两个菜,可从未得到母亲一句夸奖。”“我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刚刚打开电脑,耳边就响起当工程师的父亲的话‘人生最大的遗憾是勤奋不够,空的布口袋难以站立。’我是空口袋呀!我做作业时他怎么不说一句鼓励的话呢?”“我知道现在谈恋爱在老师的明令禁止之列,可我也有所得,我的一篇抒发真情实感的文章在博客上发表后,竟然有那么多的跟帖者。我觉得它比班级那些无病的优秀作文强多了。这文章,我爸爸也看到了,可怎么就没出一声呢?”上面例子中的为“母亲烧菜”是闪光点,“回家后先做作业,然后才上网”是闪光点,“文章引来很多跟帖者”可见写得好,也是闪光点,他们家长的反应也可理解,只是看不到这些闪光点罢了。再者,这些闪光点都出现在家中,而教师赏识点大多出现在课堂上。因此,教师应与家长配合,紧紧抓住这些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引导,那么这些闪光点极有可能成为后进生迈向学优生行列的转折点。

毋庸讳言,由于家庭背景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心理素质不同、脾气秉性不同,后进生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只要教师坚持运用赏识的法宝,使后进生在取得一点点成绩时,在考试不理想时,在犯错误时,在反对自己时……都能得到教师的表扬、鼓励、理解、宽容、赏识,他就不可能无动于衷。当然赏识要把握好情感的尺度,做到尊重而不迁就,随机但不随意。

赏识的力量是神奇的,2009年我校四个高考班,共169名考生中,有164名上线,是历届高考最高水平,这其中后进生几乎全部上线就是明证。

总之,学生需要教师的尊重,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尝到被赏识的滋味,使学生快乐地学习。

参考文献:

[1]本尼迪克特・鲁思著.吕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54,154.

上一篇:浅析高中生的心理挫折承受力 下一篇:给“特殊学生”特别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