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合规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05 12:27:54

我国商业银行合规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商业银行发展趋于全球化、多元化、国际化,其风险管理难度日益加大。本文在明确商业银行合规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合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合规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合规管理 对策

近年来,国内外金融机构违规案件屡见报端。例如,2005年,花旗银行在日本的分支行因洗钱向顾客提供虚假信息、欺诈等行为,受到日本政府的严厉惩罚;2008年,法国兴业银行披露由于交易员违规擅自操作使得该行出现49亿欧元的巨额亏损;国内金融机构违规情形也不容乐观。银监会的年度工作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银监会系统通过现场检查,查出金融机构违规金额共计7671亿元人民币。造成银行业违规操作和违规经营以及银行从业人员违法案件多发的原因有很多,而银行内部合规管理体系的缺失乃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一、商业银行合规的涵义

商业银行合规,是指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这里的法律、规则和准则,是指适用于银行业经营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经营规则、自律性组织的行业准则、行为守则和职业操守。合规可以分为狭义合规和广义合规。狭义合规仅指遵守或符合法律规定。但是在企业的实际经营和存续过程之中,企业仅仅守法或合法是远远不够的。社会不但越来越看重企业所承担的企业社会责任而且也往往把企业诚信和道德行为操守作为评价企业的重要标杆。因此,商业银行合规通常是广义合规,即遵守或符合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

二、我国商业银行合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合规管理起步较晚,目前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关于银行合规管理的一系列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合规管理理念存在偏差

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和理念上的偏差,我国商业银行在合规管理上普遍存在着“三重三轻”:一是重业务拓展,轻合规管理。金融企业各级机构往往把目光局限于完成考核任务和经营目标,注重市场营销和拓展,忽视业务的合规性管理。二是重事后管理,轻事前防范。我国商业银行往往偏重于对已发生或已存在的风险采取事后处罚措施,试图以严厉处罚遏制风险出现,而对事前的防范和事中的控制措施却关注较少。三是重基层操作人员管理,轻高层管理人员约束。事实上,由于高层管理人员而引发的合规风险的危害性,要远远大于基层操作人员。

(二)合规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商业银行的合规管理还不能完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不能适应银行审慎经营和银行业监管的需要。银行业内部缺乏一个统一完整、全面科学的合规管理法规制度及操作规则,现有部分合规制度存在粗略化、大致化、模糊化现象,缺乏可操作性。同时合规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比较欠缺,褒奖力度较小,惩罚措施较轻。一般情况下,只要没有损失或案件,对违规人员往往只采取教育和限期整改等措施,很少进行严厉处分,对于造成损失或酿成案件的人员,处罚也不够严厉,惩戒作用有限。

(三)合规管理方法较为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合规管理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量化分析,在风险识别、度量、监测等方面科学性不够,管理方法陈旧,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差距较大。尤其在合规风险识别、评估、处理的方法上,我国商业银行的作为也很有限。对各个分支银行进行例行检查、突击抽查,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等比较传统的方法,虽然对银行的风险管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这种方法自身的局限性,很难通过检查得到相对精确的风险评估结果,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商业银行合规管理的要求。

(四)合规管理制度执行力差

一是制度不完善,立规不及时,缺乏合格的“规”。长期以来缺乏统一完整、全面科学的合规管理制度及操作规则,不少制度缺乏操作性。二是执行不到位,循“规”不力。我国商业银行管理分散、层次复杂的多级法人体制,容易造成制度执行力不够的情况,加上部分基层分行在经营中以感情代替制度,以信任代替监督,岗位间相互制约、纠错的内控机制减效。三是我国商业银行相关规章制度系统化、标准化、程序化程度不高,相距“流程银行”的要求尚有较大的距离。

三、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合规管理的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参照《巴塞尔协议》的有关内容,借鉴成功经验和教训,加强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实现合规管理的质的飞跃。

(一)培育科学的合规文化

商业银行应倡导和培育良好的合规文化,在推行诚信和正直的道德观念,强化“合规从高层做起”、“合规人人有责”、“主动合规”、“合规意识”、“合规创造价值”、“合规与监管有效互动”等理念、意识和行为准则,潜移默化地将合规理念浸润到每个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去。高级管理人员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要逐步建立主动发现和暴露合规风险隐患或问题的文化环境,并相应地在业务政策、行为手册和操作程序上进行适当地改进,以避免任何类似违规事件的发生和纠正已发生的违规事件,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必要的惩戒措施。

(二)构建规范的制度体系

完善银行合规监管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管理水平,现已成为国际银行业有效合规管理的又一重要趋势。目前,我国尚未制定专门的监管法规用以规范商业银行内部规章制度。因此,国内商业银行要注意收集、翻译和整理国外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要加强对监管法制成效显著的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的法律制度及实施机制的研究,尽快完善或加紧制定合规监管法规,规范商业银行内部规章制度的制订、实施等。

(三)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合规管理水平创造必要条件。尽早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合规管理,设计合规监测指标,并采取多种技术手段开展合规管理工作,例如风险结构管理、早期问题探查、解决问题程序、平衡计分卡及数据系统监控等。这些先进技术手段可以使合规管理更为有效,随时向有关方面提供对问题的处理决定。同时,将银行内部每一个工作岗位的合规操作标准量化,当业务系统处理数据的同时,合规管理系统已经实时判断该项操作是否符合合规标准,并即时形成合规报告。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系统

一是要建立有效的合规管理评价制度,科学设置合规管理考核事项,量化、细化考核指标,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客观评价各部门、业务条线和分支机构管理人员合规管理的能力和内部风险状况。二是要把合规评价结果作为内部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与相关人员的奖惩挂钩,充分体现倡导合规和惩处违规的价值观念。三是建立内部责任追究制度,借助具有威慑力的合规责任追究制度,惩处违规行为,落实合规责任,并及时纠正错误,规范经营管理行为,充分体现银行的合规价值取向。四是要建立举报监督机制。疏通并敞开员工举报违规、违法行为的渠道和途径,建立健全有效的举报保护和激励机制,鼓励员工举报违规、违法行为,强化对违规、违法行为的有效监督。

我国商业银行应针对合规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充分借鉴国外先进银行的实践经验,并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完善合规管理体系,提高内控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合规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所造成的损失,提高经营绩效,达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并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刘家文.浅谈加强商业银行合规文化建设的对策[J].现代商业.2010.(36).

[2]郭玉琴.关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合规操作问题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09(09).

[3]刘红林.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困境与突破[J].银行家.2009.(05)

作者简介:赵芦飞(1982-),男,汉族,助理经济师,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行,研究方向:银行管理。

上一篇:论工资薪金项目的个人所得税筹划 下一篇:房地产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