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调配成功率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04 07:19:55

提高调配成功率对策研究

【摘 要】通过分析调配现场中遇阻、遇卡、芯子不到位等各种现象,指出在调配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工艺配套、设计运行、测调管理三个方面阐述了消减影响因素的具体措施,达到提高调配成功率的目的。

【关键词】调配;分层注水;影响因素;成功率

1.目前现状

统计某单位分注井情况,一次调配成功率94%,调配失败主要是由于遇阻、芯子不到位和未捞获等原因,这其中,受井脏、结垢影响比例占44%(其中化堵占28%、井脏占16%),因管柱问题影响占56%(其中油管问题占22%、其它因素占34%)。

2.影响调配一次成功率的原因

2.1地层因素

该区块属于中高渗砂岩断块油藏,受地质条件影响,胶结较疏松的地层易出砂,出砂井占总井数的67.3%。地层砂进入管柱,导致调配时芯子不到位,无法完成水井正常分层注水。因调配需关井泄压,统计溢流3天以上的水井有18口,占分注井的20%。 溢流后造成地层出砂的井有10口,其中5口造成调配不成功,占出砂井数的50%

2.2管柱问题

2.2.1油管材质的影响

目前,水井油管类型各式各样,因注入水质不达标对各类油管的影响程度也各不同。统计问题井发现内表面有防腐层的油管,耐腐蚀性好,结垢缓慢,但是该类管柱会有内衬皮脱落现象,容易造成芯子调配不到位;油管结垢较快,从而导致调配遇阻、遇卡或油管漏失 。

2.2.2井况复杂问题

套管存在漏失段无法洗井等因素导致调配一次成功率降低。随着注水时间的不断延长,井况变得日益复杂,对调配的影响越来越大。因套管漏失无法洗井,因水质不达标,造成水井井壁附着死油等赃物,导致调配失败井数逐年增多。

2.2.3芯子质量问题

配水器芯子在井下受高温影响,胶皮圈易脱落,造成打捞过程中,胶皮圈夹在芯子与井壁之间,造成“软卡”,如果处理不当,也容易造成工具落井事故; 而水嘴因材质问题也会在高温高压下被刺大、刺裂,造成水井超注,油井含水上升。

2.3井筒污染

2.3.1水井调剖后,堵剂回吐的原因

胜利油田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地层因长期的强采强注,出现大孔道及窜层,非均质性日趋严重。根据动态需求,近年来调剖井数渐多。但是受调剖剂质量和地层压力等因素影响,容易造成堵剂返吐,堵塞油管,甚至掩埋井下注水工具。

2.3.2井脏

目前受注入水质不达标(含油标准:15mg/L、实测:26mg/L;悬浮物标准:5mg/L、实测:16mg/L)、井下油管的长期使用以及洗井措施跟不上等因素影响,注水井井下油管内壁附着死油等脏物,油管内径局部或全部结垢,造成打捞器遇阻下不去,严重影响了调配的一次成功率。

2.4测调管理因素

2.4.1检芯不及时

注水井配水器芯子在井时间过长,受注入水质严重不达标影响,导致芯子腐蚀严重,不易捞获。芯子锈蚀后,打捞时负荷增大,导致拔断安全销钉芯子,芯子无法捞出;或捞出芯子后,密封圈全部或部分脱落。

2.4.2洗井不到位

注水井洗井方法不恰当,洗井压力、排量控制不合理,洗井时间控制不合理,洗井操作过程不合理等都影响了洗井效果,造成调配不到位现象。有的井没有洗井流程,洗井不到位。

2.4.3洗井与调配衔接不到位

注水井洗井后,一般要关井放溢流,押后半天或一天再去调配。但是洗井后,在井底形成负压区,会有出油现象,如果衔接不当,井筒会再次污染,导致调配不成功。如某井化堵调后 404死嘴未座严,多次加压、检芯、洗井无效。分析认为:该井洗井后,导致井底出油,再次污染井筒。几天后,试井队再次赶赴该井,进行洗井后投芯,但是井内油污严重,为了不耽误方案实施进度,采油队进行放压、维修队来收水、收油,大家多方合作,终于顺利投芯成功。

3.提高调配成功率的治理措施

针对上述调配不成功的原因,制定以下三项措施,消减影响因素,提高调配成功率。

3.1安装单流阀,缓解地层激动出砂

单流阀是油田注水井井口关键部件,主要作用是通过单向截流,实现防止注水井地层水回吐。阻止地层水返回地面注水管线,地层不会产生激动,不会出砂或堵剂返吐。停注后能顺利重新开启注水,避免注水井因故停注后产生作业费用。针对溢流大出砂水井,采取水井不放喷,依靠自然压降来避免地层激动。

3.2完善水井配套工艺,消减管柱影响因素

3.2.1更换防腐油管,防止油管内壁结垢、内衬皮脱落或油管锈漏

随着水井治理力度的不断增大,加强了水井检换管力度,对使用年限长、长期未更换过的井下油管进行更换。针对内衬皮脱落的防腐油管进行工艺更新,目前井下在用管柱未再发现内衬皮脱落现象。

3.2.2研制新型除垢器,解决管壁脏、结垢问题

针对油管内壁油污、结垢现象,分井况制定相应的麻花钻通井周期。首先根据调配设计,在调配前先安排大排量洗井,治理效果较好。而对于油管结垢严重且部位较浅、麻花钻无法解决的问题,研制成功了新型除垢器,使用后刮垢效果明显加强。

3.2.3完善打改嘴装置,缩嘴提压注水

针对水井长期低压注水井,造成油管内壁积垢问题,通过缩小水嘴提压注水。为了保证入井芯子的质量,琢磨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改嘴装置,各井调配、测试一次成功率明显提高。

3.2.4研制新型配水器芯子,解决芯子脱落、水嘴刺大问题

井下在用的老式配水器芯子密封胶皮圈形状多为三角形,将密封圈由三角形改为圆形。老式芯子一般需要六个胶皮圈,容易脱落,造成测调遇阻、遇卡,增加作业次数。针对这一问题,研制成功的新型胶皮圈配水器芯子,解决了配水器芯子胶皮圈易脱落难题。

改进后的芯子胶皮圈减为四道,胶皮圈脱落的几率会大大减少。改进后的配水器芯子可进行拆卸,更换胶皮密封圈。使用该配水器芯子以来,偶尔个别芯子有密封圈挤出、缺块损坏现象,但是胶皮圈脱落现象明显减少。同时还更换了劣质水嘴,确保调配入井芯子的质量可靠。

3.3强化测调管理,改进工作流程

在接到调配通知后,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制定预案,运行调配预设计。接到调配通知单以后,对该井的井况(套管是否有漏失段)、管柱(根据油管在井年限、油管类型、分注情况)、井史资料(历次溢流、出砂、测试、遇阻、遇卡情况)等方面入手,分井况制定合理的洗井方案和制定示警预案。

如查看某井井史在捞芯过程中曾因负荷大,两次拔断安全销钉;在随后的正常测调,运行预设计时,发现存在影响隐患。制定相应的措施,安排使用震荡打捞器,一次成功将芯子捞出。分析到位后,使用震荡打捞器的一次成功率在98%以上。

3.3.1测调反复井

通过对测调反复井存在问题的认真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对长期未检芯的井,制定了定期检芯工作流程,对长期洗井不到位的井,制定合理的洗井方案。

3.3.2调剖后堵剂回吐

水井调剖后,在调配中遇卡或芯子不到位现象经常发生,为了避免影响因素,积极改进工作流程。针对此类水井,在调配前,应先期安排大排量洗井后再行调配,保证调配一次成功率。今年改进工作流程后,对化堵井,先期安排洗井后调配,成功率由83.3%上升至85.7%,效果明显。

4.几点认识

(1)针对不同井况,实施不同的治理措施,是提高调配成功率的必要条件。

(2)对于在井年限长的芯子,加密检芯工作力度,可减少测调过程中的遇阻现象发生,进一步提高测调一次成功率。

(3)前期分析是否准确,与采油队的配合衔接是否到位,是决定调配成功的重要因素。

上一篇:浅谈斩波调速在电阻调速式电机车上的应用 下一篇:需正视“宁可将地撂荒”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