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发展需要政府的强力保障

时间:2022-09-04 05:59:37

职业教育发展需要政府的强力保障

摘 要: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与地方经济社会联系最为密切。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各方面的保障和强有力的支持,政府要在职业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协调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保障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 政府 协调 保障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b)-0189-01

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最根本的出路就是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技能素质。而地方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供给者是职业教育,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各方面的保障和强有力的支持。

1 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政府作用

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进行统筹管理。为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都离不开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相应法律法规的支持,以及资金来源的保证[1]。泰州市政府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在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上做了大量工作。

1.1 制定政策措施,提供制度保障

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市政府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出台一系列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性文件。2008年泰州市人大通过了《关于加快泰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决议》,泰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泰州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市委、市人大、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调研。2013年7月,为解决学院发展的瓶颈问题,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落户医药高新区形成共识,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决策,“推进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写入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1.2 整合职教资源,优化职教结构

2014年4月泰州市职业教育联合会成立,来自全市14所中高职院校和42家行业企业的首批成员单位代表出会,目的是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类职教资源,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奚爱国希望各方利用职教联合会成立的契机,在院校合作上有所突破,在校企合作上有所突破,在部门合作上有所突破,实行联合会成员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与共同发展,构建泰州市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创建泰州职业教育品牌。

1.3 重视师资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积极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通过选派骨干教师攻读硕博学位、赴境外国外学习进修,参加国培省培项目等措施,初步实现了师资队伍整体结构的优化和质量的提升。

1.4 建立交流平台,促进科研工作

2014年7月,泰州市经信委和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建立“泰州市工业经济研究院”。研究院成立后将建立开放式的研究交流平台。“泰州市工业经济研究院”的成立,为我院教师以“服务好地方”为宗旨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1.5 加强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

泰州市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校企合作方式,在全社会努力营造法律有规定、执行有规范、政府有责任、企业有需求、学校有要求、学生有追求的浓厚的校企合作氛围。

1.6 构建资助体系,实现和谐发展

职业院校的学生一般有“三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多、学习困难的多、自律能力不强的多。为使这一部分学生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泰州市建立形式多样、功能完善的职业教育资助体系,开展“三帮”活动,对特殊群体学生倾注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帮助他们增强学习动力、提振成才信心、保障生活来源。

2 政府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中的政策取向

2014年6月23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电视电话会,贯彻落实、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各级政府必须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历史重任,为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政策取向上实现新的转变。

2.1 切实转变人才观念,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政府要制定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错误认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地位、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等,让全社会认识到只要诚实劳动,都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2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完善职业教育的基础建设

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实训设施、操作平台等,而这也造成培养成本高于普通学历教育。据有关专家统计和估算,高职院校的生均培养经费投入应该是普通高校的2.68倍[2]。

2.3 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缺乏统筹管理,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当前,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重点应放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规范职业教育管理,二是做好中职、高职教育的分类培训工作。

2.4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依法治教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实践性,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生产流程、职业任务紧密关联,涉及的领域不只是教育,更有政府、行业、企业、职业培训机构、资格认证等多方面的利益,其法律关系比普通教育更为复杂。

2.5 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打通职业教育发展的命脉之门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命脉之门,要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积极作用,政府就应加大对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减少学生在企业工作受伤时,企业应负担的经济责任,补偿企业培训学生的成本费用[3];建立激励机制,从根本上增强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的自觉意识。

2.6 开展职业教育研究,健全监督与评价体系

经济和教育行政部门、企业、行业学会、职业院校、教科研单位等应联合进行职业教育的研究工作,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规范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职业院校的管理与评价,政府应积极培育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第三方机构,对职业院校办学的合理性、科学性进行监督与评价,避免教练员与裁判员身份重叠的问题,保证监督与评价的客观性、专业性以及有效性。

总之,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有赖于政府的强有力支持和推进,职业教育领域的诸多矛盾也需要政府运用行政权力来处理和协调,引导全社会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保障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喻忠恩.论校企合作中的政府角色[J].职业技术教育,2009(22).

[2] 喻忠恩.政府应如何主导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

上一篇:借鉴澳大利亚TAFE经验,探索联合培养的高职校企... 下一篇:医学院校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