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策略

时间:2022-09-04 05:44:49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策略

当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基础教育开始逐渐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化,教育改革的重心已转向课堂教学。““向课堂要质量”、“向科研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对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有助于课堂教学行为的系统改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就旨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通过构建效益课堂教学的实践,从课堂教学要素、方法、手段、情境、评价等方面探索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和策略,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注重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学习方法的选择性,由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于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如今新的课程改革针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如“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观;开放、生成的新知识观;创生、建构的课堂教学观;关注过程,尊重差异的课堂教学评价观等。因此,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的生长点,实现现代课堂教学观,关键是要“聚焦课堂”,在课堂中研究,在课堂中发展,在课堂中生成。我们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树立科学的效益观,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最大化地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课程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创造开放的教学环境,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掌握教学有效知识不仅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标志,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依托,所以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

二、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以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这个学习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课改以来,“创设情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有趣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令教师们眼界大开。如创设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创设有思维价值的数学活动情境;创设美丽的童话情境;创设思维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创设源于数学知识本身的问题情境。

三、让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使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因此,应采用多种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会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亲历数学化的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想办法让学生对探究合作学习产生需要;营造探究、合作学习的课堂氛围,鼓励独立思考、交流、质疑、共同讨论,激发探究合作学习的热情;创设探究学习良好情境,有明确的探究目标,又具有挑战性、具有价值的探究合作学习的问题;在“组内异质、组际同质”分组原则基础上,实行动态编排小组,打破组内长期形成的——有的人起控制作用,有的人则处于从属地位状况,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树立形象,给每个人提供发展进步、改变自我的机会。

四、抓好双基、适度训练,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

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教学是数学教育永恒的话题。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无疑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给予重视。数学概念是支撑数学大厦的根基,数学基本能力是建好大厦的保证。因此,知识必须到位,能力必须训练。抓好双基义不容辞,给数学基本概念以核心地位,数学基础知识定好位,打好桩;根据数学知识的纵向发展,帮助学生将它连成“知识链”;通过横向沟通,帮助学生将它连成“知识网络”:再经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形成立体的知识模块;渗透数学历史文化,提高数学素养。

五、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该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适时准确评价;宽容地接纳生成、理智地认识生成、机智地筛选生成、巧妙地运用生成。

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与时俱进地选择好教学内容,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定好位,打好桩;以满腔的热情、智慧的头脑、敏锐的触角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唤起学生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小心翼翼地呵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想尽办法调动学生地积极性、主动性,全力以赴地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上一篇: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下一篇:教师精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