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04 05:34:03

小学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它给了我们两点启示:其一书是读出来的;其二不管什么科目的学习都离不开读。但事实上,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文科重读理科重练的现象。殊不知,在理科的学习中部分学生因为阅读能力滞后,不仅直接影响了其对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的字面理解,更影响了他们对抽象概括的理科语言的理解,造成了学习的困难,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并使学生持久保持数学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金钥匙,它能有效的推动学生积极主动求知。对于学生而言,当他们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时,就会强烈的去追求。然而数学的“阅读”内容枯燥乏味,它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感人肺腑的场景,没有耐人寻味的收尾,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一般情况下,孩子们从不主动去读。对此,我要结合文本的内容、学生的学情,通过多种途径和教学策略,激发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让他们通过“读”体验到给数学学习带来的方便和变化,使他们从“我不读”上升到“我要读,我要读好”。

1.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当然这个问

题要直对中心,要问具体而精辟,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开门见山式的提问:我们已经学习过小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商不变的规律,那比有没有什么性质呢?如果有,比的性质是什么?它和我们前面已经学过的一些性质,有什么联系呢?就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读文本。通过“比会有什么性质”和“有什么联系”激发并使学生保持了读的兴趣。

2.教师课前设计阅读提纲。“先读后教”,降低学生读的难度,培养他们的兴趣。当然激发并使学生持久保持数学阅读兴趣的方法是很多的。例如,开展一些数学竞赛活动、设计数学学具模型等等,使学生在认知冲突中,保持高度的阅读兴趣。

二、对学生的阅读过程加强指导

教的宗旨是为了不教。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想方设法同时结合文本指导、点拨学生看书、阅读、自学,特别是对他们的阅读过程中的“难关”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逐步使他们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养成自觉的阅读习惯,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事实上,数学文本中抽象的概念、难度大的知识点,半数学生在阅读时只能看到文字的表面,他们摸不着高低,钻不进出不来。此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阅读的过程进行科学的指导,把知识点、重难点的讲授贯穿于学生阅读之中,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从日常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灵活的设置疑问,将疑点、难点进行拆分,从而使学生带着零散的疑问,进行有的放矢的阅读,逐步读出知识的本质,提高认识。教学中,许多学生通过看书阅读已经把知识牢记,可始终不能自如、准确的运用,究其原因是学生不会读,没有透过表象读实质,当然这个过程教师的也有一定的指导责任。因此,让学生看书自学例题、阅读有关结论,提出同进度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验证、辩论。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去验证探究、辩论总结,既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性质的认识、数学语言的科学性理解,也使他们学会了拆散知识点、重难点,减低阅读的难度,攻克难关的阅读办法,渐渐地使他们养成了科学阅读的习惯。

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时空

现今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完全没有给学生阅读的时空。虽然采用了精典的导入、精彩的诱发和启迪,使学生掌握了数学概念、公式等等数学结论,但数学课本似乎成了闲置品,只有在做作业时,才让学生翻开课本。这种离开课本的教学,只会使学生阅读的意识淡薄,甚至消失;同时也使训练和培养学生自读、自学能力的时机在无形中流失。我们应依据文本和学生现有的阅读水平,提出满足不同层面学生发展需要的阅读要求,给足他们阅读的时空,让他们采用喜欢的阅读方式去读;读后采用诱启、指导、提问、测试等方式进行检查,并及时务实地点评出他们阅读中遗漏和误解的知识点,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集体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感受。当然,要给足学生读的时空,教师就必须对教学内容做合理的取舍、整合、聚焦,不要眉毛胡子满把抓,善于挤时间。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不仅要做好上述工作,还有指导学生根据的需要从读课本延伸到读资料,学会读后整理归纳,学会与他人分享读的心得、思考和经验,交流彼此的情感和感悟、体验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他们读的效果和学习效果取得双丰收。

上一篇:作业评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运用心理暗示 激发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