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贫困地区女生教育的发展思路

时间:2022-09-04 03:37:03

民族贫困地区女生教育的发展思路

摘要:在民族贫困地区,由于多种原因,使得女生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在分析了民族贫困地区女生教育成因的基础上,尝试探讨了该地区女生教育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民族贫困地区 女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8)-12-0017-02

新晃侗族自治县地处湖南省最西部,侗族人口占总人数的80%以上,其中女性人口约10万人。通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民族女生教育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女生的小学入学率已达90%以上。2005-2006学年,全县小学、初中、高中在校女生人数分别为5886人、3226人、1228人,各占在校学生总数的41.86%、33.17%、14.22%。

但是由于诸多原因,民族女生教育依然存在辍学率高、升学率低等问题,女童的入学机会依然和男童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高中以上教育,女生接受教育的比例与男生相差很大。而且在这部分女生当中,也往往是城镇的女生居多,农村的偏少。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新晃侗族女子文盲、半文盲率为22.92%。

一、民族贫困地区女生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女生教育问题的形成可以说是很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经济条件的制约

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基础。2003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各级政府采取措施,增加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呈快速、大幅增长态势。但“重城市,轻农村;重高等教育,轻基础教育;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的畸形状态仍遗留。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还没有完全落实。对于教育的整体投入不足,农村教育经费依然存在缺口。新晃自然环境恶劣,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县乡的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又非常有限。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仅千余元,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由于经济上的窘迫,在两个孩子的家庭中,女孩是大的,很早就得承担起带弟妹的责任,小学毕业或初中毕业后,须出门去挣钱,为弟弟能够上好学创造条件。这样,女生如果不入学对于家庭来说不仅没有任何的损失,相反能带来经济收益,现实的经济得失计算使得家长在保留上学机会上更多地选择男生,女生失去入学的权利。

(二)传统观念的束缚

民族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民族成员的价值观念,并作用于民族成员的价值选择,制约其价值取向的形成。由于特殊地理条件和历史原因,新晃侗乡形成了一种封闭、保守和狭隘的文化,这种封闭的文化对女生教育本身就存在排斥性,加之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在当地的根深蒂固,“男尊女卑 ”的思想虽已不再占统治地位,但“ 女子无才便是德” 的观念仍大有市场,女孩入学是在为婆家无偿投资,女孩再优秀早晚也会嫁人,其成就都将归属于婆家,不会为父母家庭带来多大的回报。

在女生的社会化过程中,这些观念的长期内化,致使女生缺乏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她们在受教育等关涉个人发展的问题上,更容易顺从社会和家庭的安排不会主动求学。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

民族贫困地区许多家长受教育程度低,尤其是母亲文化水平低,对子女受教育程度影响很大。面对女孩的教育,母亲们目光短浅,认为女孩们只要学会本民族传统的手工技艺,学做好家务活,带好弟妹,会做农活就足够了,听话、手巧、勤快是评价一个好女孩的标准。由于做这些事情占去了大量的时间,女孩们没有良好的学习条件,一些女孩也因此而过早地中断了她们的学业。

(四)学校教育的偏执

一是女教师数量日益减少。长期以来,进入师范院校学习的侗族山区女生数量极少,女教师的培养受到严重影响,原本的少数山区的侗族女教师因不满现状都努力往外跳,而城镇的女教师因家庭收入、交通、婚姻等现实问题更不愿到贫困地区任教。因此造成贫困地区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孩上学的积极性,也影响了那些封建意识严重的家长送女孩子上学的积极性。二是教育的性别定型化。相对于民族贫困地区的女生而言,性别分工和角色的定型模式对他们的影响更大。例如,大量的男教师们都在无形当中把女孩看成弱者,在组织一些活动时,往往都是把火车、枪械等玩具分给男孩子,而把洋娃娃、小动物等玩具分给女孩。活动中担任侦察兵、领导者等起主导作用的角色往往是男孩,女孩则总是担任一些小白兔、以及家庭中的妈妈、奶奶等。再加上教材中的女性形象也非常有限,且大多是以传统的女性形象出现,对女性形象的这种定位,使学生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性别的分工和角色的定型。三是结合实际的职业教育缺乏。学校进行的是单纯的“升学型”教育模式,由于诸多原因,女生在竞争中,绝大多数升不了学。

二、民族贫困地区女生教育的发展思路

发展女生教育就是向贫困宣战, 什么时候这个地区女性文盲率大幅度下降, 女性的文化水平大大提高了, 就是这个地区真正走上经济腾飞道路的重要标志。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加快侗乡女生教育的发展。

(一)实施依法治教,保障民族贫困地区女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目前,我国已颁布的《宪法》、《民法通则》、《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义务教育法》、《刑法》,都有专门保护女生权益的条款。这些法律法规是保障女生受教育权的重要依据,各级相关部门和教育机构应认真落实这些法律法规精神。在实施依法治教的过程中,要特别纠正家长的违法行为。通过多种渠道向家长宣传相关的法律精神,并保证他们在实践中参与到保护女生的合法权益中来,使民族贫困地区的女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二)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民族贫困地区女生教育发展水平

有学者指出,新晃民族贫困地区应该在有限的财政收入中拿出更大份额发展教育,甚至不惜以牺牲一代人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为代价。这一做法,精神虽然可嘉,但对于落后的民族贫困地区显然没有积极意义。因此,需要加大中央政府对民族贫困地区女子教育发展的投入,制定优惠的女子教育政策扶持。在加强国家支持力度的同时,应多渠道筹措女子教育经费。要建立贷款制度为其提供贷款,等毕业工作后逐步偿还。推动社会助学,通过政府、企业、个人拨款和捐款援助贫困女生。积极争取社会团体、海内外组织与各界友人的资助,继续通过“希望工程”、“春蕾计划”资助贫困女生。提供勤工俭学机会,让贫困女生自筹一部分经费。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民族贫困地区女生教育质量

一是要确保城乡教师同工同酬。要建立全省基本平衡的教师工资制度,实行教师工资全省打卡发放,津补贴部分由当地财政统筹,确保教师工资与当地公务员保持相当水平。同时,加大艰苦岗位津贴发放数额和范围,激发教师在边远地区和艰苦岗位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要创新农村教师培训培养机制。根据学科需要积极引进和培训音、体、美、英语等紧缺学科教师,继续采定向培养的方式,积极为农村补充需要的专业教师。特别是要强调女教师的比例,重视女校长、女教师的培养,尤其是本地区、本民族女教师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多培养一名女教师,就可以多吸收一片女生入学。 三是建立城乡教师交流互动机制。发达地区每所学校都要对口支援一所农村中心小学,以3年为一个周期。要通过选派优秀教师支教、送优质课,组织学生到农村学校锻炼等形式,帮助农村学校发展。支教期间应给予支教教师专项补助,专项补助经费由教师派出地市、县两级财政统筹解决。农村学校也要派出教师到发达地区学校进行跟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出台有关教师城乡轮岗的政策,要求新任教师必须先到农村学校工作1-2年;在职称评聘时把到农村任教年限作为城镇教师职称评定及岗位晋升的必要条件。整个民族贫困地区的教学质量提高了,女生的教育才有望得到发展。

(四)创新办学形式,增强民族贫困地区女生教育的实效性

一方面,要针对民族女生的特点,找准角色定位,开展女性教育。家长要更新女性角色和性别观念。取消对女孩早期教育的种种限制。在现实中,要对女孩多一些挫折教育和自强意识教育,培养她们从小养成勇敢、求知、坚韧的品格。学校要摆正位置。针对少数民族女生存在基础薄弱、心理素质较差等问题,在教育过程中,少数民族中小学校应针对女生开设一些性别教育课程,为女生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以帮助她们“进得来、留得住”,从而出色地完成学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对女生进行性别培训,提高她们的性别平等观念。同时,改革教科书教学内容的编排。教科书中的典型模范,特别是女性模范,能起到很好的激励和引导作用。编写和推荐具有“四自”精神的典型女性故事,有利于女孩良好性格和品格的形成。社会要营造氛围。媒介应该把性别角色的错位纠正过来,站在女性角度,宣传女性独立和自主意识,特别是让少数民族地区的女生能够意识到,要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在社会浪潮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另一方面,发挥女生专长,推广适合的职业教育。要有针对性地减少部分深奥的教学内容,增加一些培养的课程,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改变她们在文化水平、生产经营管理能力上落后于男性和其它女性的现状,如开设缝纫、刺绣、编织、烹饪、畜牧等劳动和实用技术培训课程。另外还可以根据侗族的文化和地方经济特点开设职业班,定向招收和培养民族女生,将一些教学内容与其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随着上瑞高速公路经过新晃段的开通,旅游业也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会,当地的教育部门可以利用这一机遇,与旅游部门合作,在高一级职业学校的旅游专业定向招收侗族女生,培养能歌善舞的侗族导游。只有经济地位提高了,才能改变她们在社会观念上被歧视的现状,从而有效改善其不利环境,并促进更多少数民族女生升学。

侗乡女生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艰巨任务,它不仅需要侗乡的有识之士为此去奋斗,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只要人人都伸出一双手,献出一份爱,新晃侗乡的女生教育将会不断地发展,前途大有希望。只有侗乡女生得到了良好的教育,这个民族的内涵才能不断充实和丰富,侗族这个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才能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为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关于湖南农村养老问题的思考 下一篇:西方管理理论精要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