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南农村养老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7-03 07:53:20

关于湖南农村养老问题的思考

摘要:“十一五”期间,我省农村老龄化速度远远快于城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任务日益加重,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湖南农村还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养老保障机制,老龄问题的社会压力显著加大,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将带来较大影响。基于人本理念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参照国际成功经验,结合湖南养老问题实际,建议实行普惠制养老金制度,倡导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结合,在全社会长期倡导养老、尊老、爱老好风尚。

关键词:湖南;农村;养老;普惠制

中图分类号:C91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8)-12-0011-03

一、现状、困难和成因

“十五”期间,我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增长迅速。到2005年底,全省老年人口已达819.7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2.18%。据预测,“十一五”期间,全省老年人口将以每年2.6%的速度增长,至2010年将超过1000万人,占总人口的14%以上。按照62%的农村人口估算,我省农村老年人口将达到600多万。“十一五”期间,我省农村老龄化速度远远快于城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任务日益加重,家庭养老问题更加突出,农村老年服务需求快速增长,老龄问题的社会压力显著加大,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将带来较大影响。据发达国家人口统计,65 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 %提升到14 % ,大多数国家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其中,法国130年,瑞典85年,澳大利亚和美国79 年左右。按中国目前老龄化的发展速度,27 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而高于全国老龄化平均水平的湖南农村用时将少于27年,其数量之大,速度之快令人极为担心。

1996年湖南出台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实行) ,但基本未启动。发达国家是“先富后老”,或“老富同步”,而我国则是“先老后富”。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5000 ~10000 美元以上,我国仅为780 美元,,我省仅为501. 82美元,远低于发达国家经济水平,也落后于国内平均水平,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薄弱。近年来财政收入增加较快,但多年积累的困难问题太多,农村老年人诸多困难和需求没有放映和解决问题的通畅渠道,领导决策无暇顾及农村养老问题,用在解决农村老年人口养老的机制没有建构好,中央和地方财政在农村养老开支上没有足够保证。广大湖南农村由于很大一部分青壮年都在外面打工,打工的工资性收入偏低,季节性打工者的收入更低;虽然种田、养殖、购买农机具等都有一定补助,但除去开支农业比较效益较低,大部分农家家庭种植业、养殖业规模太小。上述原因导致农民财产手收入并不富裕,家庭养老财力、人力资源不够,养老功能日益弱化。基于上述因素影响,正视湖南大部分农民并不富裕的现实,所以,无论现在还是未来,湖南养老问题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人口老龄化是农村面临的崭新的问题,农民老年生活普遍比较艰难,而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存在着制度性缺陷,农村养老保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笔者今年9月回老家农村探亲,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心酸地对我说:你说现在的人怪不怪?某家生了小孩大家都欢欢喜喜送恭喜,添了男丁是公子、少爷,光宗耀祖;添了女孩是千金、公主,一家养女十家求,做岳父、岳母将来有烟抽、有酒喝。可是一到年老了大家基本上都不理睬老年人,年轻人看见老年人都躲路。早知道老了这么讨人嫌,我何必来到这个世界上。农村老年人精神之压抑,令人震惊!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再也不能漠不关心了,对他们既要养身,又要养心。

关于解决好我省农村养老问题的学术研究比较肤浅,社会调查面比较狭窄,不具有广泛性;张多来等学者提出了解决我省农村养老问题的的基本思路: (一)拓展多元融资渠道:老有所养;(二)建立新型医疗体系:老有所医; (三)增加老人社会参与:老有所为;(四)注重农村精神慰籍:老有所乐;(五)加大政府关注力度:老有所保。[1]这对我们的研究课题富有指导意义,但觉得过于抽象和理想化,实际操作意义不够。

二、解决湖南农村养老的路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的思想,使我们向往一个真正的人本社会。新世纪中国共产党提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们增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的信心。“仁者爱人”,“爱无差等”,“兼爱、互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养儿防老,积谷充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中国古代先贤的民生情怀,引导着我们这些民生问题研究者的良知,一定要把爱人民的情怀落实到建构好农村养老保障机制上来,撰写一份切实可行《湖南农村养老保障重点问题对策建议》,向急切盼望获得破解湖南农村养老难题良方的湖南省政府交出一份合格的、满意的答卷。

1.大力推广普惠制养老金制度

根据我省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太高,财政实力有限,借鉴世界其他欠发达国家建构养老保障制度的经验,我们认为,普惠制养老制度可以作为我省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新模式。其基本含义是:凡60岁以上的农村户籍人口(定65岁标准不符合城市居民60岁退休标准,按照72岁人均寿命计算农民认为享受养老金年限太短而没有积极性),无论其就业历史和收入状况,均可获得以国家财政为基础的,按月领取的有保障的养老金。很多中外学者认为普惠制养老金制度是切实可行的。如Johnson和Williamson认为在低收入国家非供款普惠年金制度是可行的,[2]林义借鉴国际养老经验提出,中国应该实行普遍保障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3]杨立雄提出对满足条件的所有农民提供非缴费的老年津贴,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最低层次的社会救助,[4]这些学者的思路对我们开创农村养老新路径有极大的启迪。

世界银行在1994年报告中指出,普遍养老保障型养老金可以不考虑人们的收入、财富和工作年限,管理结构简单,交易成本低,对于金融机构不发达、雇员工资收入基本信息不充分的发展中国家特别适用,有利于保证消除贫困目标,体现我国政府秉持的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理念,有利于获得政治上的广泛支持。

普惠制养老金制度在国际上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0年毛里求斯、纳米比亚、博茨瓦纳等国家基本实现了100%的覆盖率,南非的保障面达到88%,并且养老金收入成为老人养老的重要收入来源。同时普惠制养老制度对于降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低收入国家贫困率也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如阿根廷、巴西、智利和哥斯达黎加的赤贫率相应分别降低了67.1%、95.5%、21.4%和69%,贫困率分别降低了30.8%、29.2%、24.3%和18.7%。[5]

在我省农村实施普惠制养老金制度的依据是:

其一,反哺农村的需要。

建国后,我省为早日实现工业化,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1952~1986年之间,以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方式从农业取得财政收入支持工业化建设。现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是当年这一制度的付出者,他们应该有权享受政府的“反哺”。

其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飞需要。

实施普惠制养老金制度通过国家转移支付的方式对农村老年人发放养老金,是对国民收入的合理再分配,畅通无阻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初次分配的不公平,有助于缩小日益拉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使全体国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其三,管理成本低,简便易行。

普惠制养老金对于享受养老待遇的老年人不再根据其缴费情况或者是收入进行审查,唯一根据就是年龄。由此减少了繁琐的审查手续,降低了制度运行的管理成本。

其四,有利于城镇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

我国要在2020年成为实现当代工业化的国家,地处中部地区的湖南也不能落后。为此需要将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来,转移到城市来。但是由于农村养老问题没有解决好,许多农民被迫返乡赡养老年人,这是不利于城市化进城提高的。实施普惠制养老金制度大大减轻了许多农民进城的负担,有助于他们留在城市工作,从而推动城市化进程。

其五,有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它有助于农村加快建立社会化养老,为传统家庭养老提供有力补充,加快构建农村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我省由于二元经济造成了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开放30年来也没有改变农村社会保障明显落后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事实,以普惠制养老金制度为契机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今后在城镇实行普惠制养老金制度积累经验,使整个湖南成为一个老有所养的和谐联合体。

对当下湖南农村老年人口提供每月最低多少普惠制养老金能为省财政承受?我们还正在调查、研究、探索之中,我们会在2009年10月正式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2.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消除长久以来人们在思想认识层面上对农村养老问题的片面认识。

一是提高对农村养老问题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要性的认识。这主要指各级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当对农村养老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决不能将养老仍然看成是一家一户自己的事情。老龄化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家庭养老势单力薄,难以为继。我们必须对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保持足够清醒的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许多年,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体制转型上,过多强调社会保障为国企改革的配套作用,将老年社会保障视为城镇居民的专利,这不符合社会保障的公平价值原则。如果失去了公平的分配机制就无法保证人人能够分享社会发展成果,这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和农民的发展思路相背离。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重大意义、存在问题、潜在危机,万万不可持无关紧要的态度。

二是从农村人口的实际情况出发,改变传统观念,适应新条件下养老机制的转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养老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养老观念需要随之转变。其一,改变完全依靠后代养老的观念,树立多方式多渠道的养老观念,包括依靠社区、依靠个人、依靠土地等等,这样可以减轻家庭养老的压力;其二,改变只有儿子才能养老的观念,打破赡养责任中的性别划分,使女儿和儿子共同承担养老的责任;其三,改变合居才养老、分居则不管的观念。合居、分居只是各自方便的需要,并不改变责任义务关系。子女要一如既往地尊敬和赡养父母老人。

此外,应进一步强化青少年一代的尊老爱老意识,努力维持家庭养老制度,为迎接老龄化的更大冲击创造雄厚的人力资源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多来,黄秋生, 张旭敏. 湖南农村人口老龄化及其养老保障的对策思考[J].南华大学学报,2006(4).

[2]Johnson,,J.K.M.Williamson,J.B.Do Universal Non-con-tributory Old-age Pensions Make Sense for Rural Areas in Low-income Nations,Internation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2006(59).

[3]林义.农村社会保障的国际比较及启示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2006,22.

[4]杨立雄.建立非缴费的老年津贴--农村养老保障的一个选择性方案[J].中国软科学,2006(2).

[5]陈志国.发展中国家农村养老保障框架与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模式选择[J].改革,2005(1).

上一篇: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 下一篇:民族贫困地区女生教育的发展思路